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小乔初嫁了(45)
之前坐船走的是水路,倒是见不到白骨路于野,如今骑马走陆路之后,这个世道的惨状就活生生的摆在楚楚眼前。
见得多了,从最开始的悲悯,惊惧,到最后变得见怪不怪,以至于有些麻木了。
绕过洛阳城之后,一行人就到了崤山山脉,从崤山过去便是鲁阳了。
崤山很大,里面藏匿了更多的贼寇,经常出来打劫过路的商队。又因为贼寇入了山林之后难以寻找,因此加大了剿匪的难度,导致此地之贼寇十分猖獗,聚集成众,暴尸荒野的尸体也越加的多。
孙策和周瑜等人不是来剿匪的,不愿与此地贼寇过多纠缠,因此决定快速通行崤山,楚楚便没有坐马车,而是被孙策带着骑马。
刚入崤山没有多久,小黑便又传信来了。
周瑜拿了信,将小黑放飞,并将信递给了孙策。
因为楚楚被孙策带在马上,他打开信看时,楚楚亦看得一清二楚。
孙策道:“看来董卓成了心要我死。”
楚楚看着信,也不知道谁传来的。
说是董卓让崤山聚众的匪首围杀孙策,事成之后许以他高官厚禄,那匪首本得知孙策等人只有寥寥十数人,便答应了。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周瑜闻言瞥了孙策一眼,声音带着些笑意,“当初孙伯父提议杀董卓,这件事传到朝堂之上,被朝中众臣赞赏,因此得封议郎。董卓心眼极小,他怎么能不记恨。如今他入京独揽大权,偏偏又在这时你又在嵩山将他的人收拾了,他怎么能忍下这口气。”
楚楚闻言一脸懵逼,主要是董卓刺杀孙策这件事没有历史记载,不过想想以董卓暴虐的性子,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了。
她不由道:“那应该怎么办,我们要绕路吗?”
孙策淡淡一笑:“怕他作甚。”
不过他们刚走了五里,崤山的匪首便已经带着一众贼寇寻到了他们,看上去有几百人。
匪首骑马而出,腰间配刀,长得极为儒雅,眼中面露微光,他朝着孙策和周瑜稽首道:“某唤许南,黎阳人,见过孙郎君和周郎君。”
看着许南这般有礼,孙策和周瑜对视了一眼,皆是不解。
许南见状立即解释道:“两位郎君莫要误会,我与二位无冤无仇,并无恶意。”
孙策闻言直言不讳:“你确实是与我等无仇,不过听说董卓要招安你,你答应了,条件便是要了我的命。”
“没错。”许南没有否认,他脸上露出一抹冷笑,“答应他只是在搪塞他罢了,某亦曾听过董卓的恶行,不愿投靠于他。”
随即他又看向孙策:“我在早闻孙太守之威名,听闻孙郎君乃是孙太守长子,便前来希望得到郎君引荐。”
许南一介白身,又无任何背景,投靠谁去,都难以得到重用,唯有孙坚是从低层一路爬上高位,因此他才这么一说,要是能跟了孙坚,也就不用成为谁都能占据大义剿杀的匪徒了。
孙策便道:“我阿父也在带兵来鲁阳路上,你若诚心投靠,便先将我等放行,等到了鲁阳,我便将此事告知他。”
许南道:“自然,只要孙郎君将话带到即可。”
说完,便没有半句废话,将孙策等一行人放行了。
他们果然没有追来。
能在史书上留名的都是名将,许南之名,楚楚没有在历史书上看过,因此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心思,因此楚楚颇为费解的问:“他这么就将我们放行了,不怕孙伯父不肯招安他吗?”
孙策闻言冷嗤一声:“他哪里是想要投靠我阿父,不过是两头不想得罪罢了,倒是个精明的。”
见楚楚不解,他又解释道:“我阿父正带兵来鲁阳,若是他真在崤山要了杀了我,阿父便能将他绞杀了,董卓那老家伙可不会护着他,说是要投靠阿父,不如说是告诉我,他还不想得罪我阿父。”
楚楚道:“那董卓那边他怎么交代?”
孙策无语的看着她:“不过是没办好事,他又不是董卓的手下,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便是。”
楚楚恍然大悟,果然到处都是聪明人。
她不由道:“要是许南真被董卓招安,刚刚他们那么多人,那我们岂不是要完蛋了?”
孙策便颔首道:“那你就要问阿瑜了。”
楚楚便感觉到了一阵马蹄声,是从前面而来,但孙策和周瑜两人似并不意外。
她正疑惑呢,就远远见到了自己的便宜阿父带着兵来了。
周瑜这才道:“出发前我传信给了桥公,让他带人来崤山接应,想想这个时候,也确实该到了。”
他看向楚楚:“没想到竟是桥公亲自前来。”
楚楚:“……也难怪你们得知董卓让许南杀你们时,你们无动于衷,也不绕路,原来早有后招了。”
桥蕤还没到,楚楚便让孙策扶着下了马,生龙活虎的迎了上去:“阿父!阿父!”
见到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桥蕤下马,将小家伙一把提了起来,随后道:“这些日子都在奔波,整个人都瘦了。”
他又道:“让阿父看看,有没有受伤。”
楚楚回头看见孙策和周瑜都已经走了过来,便道:“阿策兄长和阿瑜兄长皆武艺高强,勇猛无敌,有他们护着,我连根头发都没少。”
桥蕤便道:“没事就好。”
之后桥蕤便与孙策和周瑜两人寒暄了起来,便说起了许南。
桥蕤道:“算他识趣,否则我便让他有来无回。”
他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又软又漂亮,即便经过日夜兼程的赶路,人也是极为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