长恨歌(116)
“明月,你的生辰就快到了,记得到时候吃一碗长寿面。”
……
多少的千叮万嘱,牵肠挂肚也挡不住分别,李明月终是策马扬鞭而去,只留下冀州王一家倚门远望。
心里开始期盼着他的归期。
……
日月轮转,时序交替。
算算时间,苏珏他们在雍州已过了一个多月。
自从那日和青莲先生相认,并拜了师,苏珏对青莲先生的敬佩又上了一层。
她清醒独立,不沉溺于过去,也果敢刚毅。
这也是她能一手创建起遍布全国的十二楼的原因。
他曾问过青莲先生,是什么时候察觉到他与这个时代不同的呢。
青莲先生回答说,“我说过,就是因为你的计算方法,某一次你送还的账目里夹杂着小半张演算纸,我就是凭着这个知晓你的异常的。
至于你燕文纯的身份,我自己的侄子我还认不得吗?”
听了青莲先生的一番解释,苏珏不由得嗤笑出声,“原来如此,半张验算纸而已,竟是百密一疏。”
既然知晓了前因后果,苏珏反而一身轻松,和青莲先生相处起来也更自在了。
白日里,他们一起探讨古今,畅聊江南塞北,春花秋月。
苏t珏计划着以后若得空闲定要踏遍万里山河。
青莲先生笑着说,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很多年,春日和沈爷一起留恋于碧草青青;夏日泛舟湖上,画船听雨眠;秋日临窗和诗,闲敲棋子落灯花;冬日折梅烹茶,细赏落雪惊鸿。
除此之外,他们还一起计划着在临江再建女子学堂。
……
“你觉得,梁州王如何?”
这一日,青莲先生和苏珏在躺椅上晒着太阳。
阳光泼洒,暖洋洋地让人不想动弹。
这是他们少有的闲暇时光。
不知怎的,青莲先生突然提起了梁州王。
“先生,我觉得他不适合做一方诸侯。”
苏珏拿去遮在面上的薄纱,舒服地伸了个懒腰。
面对青莲先生,苏珏是直言不讳的。
“何出此言?”
“听说梁州王有一金殿,比之王宫有过之而无不及,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这些财富,都是哪里来的呢?”
虽然身在民间,但苏珏听说了很多朝野之事。
况且梁州王骄奢淫逸,已经是人尽皆知。
“过几日,我们便出发梁州。”青莲先生没有回答苏珏的问题,转头看向门前的海棠树。
“梁州?想必另有奇遇。”
苏珏笑了笑,心知此行定有安排。
……
又过了几日,天水郡的街上已经搭起大大小小的台子和供奉佛像的神龛。
人们在为天水郡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做准备。
苏珏则没有凑这个热闹,他窝在落芳华里,桌上写满了厚厚的纸张,字迹清秀俊逸,一笔一笔勾画斟酌。
就连青莲先生进来,他也没有发觉。
待他搁置笔墨,青莲先生自然地递了一盏茶过去,苏珏微愣,接了啜饮。
青莲先生的目光扫过那些纸张,写的隐约都是关于那天他们谈论的东西。
比如女子学堂的设立,大概可见雏形。
苏珏看到青莲先生的视线,笑着解释道,“还是要先打算起来的,世事艰难,总要费一番功夫的。”
既已拜师,青莲先生便为他指点一二,悠悠然道,“没错,路总归是人走出来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话说的轻描淡写,苏珏却不得不佩服这番勇气。
如今的世道,男子专权,女子大多只能深锁闺怨,能出头者寥寥无几。
苏珏自然清楚打破规则的艰难,他没想过退缩。
趁着苏珏抿茶休息,青莲先生笑眯眯地说道,“快要到浴佛节了。”
苏珏先是一愣,然后喃喃道,“浴佛节?什么时候?”
“四月初八,就在这两天了。”
……
今天是四月初八,正是天水郡的浴佛节。
传说中佛祖诞生于六百二十三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时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其洗浴。
浴佛节便是因此典故。
北燕末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派来使臣,北燕也派使臣出使大月氏,邀请天竺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及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临江)。
北燕朝廷专门修建白马寺迎候,自此,佛教开始传入中原。
随着鸡鸣寺的钟声响起,一阵淡淡的檀香香气在天水郡弥漫开来。
青莲先生带着苏珏和沈爷出了门直奔鸡鸣寺而去。
今日,这座山间的古寺被人间烟火填满。
苏珏走入寺庙内,他静静地凝视着佛像。
幽静的灯光映照在佛像的容颜上,仿佛佛陀的笑容在闪动,充满了力量与慈悲。
僧侣们身着袈裟,手持法器,净心念佛,众多的信众则是肃容端坐,心怀敬仰,虔诚地为自己和身边人祈福。
前来拜佛的百姓则是在池塘的边缘排队,耐心等待着的浴佛仪式的开始。
古钟缓缓敲响,传出悠扬庄重的佛乐声,信众纷纷将手中的香炉抛入池塘。
香炉盈盈一水,烟雾袅袅升起。
鸡鸣寺瞬间沐浴在缭绕的香气和祥和的氛围中。
浴佛的仪式在僧侣们的念经声中有序进行,信众们用布帛和手掌轻轻地将池塘中的水洒到佛像身上。
而后他们自己也沐浴其中,象征着洗涤心灵的执着和对佛陀的敬意。
在浴佛仪式结束后,大家按照传统的习惯,点燃一束香烛,放入河中,让香火漂流,象征着祈福的心愿传递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