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唐长安(398)
“二十岁?”李长安睁大了眼睛。
王忠嗣还以为李长安觉得太早,他笑道:“二十四岁也成,我这把骨头还能在边关再撑十年。”
“不行不行。”李长安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王忠嗣不解,他劝道:“二十九娘有这样的才华,若是只困在长安城做金枝玉叶的公主实在是有些可惜,倒不如到战场上一展才华,我大唐有先例在前,大唐开国平阳昭公主便领兵打仗过,公主领兵虽难,可并非没有法子。”
李长安气鼓鼓:“义兄自己十六岁便跑去了边关,为何要我二十岁才能去,实在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太不公平。”
而且二十四岁……等她二十四岁的时候也不用去边关了,那时候长安城已经变成边关了!李隆基都已经当完逃兵了!
王忠嗣沉默了。
他一言难尽看了一眼摩拳擦掌恨不得现在就把他踢下来自己当节度使领兵打仗的李长安。
“二十九娘是否激进了些?”王忠嗣真情实感感慨。
他认为二十岁已经足够早了,他先前手下的副将哥舒翰四十了才从军呢。
李长安用一种奇异眼神看着王忠嗣,比王忠嗣更真情实感,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感动:“义兄还是第一个说我激进的人。”
她还以为土生土长的大唐臣子各个都希望她最好明天就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没想到咱们大唐还有正常大臣啊。
第148章 第 148 章
“再有几日就过年了, 过完年我就十四岁了,天宝五载我就是十五岁及笄了,我成年了就去边关。”李长安扒着手指头算。
“十五岁太小了。”王忠嗣笑笑, “我当年十六岁去边关, 都吃了不少亏。”
他温和看着李长安:“我在朔方还有些根基, 你再晚几年过去也一样, 我给你留着位置。”
当年因为他是圣人义子的身份,所以他在军中没吃多大亏,一路仕途坦荡,投桃报李,如今他也愿意这么照顾李唐的公主。
王忠嗣自己吃过年少不懂事的亏,所以他不想李长安再吃年少不懂事的亏。
李长安却长叹一口气:“不行啊, 时间不等人。”
手里没兵心里没底啊。
纵然现在哥舒翰和她那个没见过面但是互通很多信的远房表舅都已经有了一些兵权,她手下的人里也有很多人在各地当县令。
可那也不是她的亲信部队,李世民有那么一堆猛将,他自己都还得有自己的三千玄甲兵呢,她手下的将领里可没有李靖秦琼尉迟敬德这样的狠人。
“你才多大。”王忠嗣哭笑不得,屈指弹了一下李长安的额头。
他四十多了, 李长安才十四,她哪来的时间不等人?
王忠嗣总算是看出来了,李长安聪慧归聪慧, 脑子却总是有一种……被迫害妄想感。
联想到李长安母亲早亡、养母也早亡的凄惨童年,王忠嗣觉得他大概知晓李长安为什么总是对未来充满忧虑了。
王忠嗣叹了口气, 看着面前懵懂的李长安,觉得长兄如父, 圣人政务繁忙,他虽是义子, 可也一直将皇子公主们当做自己的亲弟妹,他年纪最大,也应当负责照顾幼妹。
“这些年,你辛苦了。”王忠嗣拿出他超高的情商安慰李长安。
他以仁德驾驭军队,手下的将领与将士无不感念他,王忠嗣一向擅长安慰别人。
李长安:“?”
我这些年怎么就难了,左相都被我派去的道士忽悠的一愣一愣,虽说我现在的权势不能跟李隆基李林甫比吧,可怎么也跟小可怜挂不上钩啊。
再论起财富,整个天下也就李隆基跟那几个世家比我有钱吧?
“你年少就没了阿娘,阿爷又是圣人。只是圣人也不是故意不管你,圣人政务繁忙,不能和普通百姓家里的阿爷一样,你还需体谅一下他。”王忠嗣柔声道。
李长安眼皮跳了跳。
那老头昨天还看杨玉环跳舞呢,他政务忙碌个屁,倒是李林甫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从早到晚三省六部各处跑,两条老腿都要累断了。
王忠嗣看了眼李长安,看到李长安都懵了,只觉得李长安是被戳到了伤心处暗自神伤。
心里更增添了几分怜惜。
只是他要镇守边关,李长安在长安城,相距数千里,想照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得给李长安找一个可靠的依靠,这个依靠还得身份合适才能照看李长安。
王忠嗣沉思片刻,还真让他找出一个与他关系不错,还能名正言顺照顾李长安的可靠人选来。
“我与太子自小一同长大,也算有些感情。太子是你的兄长,身份又贵重,我可以托他照看你。”
王忠嗣此言一出下意识寻求李长安的认同。
一抬头就看到李长安感动地站在原地,嘴巴微微张着,话都说不出来了。
“太子宅心仁厚,受了我的嘱托必定会好好照料你。”王忠嗣拍拍李长安的肩膀。
李长安沉默片刻,忽然开口询问王忠嗣:“义兄认为我的性子如何?”
她严重怀疑王忠嗣那一双细长丹凤眼中看不中用,对谁都自带八百米滤镜。
王忠嗣虽不知道李长安为何会忽然问这个问题,但是还是如实答复。
“二十九娘性子乖巧,聪颖坚韧,善良天真,温柔极了。”
王忠嗣道:“只是偶尔有些自卑。”
他认为李长安没有安全感才会总觉得安禄山会造反,觉得时间紧迫,迫不及待要去边关建功立业。
没有安全感,便会带些自卑,王忠嗣年幼时候觉得自己无父无母,在皇宫中无人依靠,偶尔也会自卑,后来他立功多了才将自小骨子里的这点自卑拔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