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心夫君跑路后(100)

作者: 公子羽橙 阅读记录

公子煜立在朝堂上,面容肃冷,照着规矩,该赏赏。

“臣等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先太子曾说要一统天下,面上朝臣们都是附和,可实际上呢,不少人都在心里嘲笑他。

公子煜从来不会说大话,但他做的桩桩件件的事情,也都不一般。

世人都知他在赵国为质多年,可才登基不久,就发兵攻赵,很多人都因此说赵王可怜,养了条狼。

公子煜自然不会落得下风。

楚国国都一家茶馆里,有人神秘兮兮的说到:“其实也不是楚王无情,这赵人也过分啊,你们是不知道,后来那段时间楚王在赵国有多难过。”

“他离开赵国之后,他在赵国的那位妻子,你们知道不?就是赵王的公主,立马就被下了大狱,前些日子才到楚国,我这思来想去,怕是这位公主也没少在牢狱里受苦。”

“这倒也是。”

“要我说啊,这赵王不是真的仁善,不过是伪善罢了,对他有利,他就愿意对人好,对他没用,他也是心狠着呢,亲生女儿他都能扔到监狱里。”

“不过战事起,说到底可怜的还是百姓。”

阿元早被放出的那一刻,她就已经惹的不少人议论纷纷,她本人是不在意这些的。

两国交战,明面上打的你死我活,背地里还会给对方泼脏水,比如说她狠心逼死嫡母的传言,已经无声无息的传到了楚国。

“要我说啊,这公主也不是个善茬。”

“你们可知,她当初在赵国的还是最后还逼死了自己的嫡母呢。”

“赵王后不是病死的吗?”

“不是,实则是被毒死的,当时赵王是没办法,他原本想着两国交好,这位公主送来,可这位公主不知为何恨透了嫡母啊,硬生生的逼死了她。”

“那这也太狠心了吧。”

“也不知道那赵王后上辈子倒了什么霉了,碰上这样的女儿。”

“是啊,也真的是可怜,本该安享晚年,最后却被活生生的逼死。”

众人在茶馆里,你一言我一语的。

其中有几个穿着体面的男子,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看来我等得尽快面见楚王了,要好好的劝一劝他啊。”

“是啊。”

“原先听说这楚王美名,还以为他是一位仁君,现下看来,是咱们想错了。”

“咱们收拾收拾,明日就进宫去求见。”

众人看着彼此,十分有自信,他们常年游说各国,其中不乏有人得到赏识,做客卿,得富贵的。

众人对自己都有自信,万一被公子煜看重,说服了他,他们日后在这楚国国都,那也就有了一席之地,说不定还可流芳百世。

第 59 章

第60章

昔年,圣人带着学子们周游列国,流芳百世。

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天下,如今不少人也会自发的组织起来,游说各国,有好有坏。

翌日一早,朝堂上

公子煜刚要宣布下朝,忽然来人求见。

“大王,宫外有一帮自称圣人学生的儒生求见。”

“宣。”

这帮人,怎么说,有好有坏,公子煜跪坐在上上首,朝臣们看了他一眼,纷纷立在两边,他们也好奇。

也不知道今日公子煜会不会留下几位当客卿,其中有没有能人,之后会混朝堂吗?不过也不能小看他们这些人。

眼下楚国很多贵族世家也多是学习儒法,家里藏书只多不少,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人就是立在朝堂上,那也好拉拢,若是不能,他们也不会容忍这些外来客,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楚人某种程度上也是重礼法的,公子煜对这些游说的儒生也没抱多大希望,但万一其中有可用人才,他也不想错过,见一见也没啥损失。

立在朝堂上的人才越多,国家才能更强盛,他不排斥那些外客。

“拜见大王。”

一行人有十多个,各个穿着华丽,身材微胖,公子煜示意他们起身。

“多谢楚王。“

公子煜直直的看向这些人,第一观感都还可以。

“大王,小民等路过楚国,想拜见大王,顺带着劝劝您。”

公子煜闻言看向这些人,底下的朝臣们也有些好奇。

“您才登基,便发兵攻赵,此举不妥,治国当行仁善之道,教化百姓。”

“有何不妥,大王曾经在赵国遭受那么多磨难,都是因为赵人,赵人怎可如此欺辱我楚人,哪怕大王是去为质,他们更是把大王从驿站给赶了出去,让他流落市井,如此屈辱,大王怎可忍受?”

立马有朝臣站出来指责道。

“这位大人勿要焦急,大王虽然后来遭受了一些苦难,可之前赵王也是实打实的对赵王好,做人可不能恩将仇报。”

公子煜闻言彻底黑了脸,果然,他就不该对这帮人抱有希望,朝臣们看着这帮儒士,有人觉得他们可能命不久矣了。

“你是说寡人攻打赵国,是在恩将仇报?”

公子煜神色冰冷,他当即起身,一脸怒气。

“大王,您登基时日不长,草民也曾听说过您的美名,您登基后,善待百姓,厚待臣子,看似是个明君。”

“可您私德却是不太好,您可知道,您后宫那位唯一的夫人,在赵国的时候,逼死了自己的嫡母,此等不孝之人,您还留她在宫中,让人非议,实在不妥。”

公子煜这下彻底火了。

“敢问诸位是亲眼所见吗?道听途说如何让寡人采信?说她逼死了嫡母,那你们可有证据?”

“至于你们说寡人恩将仇报,那好,即日起,寡人会在西街寻个地方给你们,让人时时监视你们,不给你们银钱吃食,扣留你们所有财宝,让诸位过一下寡人从前的生活,感受一下寡人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