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104)

作者: 木枝雪 阅读记录

太惨了,怎么就被郭先生选中,当上了这一次的演讲人员。

想到信中要求的“号召力”,“煽动性”,谢源觉得这活实在不容易。反正他是没办法做到,要是让他去“演讲”,他估计得两眼一闭,原地装病。

只是,同情归同情,看着这些平时矜持孤高的豪族们变脸……还挺爽的。

谢源又欣赏了一会儿张昭的“演讲模拟现场”,转身离开。

粮食还在泰山郡边界,他得在“演讲”开始之前,把粮食都悄悄地运进来。

还有陈宫、吕布那边……

想到陈宫在信中提到的使者,谢源勾起唇,眼中溢出几分不怀好意的光。

那个使者……倒是可以让郭先生去接待。毕竟郭先生过于“热情好客”,一定能让使者“宾至如归”。

两日后,张昭在酒肆中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演讲。

从陶谦弃州而逃,讲到笮融自私地带走郡国的存粮,再讲到曹操在徐州几次屠戮的事。讲到动情之处,就连张昭自己都气愤难平,不由对陈国生出几分好感……

张昭心中骤然警觉。可想到那些粮食,他眸光一震,终究还是继续讲了下去。

60. 发粮

彭城的民众从未接触过“演讲”这种东西, 心中格外新奇。

此刻,酒肆中坐满了各乡森*晚*整*理各亭派出的“代表”,齐刷刷盯着张昭, 仿佛在看一场百戏。

这些普通民众大多数都不识字, 看不懂檄文,以往上头有什么变动,都是由乡长、亭长一级级地往下通知,他们才勉强知道一些。

像今日这般, 将他们聚集在一处,让身份高贵的士人向他们解说——这样的情况以前从未有过,就连梦中也不敢肖想。

起初,民众们还有些拘束, 坐在酒肆中,连呼吸都不敢放大。后来, 演讲开始,他们逐渐被张昭动情的演讲吸引, 被他的情绪所染,深深地沉浸其中。

给张昭的演讲稿由荀悦撰写,由吕修

作通俗化处理, 语言极其简洁,浅显易懂。

民众们专注地听着, 当听到陶谦弃城而逃时,他们心生悲凉;等张昭说起曹操屠城,他们惶惶不安,振恐胆寒;当得知州郡内的大部分粮草都被笮融带走, 他们气愤难挡,在厌憎之余, 对自身的生存产生浓浓的担忧。

张昭结束演讲稿的第二个段落,向下一扫,将愁云惨淡的气氛尽收眼底。

他在心中长叹了一口气,在众人担忧无措的时候,话锋一转:“幸而,陈王与陈王世子得知了我们的厄境,派人送来万石粮食,助我们过冬。”

陈王?陈王世子?

众人皆是一愣。

普通民众没有地域概念,不知道陈国在哪,但既然能称王,想来和他们郡国的彭城王差不多?

一想到彭城王,民众们的神色皆有些怪异。

诸侯王……那不都是高高在上,不理庶务的存在吗?就向他们彭城一样,郡国由彭城国相管理,由徐州刺史统率,国内县城的县令、属官,各司其职,诸侯王只要躺着等食邑就好。

这陈国的诸侯王,怎么还管他们吃不吃得上饭?

有个别心思敏锐的庶民已经意识到关窍,但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能活着便是万幸,管他粮草后面藏着什么,接着便是。

因此,众人惊讶归惊讶,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好消息,甚至各个面露喜色,惊喜之意溢于其表。

“当真?”

“每个人都有吗?还是按户来?”

“真的能帮我们吃饱饭吗?”

“皇室之人尊贵执礼,应当不会反悔吧?”

……

即便因为顾及张昭的身份,不敢站起身,也不敢靠得太近,但事关填饱肚子的大业,他们也顾不上世家名流的威严,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张昭被问得头痛,好在这次主持演讲会场的不止他,还有陈国派来的农官。

在农官的帮助下,张昭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总算安了大家的心。

众人回返乡亭,纷纷游走奔告。

所有人都在等着“发粮食”这件事。

谁当刺史,谁当郡守/国相,对于挣扎求生的民众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别是笮融那个不给别人活路的混账就行。

可如果这个刺史、国相能关注他们的生计,给他们发放救援粮,那就不一样了。

谁不喜欢关心民众,能让自己活命的治官?

即便对方有所图谋,他们获得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

在众人翘首以盼的等待中,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第四天,陈国的部曲开始在城内发放粮食,靠近民居的两条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世子说了,这次发粮,除了‘赈灾’,收拢人心,更是重新清点户籍的好机会。”

农官贾先叮嘱发粮的下属,让他们务必做好登记。

东汉末年多隐户。

所谓的隐户,就是隐瞒户口,或是依附豪族,藏在世家庄园的那批人。

这些人不入官方户籍,躲避徭役、赋税,由世家豪族所掌控,让这些世家豪族成为一个隐型的“封国”。

这部分人不仅游离官署之外,影响徭役与赋税,还会增加世家带来的威胁和隐患。

如今天下未定,像隋文帝那样用“大索貌阅”来揪出隐户,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还会得罪世家豪族。

但“赈灾”就不一样了。

他们只是怕两个郡国的百姓吃不饱,受饥荒之苦,可没有别的心思。如果这时候忽然有官方未登记的隐户冒出来领粮,那就是隐户自己的问题。

人家黑户自己出来自首,你们世家豪族总不至于因此怪到行善积德的他们头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