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逆袭神级御音师(65)
只要他愿意成为驸马,那么他犯下的过错便可一笔勾销,这已经是皇帝最后的极限了。
可是书生不肯,在天牢中惨遭虐待。
狐狸化为了人形,是个面容极美的男子,只因他是一只公狐狸。
他的修为虽高,却受过了历劫之变,若犯了一丝坏心,便会遭受天雷之劫。
他想救那落难的书生。
他在太史局前大放才华,引起了皇帝注意,封他为太史局掌令。
后因精于测算,慌骗皇帝说那书生是栋梁之才国之根本,那皇帝见这人之前的话都很灵验,便也就信了。
书生出来之后,备受重用,终至丞相之位,而后来外出的国师回来了。
在一次宫宴上,国师说有妖气惑乱朝纲,但却没有算出是谁。
而那当上了丞相的书生也忘记了那偷偷跑出去的狐狸,只记得一个高深莫测的太史局掌令。
而后两人也成为了好友,但那狐狸所化的太史局掌令,在每个月圆之夜都会化为狐狸形状,并且修为极弱。
一次月圆之夜,那国师带兵封了太史局,布下了层层阵法。
那狐狸提前便预料到了,也没有走,只是想除了这国师。
但终难如愿,狐妖受了反噬,被天雷带回了那座灵山,此事不了了之。
后来,那白狐醒了之后,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他前往皇城,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当年的丞相已经犯了错流放边疆。”
叶温书配合着故事的剧情,逐渐黯沉的眼底再次泛起晶亮的光泽。
“他来到边疆,在路上途经多地,才找到了那位书生,可惜去的时候,那位书生的腿断了,眼也瞎了。
当真是可怜人。
那位书生只是在一处茶楼里当了说书先生。
可是那素日里的腿脚不便与双眼有疾却使得生意惨淡,险些被逐流浪街头。
狐狸终是不忍,弃了一半修为,将书生的腿和眼睛给治好。
书生醒来后,已经忘记了一切。只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学识的人,于是去做了教书先生。
在学堂教贫困学子,育桃李芬芳。
狐狸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度过了几年称心如意的时光。
但是边疆苦寒,强寇来袭,文弱书生被迫拿起了长刀,上阵杀敌,陷入战场厮杀中。
故事并未结束,到此已经过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叶温书又拍了一下惊堂木以示结束。
故事讲到这里也该结束了,最后的结局也不应该说出来。
给这里的观众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便已经够了。
原本的这个故事其实结局仍然是个悲剧。
最后那位千年狐妖凭着那一半的修为,大杀四方,犯下大错,必须承受天雷之劫。
而那位书生因为狐妖相助,所以此战大胜,功成名就,封为镇国将军。
第40章 茶里茶气
可是当他再回到边疆苦寒之地的时候,却早也找不到那个小狐狸了。
他一个人在大漠孤烟中苦苦找寻,无果。
于是辞去官职,浪荡一生。
最后回到了他和小狐狸最初相遇的那个灵山,也就是狐岐山。
而那只狐妖熬不过天雷之劫。
本来是可以熬过去的,可是他听到了别人瞎诌的话,说那位书生早已佳人在侧,良田美妾。
狐妖心内郁结,终究未能熬过去。
故事的最后,是那位书生一个人在狐岐山等着一年又一年的暮春,最后孤独终老。
“他们三生有幸能够相遇,纵是悲凉也是情。”或许下一世,他们能够共度暮暮与朝朝,执子手偕子老,看狐岐山暮春之时桃之夭夭。
上天总会怜悯他们一次吧。
叶温书强忍着眼里的泪花。
还好他戴着面具,看不出来流泪。
他对着台下鞠了一躬,便退回了戏台后面。
他不知道这个故事到底讲得如何,可是他知道了说书人的情痴。
他们得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才能一遍一遍去体会那些别人的贪嗔痴。
有人十里红妆,盼郎归来;有人隐居闹市,醉于繁华;有人吟诵风月,深情不已。
可是说书的人,终日里讲着别人的故事,却要自己体会无人问津的心碎。
其实酒席上宾客推杯又换盏,说书人洋洋洒洒数千句。
博得满堂彩。
这也是说书人享受的另外一种吧。
……
台下,在听完了这位十七公子讲的故事之后,有人困惑不解,有人潸然泪下,有人不知所云。
但到底还是随着角落里坐着的那位苏家公子一起鼓掌。
“师兄,兄郎这讲的是什么故事啊我怎么不太明白。”白贺确实听不太懂,这个故事是讲的报恩吗?
可是他却在故事的三言两语中,听到了一些莫名的情愫。
是那种无疾而终的情愫。
“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总是会动情的。”小书啊,你讲这个故事又是何苦呢?
为难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陆干一直盯着叶温书,叶温书掩饰得很深,讲的时候尽量不显露自己的情绪。
可讲完了之后,却是泪流满面。
陆干心里有一丝愤恨,早知道昨天就阻止了那戚老,也不至于今日让小书心伤。
“你说这狐狸喜欢那位书生,那书生会不会也爱上了那只狐妖,但是碍于世人的闲言碎语,所以不敢表明心意。”
白贺听得还是很认真的。
毕竟是自家兄郎说书,若是那戚老说书,他才不会听得如此认真。
“我觉得吧,他们大抵也是互相喜欢的,只是囿于世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