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唐长安(628)
李长安没有立刻回答王维的疑问,反而笑了笑,反问王维:“摩诘可有看上的官位吗?你如今已经是五品官员了,再往上便到了四品,朝中的四品官职你可有喜欢的?”
王维:“……这不是才升官不到一年吗?”
原先没跟着寿安公主的时候,一路升升降降,一回首踏上仕途已经十年了,却依然是微末小官。现在跟着寿安公主仕途倒是顺利了,可这未免也太顺利了吧。
他才在五品官职上干了一年,又要升官?
“害,你的升迁速度已经很慢了。”李长安叹了口气。
杨国忠可是短短四年就从一个小员外郎升到了右相呢,王维跟着她都五年了,现在才刚五品……
李长安又看了王维一眼,给他略微透了一点口风:“摩诘先安心在洛阳待几个月,长安朝堂上局势不太妙,你可以先在洛阳躲一躲风雨。”
王维心下骇然,这才后知后觉知道为什么李长安会说他又能升迁。
估计又会牵扯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些人把位子空出来了,自然就轮到后面的人升上去了。
王维叹息一声,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他已经不像李白杜甫那样有着见不平而愤的满腔热血了,王维只想平安过自己的日子,保护好自己的弟妹。
走过水榭长廊时,王维远远听到了杜甫对李白抒发志向。
“我打算先游历一两年,然后再到长安参加科举,辅佐明君安稳社稷……”
如今只有二十四岁的杜甫声音中还充满着对仕途的憧憬,王维听到也只是叹息一声。
杜甫性格太过单纯,朝堂上的腥风血雨只怕会将他砸得头破血流啊。
“右相,我找到了太子的把柄!”
杨宣齐兴冲冲走入月堂。
他已经遵从李林甫的吩咐蹲守了大半个月了,终于抓住了李亨的把柄。
李林甫负手而立,闻言回过头来,一双眼睛中精光闪烁。
“说。”
终于,大鱼入网,渔网要收网了。
第一回与他交手便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假借用箭实际是隐藏暗器,一时不查让他都中了招。。
熟读兵书,这就更不用说了,李长安现在每次晚上离开他府上的时候,都会借走他两本兵书说要回府研读。
更重要的是,李长安有一颗知道怜悯将士、百姓的将帅之心。
真是当将帅的好苗子。
可惜是个公主,不过公主也好,倘若是皇子说不准连领兵的可能都没有,尽管王忠嗣对李隆基有八百米厚的滤镜,可他也知道李隆基肯定不会让皇子掌兵。
“岭南的冼夫人曾被前朝册封为中郎将,这是正经的将领,我朝与前朝风俗一脉相承。我朝的平阳昭公主也曾坐镇关中,领兵数万……”王忠嗣越想越觉得李长安倘若真能立下战功,圣人应当不会吝啬让她领兵。
王忠嗣自觉自己的年纪也渐渐大了,为了防止大唐的将领青黄不接,他这几年有意提拔年轻将领。
可到底旁人都没有自己家的人放心,王忠嗣对大唐忠心耿耿,他也想要找一个与他一样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年轻将帅接他的班。
还有谁能比李唐宗室对大唐更忠心呢?
王忠嗣动了惜才的心思,他抬手拍拍李长安的肩膀,目光期盼道:“二十九娘,待你再大一些……二十岁吧,六年后你来朔方寻我,我带你去战场上真正领兵作战一回如何?”
“二十岁?”李长安睁大了眼睛。
王忠嗣还以为李长安觉得太早,他笑道:“二十四岁也成,我这把骨头还能在边关再撑十年。”
“不行不行。”李长安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王忠嗣不解,他劝道:“二十九娘有这样的才华,若是只困在长安城做金枝玉叶的公主实在是有些可惜,倒不如到战场上一展才华,我大唐有先例在前,大唐开国平阳昭公主便领兵打仗过,公主领兵虽难,可并非没有法子。”
李长安气鼓鼓:“义兄自己十六岁便跑去了边关,为何要我二十岁才能去,实在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太不公平。”
而且二十四岁……等她二十四岁的时候也不用去边关了,那时候长安城已经变成边关了!李隆基都已经当完逃兵了!
王忠嗣沉默了。
他一言难尽看了一眼摩拳擦掌恨不得现在就把他踢下来自己当节度使领兵打仗的李长安。
“二十九娘是否激进了些?”王忠嗣真情实感感慨。
他认为二十岁已经足够早了,他先前手下的副将哥舒翰四十了才从军呢。
李长安用一种奇异眼神看着王忠嗣,比王忠嗣更真情实感,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感动:“义兄还是第一个说我激进的人。”
她还以为土生土长的大唐臣子各个都希望她最好明天就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没想到咱们大唐还有正常大臣啊。
第一回见萧衡的幼弟,他听说萧嵩有个老来子,今日却是第一次见。
萧家一家人个个都生的郎才女貌,萧临光虽年少,却也已经出落的琼资皎皎,姿容仪美,一双桃花眼温柔多情,比他的两个兄长容貌更胜,身上还带着少年的意气风发。
“这位是王忠嗣将军。”萧衡给自家幼弟引荐王忠嗣。
听到面前这人是王忠嗣,萧临光目露亲近,笑着向王忠嗣打了个招呼:“平日常听阿爷提起将军善战,我一直对将军心生敬仰,只是今日才有机会一见。”
王忠嗣也笑着与萧临光客套了几句。
他一开始从军就是跟随萧嵩,萧嵩当初将他当做后辈照顾,如今王忠嗣对萧嵩的幼子也存着一份长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