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机美人上位手册(100)

作者: 岁稚右 阅读记录

他说完话,便抬脚离开。

今日来本就是晓得皇后那里动了,担心她出了事情,不曾想皇后没能占到便宜,反而是温守成那里出了岔子。

小郡主速来骄傲,如今心中,只怕是伤心的,却不肯叫人知晓。

也知名声对她重要,不敢叫人发现端倪。

只是他刚迈腿,身后小郡主出声。

“谢淮,你那日的话还作数吗?”

在见识过我并不是外人眼中想象的那般大义的人,仍旧愿意与我为伍。

谢淮脚下步子骤然停下,心中猛然一惊。

时间在这一刻似乎静止,一切都是安静的,只能听见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的声音。

心脏仿佛一瞬间停止了跳动,紧接着是再也控制不住的疯狂跳动。

满室寂静,徒留心脏跳动的声音。

那是兴奋,是雀跃,是怀疑...

他回头,看向温黛。

烛火下,郎君眸色分外漆黑,如同无波的古井,吞噬人心。

明明谢淮脸上的神情无比平静,可温黛就是觉得,他心中应当是波澜万丈。

她咽了咽干涩的嗓子,并未如往常般逃避,而是迎面对上。

她一字一句缓缓问道:“你要做我温黛的刀吗?”

唯一的,永不背叛的一把刀。

发现重生

近日汴京城可谓是风平浪静,直到一道温守成带着妾室子女将大长公主逼病的消息不知从哪里流出,很快传遍了汴京城。

本是民间的事情,可有人瞧见那日皇后娘娘也去了公主府,此事也就越发扑朔迷离,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在这之后的不久,更是传出了大长公主早就要和温守成和离,只是碍于天家颜面才未能成功。

声势之浩大就连朝堂之上都听到了风声。

是以今日朝堂上刚汇报完淮北水患的消息后,那些个御史言官就将这件事情拉了出来。

从古至今,皇帝最为头疼的就是这些个头硬又喜欢捕风捉影的言官,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稍不注意就是以死明鉴,可谓棘手。

“陛下,大长公主乃天家皇室公主,如今被一个温家如此欺负,简直是有损天家颜面,而皇后娘娘插手此事,是否有违规矩,还请陛下彻查此事。”

其中一位年纪略大的老臣站了出来,他神情略微激动。

紧接着,一个两个的都站了出来。

话里话外都是在说皇后如何不对,温家如何不对。

“是啊,陛下,当初四海初平,风雨飘摇,大长公主一手为如今的政策立下基础,怎能让她受如此屈辱!”

即便如此,也还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诶,你这话就不对了,大长公主下嫁乃是先皇赐婚,岂有违逆先皇旨意的道理!”

“...”

平日里风光霁月多么铁面无私的人这个时候吵来吵去,一张脸更是吵得通红,把永庆帝吵得头都疼了。

他想到前几日同意皇后去做的事情,忍不住有些后悔,竟是不知道会惹出这等麻烦的事情来。

可同时,永庆帝心中冷然,当他不知道那些跳出来的老臣一半都是曾在大长公主执政期间收到重用的不成。

这些年来他有心招揽,倒是想不到这群老家伙还真是念旧情得很,居然为这等小事出面。

只是永庆帝私心里并不想要温家和大长公主联合,这样只会加强大长公主的势力。

早些年他感激姑姑为他做出的事情,可越在这个位子上待久了,猜疑心便越发重,最初的孺慕也早就成了怀疑。

可如果两家和离,那温家的兵权势必很难再受到控制,到时候更加麻烦。

一来二去的,永庆帝心中也是乱成一团,他目光落在尚未出声的李相身上。

“李相觉得如何?”

当年大长公主摄政,许多人才都得到重用,可唯独这李安之像是查无此人般,直到永庆帝掌权才渐渐重用了起来。

也有人猜测之前是大长公主不喜他。

永庆帝出声询问着他,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几乎落在了他身上。

李安之手持朝笏,像是才听见陛下的话,脸上毫无波澜,他微微躬身。

“既是众说纷纷,如今瞧着和离之策已经是大势所趋,贸然拒绝只怕令百姓寒心,又让天家颜面有损——”

李安之说到此顿了顿又道:“若是陛下担心亏待了温大人,不妨再赐下几房美妾补偿温大人。”

名为补偿实则就是监视,毕竟不可能让温守成独掌这汴京兵权,不然永庆帝也不会如此烦心。

李安之这话不仅解了陛下被大长公主旧臣围困的困境,更是给永庆帝提供了一个新路子。

以前不能赐是因为大长公主在,他不好做这些,可如今两家和离,这送人便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永庆帝面色稍霁,沉思片刻,痛心道:“大长公主乃朕之姑姑,先皇亲赐温家婚约,然如今情分消磨,虽深表痛惜,却实不愿两家结怨,今特旨,两家和离,另赐温家黄金百两,绫罗绸缎各百匹。”

而这宣旨的人,也有讲究。

永庆帝想了想,看向李安之。

“便由李相代朕前往公主府宣旨。”

朝堂之上,永庆帝的声音掷地有声,回荡在寂静的朝中。

李安之第一个跪下,“陛下圣明。”

紧接着半数朝臣跟着跪下,即便是还有话要说的也被身边的人拉着跪下。

他们这位陛下,这两年性子是越来越奇怪了轻易听不得反对的话,前两天那位户部侍郎不就是与陛下争执,结果直接被抄了家。

散朝以后,李安之不紧不慢的往外走,即便是遇上前来攀谈的人也只是廖廖两句,态度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