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心机美人上位手册(106)

作者: 岁稚右 阅读记录

“平日里为了些琐事争论不休的,如今流民暴乱,事到临头,一个二个跟哑巴似的,朕要你们有何用!”

永庆帝越想越气,气得忍不住咳了好几声。

臣子们你看我我看你的,谁也没说话。

最终还是站在前头的太子站了出来。

“臣主张开放粮仓,赈济灾民。”

瞧着太子说话,永庆帝面色稍霁。

只是很快户部的人就跳了出来。

“太子想法是好的,只是前年江浙一带大旱,颗粒无收,圣人仁慈,减免赋税,拨下赈灾粮,近几年边境战事不休,国库日渐虚空,如今若是贸然赈灾,粮食和银款又从何处来?”

说话的是户部侍郎阆岚,先帝时期的老人了。

前头已经有人先行发话,接下来的人便一个个接着发话。

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可国库空虚摆在那里,是铁一样的事实。

一时间所有人争论不休,半晌都没个决断。

而一直未曾说话的李安之,瞧着众人争得面红耳赤的模样,他缓缓道。

“听闻申州的暴乱与灾民是最先压制的,不知知府大人是如何做到的。”

他状似慢不经意的说着话,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引到了今日回京上朝的申州州府身上。

“申州与汴京一江之隔,若不是申州及时阻止了流民暴乱,只怕灾民会立刻涌入汴京。”

瞧着永庆帝变幻的神色,李安之继续说着。

“哦,竟有此事,申州知府何在?”

永庆帝闻言一时来了兴趣,询问着下方的申州知府。

可怜申州知府兢兢业业十几年,还是头一次在圣人面前被当中点了名。

头顶着所有人目光的申州知府忍不住的有些紧张。

他实话实说道:“实在惭愧,其实臣也不知道怎么这样的,粮商们合伙,一致的出粮赈灾,不过听闻打着的旗号是长宁郡主。”

士农工商,商人重利,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做出这种事情。

永庆帝听见是温黛名下的铺子时,忍不住扬了扬眉头。

虽说商人低贱可到底跟皇家搭上了关系,不必想永庆帝都知道是大长公主给温黛置办的私产。

世族之间经营着产业,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不过听到是一向荒唐任性的温黛做出的事情,永庆帝不太相信,如此迅速周密的安排,只怕背后还有大长公主的手笔。

心中虽是这般想,他脸上神色未变,看不出喜怒来。

“哦?竟还有此事?”

旋即永庆帝笑道:“长宁惯是懂事的,原以为是个只爱脂粉的小姑娘,想不到胸有沟壑如此为国为民,当真是朕小瞧了她。”

说着他又看向太子,脸上的笑意微淡了几分。

“太子,光有想法不过是宫中楼阁,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点你得好好向长宁学学。”

方才对只有太子说话的笑意瞬间转变,借此敲打着。

一个郡主,得到消息,行动的居然比堂堂太子还要快,这算什么,太子又算什么。

太子脸上的神情微僵,只得握紧手,压抑住情绪,温声道:“陛下说的是,是儿臣思虑不周。”

众人对陛下的话不太理解,只知道陛下此次对太子的办事很不满。

朝中有老臣道:“长宁郡主聪慧伶俐,身份尊贵,如今又为我大周立下功劳 ,拯救黎民于水火臣认为定要好好嘉奖,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人效仿行事。”

话一出,不少曾是大长公主门下的纷纷附和。

永庆帝没法子,私心并不想要给大长公主这个荣耀。

他思索片刻才道:“长宁这孩子生性乖巧,如今做下如此事,倒是让朕不知如何嘉奖的来,如今她及笄在即,朕正好将丰州那块地赐给她做封地。”

丰州地处中央,四季如春地方虽小却风景秀丽。

从古至今,封地也只有极为受宠的公主亦或者王孙获得,而大长公主的封地就是当年先皇亲赐。

只是当初因着怀了温黛,大长公主懒得四处走,就干脆定居在了汴京。

是以,赐封地可谓是极其风光的一项殊荣了。

而温黛得到消息的时候正苦恼于吉服的刺绣上。

本朝有习俗,及笄者的吉服得由自己亲自动手,意味着及笄者蕙质兰心,从豆蔻少女蜕变为稳重的闺阁女儿。

可温黛是个心不灵手不巧的,绣女们也知道,于是只留了最后几针让温黛亲自来。

可即便如此,温黛依旧显得笨拙,她小心翼翼的去拿针,外头又青却火急火燎的喊着她的名字。

指尖不可避免的被尖锐的针尖扎到,她连忙惊呼一声收回手。

又青也被温黛吓着了,连忙上前握住她的手担心道:“郡主,你怎么样啊,都怪奴婢鲁莽了。”

温黛将血珠拭去,没在意,“没什么,你这么着急,究竟是怎么了?”

又青“哦”了一声,才想起似的连忙将流民暴乱,而申州郡主名下的商铺大公无私的赈灾。

并且还让圣人下旨褒奖并且还赐了一块封地的事情赶紧告诉了温黛。

温黛也有些震惊,她本就是秉持着给徐月捣乱,让她计划落空的心思才做了这些,倒是想不到牵扯出这许多事情来。

于是满汴京除了流民暴乱的消息,中间还夹杂着温黛的英勇事迹,可谓是满城皆知。

太子和皇后本来想接着这个机会得到民心,巩固实力,不曾想居然被温黛先行截胡了,可谓是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一腔怒火无处宣泄,偏偏此时,徐月尚不知道那些情况,好不容易到了东宫,准备叫着皇后太子配合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