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三国之小乔初嫁了(174)

作者: 木红溪 阅读记录

就这样过去了半月,孙策和周瑜两人让使者送了贺礼前来,然后贺礼全部被吕布堆在了楚楚住的院中,全是奇珍异宝。

吕布还在一旁轻笑:“看来你的两位兄长,对你还真是好啊。”

楚楚揉了揉自己的腮帮子,突然觉得自己不配两人的一腔情谊,小声嘟囔道:“可惜了。”那么多的东西,又拿不走。

吕布面上淡淡的看着她,声音有些冷:“可惜什么?”

情敌公然将贺礼送来,眼前的东西无疑是刺眼的,他恨不得将他们全部都扔了,这样才能遏制出心中那种疯狂的妒忌。

他清楚得很,就是因为孙策和周瑜,这小妮子才迟迟不愿意跟她同房,就算怎么勾引,她都在关键的时候压制住心中的欲念,最后忍耐的人,就变成了自己。

楚楚虚虚一笑,讨好道:“可惜两位兄长不能亲自来,参加你和我的婚礼。”

吕布知道她的话不是真心的,却还是被她的话安抚到了,心中的郁气也就消散不少。

他此时并不知道眼前的小妮子到底有没有猜到些什么,看着她老老实实的待着没有想要逃跑的念头,心情还是犹如浮木,他总感觉有一天醒来对方就会消失不见了。

她真的愿意留下来吗?

那种若有若离的不确定性,无时无刻的在折磨着他,让他每次都想让她对他或打或骂,身体上的疼痛,这才让他感觉到,面前的小妮子是真实的,不是自己的幻想和痴心妄想。

吕布微微敛目:“我还真希望你说的是真的。”

然而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桥盈乔装成普通百姓进了彭城,兵装成采买送菜的下人进吕府送菜打探情况,堂堂的桥大公子从来没有低声下气过也没有被人呼来呵斥,为了自己的妹妹生生的忍了下来。

好在经过了三五天的打探,已经摸清楚了府中的格局,守卫换班的时间点,还摸清楚了自家小妹的住处。

准备就绪,桥盈穿上一身黑衣,戴着黑色面罩,半夜摸进了吕府,然而刚刚到了楚楚所在的院子,准备要撬她的窗户,他就被人发现了。

楚楚是被一阵刀剑交接的声音吵醒的,她揉了揉眼睛,就见到一个黑影劈开了她的房门,身上被砍了好几刀,却目的性极强的朝着她而来。

她一惊,就要躲开,便听见桥盈的声音:“小妹,是我。”

他扯掉面罩,赶紧道:“小妹你有没有受欺负,那吕布反复无常,已经撕毁盟约,你不用嫁给他了。”

说完桥盈拉起楚楚的手就要走,然后刚出了房门,就看见院子的灯笼全都被点燃了,吕布穿着一身紫衣站在院中,周围的守卫全部拿着弓箭对准了他们,他脸上的表情更是冰寒刺骨。

桥盈脚步顿住,为难的看着楚楚:“好像跑不掉了。”

楚楚看到桥盈身上的伤口在流血,心脏酸酸胀胀的,眼睛也被这股涩意弄出了眼泪,不由道:“阿兄,你来带我走的?”

桥盈将她挡在了身后,语气有些懊恼:“事实表示,我是来送命的。”

这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楚楚有些矮小,桥盈将她挡在身后的时候,吕布甚至看不到她的一片裙角,若是万箭齐发也伤不到她分毫。

她听到桥盈的话,声音有些哽咽:“你是怕我死在这里吗?”

桥盈这才低声道:“舅父说你对于吕布有利用价值,所以他即便撕毁盟约之后,也不会要了你的命。可是即便不会要了你的命,却也会没有顾虑的欺负你,万一你不愿意为他做事,他给你用刑怎么办,我放心不下,想要来看看你,要是能带你走就更好了,只是没有想到被发现了。”

吕布没将桥盈看在眼中,语气淬炼冰一样对着楚楚道:“桥江楚,你要走?”

如果桥盈没有来,他大可以选择去相信,楚楚并不知道他撕毁盟约的事情。

此时她的阿兄来了,要带她离开,那婚事是不是就作废了,她愿意留下来和他成亲吗?

楚楚走出来,垂眸丧气道:“不走。”

也走不了啊。

那日韩胤离开之后,吕布害怕楚楚猜到什么会逃走,他又增加了不少的守卫在院中,都是个中高手,因此即便是桥盈的身手很好,也躲不过守卫的防备。

吕布闻言轻轻一笑,询问楚楚:“你是因为走不了了才不走的,若是今日守卫没有发现,你是不是就跟着他走了?”

话说完的时候,就是吕布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声音中的惶恐和不甘。

他说:“过来。”

狗男人补充道:“不然我立即杀了他。”

楚楚咬了咬唇,看着桥盈浑身的伤口,深吸一口下,压下心中的种种思绪,就要往前走。

桥盈害怕吕布会对楚楚做些什么,伸手拉住了她:“别去。”

他眼神凌厉的看着吕布,声音从嗓子眼里发出来的,没有了往日公子哥的样子,还是很正经的:“吕奉先,你明明已经答应了舅父的联姻,却又反悔,如此反复无常,实属背信弃义,像你这样的墙头草,早晚会死无葬身之地,你就忍心我的妹妹跟着你,一起坠入地狱吗?”

吕布却压根没有理会桥盈,他目光一直盯紧楚楚,声音已经压到了极致:“过来。”

楚楚心一颤,低头拍拍桥盈的手:“阿兄,你先放开。”

她小声道:“他应该不会要我的性命的。”

桥盈闻言这才松了手。

楚楚走到了吕布的面前,此时他处于在暴怒的边缘,身上的威势没有收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她这才感觉到平日里对方与她调情的时候,是多么的顺着她。

上一篇:清(重生) 下一篇:若有斯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