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病秧子王爷要弑夫(161)

作者: 磨叨叨石 阅读记录

离都时,燕衡问过他,给过他选择权,但他毫不犹豫地留在了王都。

不管如何后悔唏嘘,也不可能倒转回时间,将白鹤带出来。

燕衡半睁着眼,眺望宅墙外的最后一抹日光,轻声念叨:“他会怪我吗?”

应该会吧。

谢承阑拿掉他发间的叶梗渣,道:“那便请个大师来给他超度,再多烧些金银珠宝、春光话本过去。”

燕衡听见最后那几个字后轻扯唇角,抬扇轻拍一下他嘴巴,以示教训。

谢承阑拿下扇子,攥过他手不让走,顺势亲吻他掌心,认真道:“等咱们死后,再去讨罪吧。”

“那我要受的罪可就多了。”

“我陪你挨着。”

天光无色,院里几处角落缀上了灯笼。燕衡特地糊了一个白纸笼挂在树梢上。

崔栖来给燕衡送药时,望着那白灯笼,还有意无意提道:“咱们要不要换个地方?”

燕衡稳稳躺在椅子上,眼都不睁一下:“这树下多好,又能遮风又能挡阳的。而且都晚上了,等会儿就该进屋睡觉了,还换什么换。”

崔栖抱着手臂,半晌不吱声。

突然反应过来她话里的意思,燕衡忽地睁眼,眼神在她身上上下窜,好笑道:“你是怕白鹤将咱们全盘托出了?”

再忆当年人成双

崔栖不开腔表示默认。

“我都不觉得有什么,”燕衡自嘲一笑,“你倒是被整怕了。”

“不然呢?”崔栖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毕竟有了杨徊和崔云璋的先例,不管对白鹤此人有多么信赖,她不免留个心眼。

所以难过伤感之后,崔栖还得多想一层。

“不管他说与不说,那些人不可能留着他的。”燕衡睁眼,见那烛光忽闪,愣神片刻,“如果交代了咱们的行踪就能活命的话,我倒是希望他自私一点。”

那样的抉择下,尽管后续难堪,但好歹保住了命,只是主仆二人也缘尽于此了。

后面一段日子,燕衡总是能断断续续收到自王都的来信,谢承阑安排的人、自己留下的余手,以及黄勤臻,什么人的来信都有。

里面不乏一些王都的变动,而白鹤这个人的近况,从九死一生又多增了一条割舌之难。

总的来说还是死生未卜,但所有人看来,白鹤必死无疑了。就连山虎也变得郁闷,燕衡甚至发现过他几次暗喝闷酒、偷偷抹泪的情况。

那次之后,燕衡便把白鹤当做死人了。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烈日炎阳下,所有人都换了轻薄凉爽的衣裳,燕衡却总是比他们多套一层。

这天下午,燕衡戴着个斗笠,扛着铲子,从一条偏僻小路走上了泥道。

跟在他后面的谢承阑不解道:“这是去哪儿?”

“这一片小坡过去就是神玄山,翻过神玄山就是运天河的源头。”燕衡指了指前面的葱郁绿丛,“从山底下绕过去,沿着小路走上一刻钟,可以看见那片水源了。”

“去那儿做什么?”

“带你看看我的秘密基地。”

约摸大半个时辰过去,快要走到小路尽头。半下午的日光被庞山所挡,背光之下一片绿荫,眼睛眺远点,还能瞧见重峦嶂顶的灿光。

热风夹壑过,两人劈开杂乱的藤枝,勉强立足下脚,终于看到了那一处水源。

燕衡愣在原地,盯着河岸上嵌着的大块石头好半天。

那石头底下背面都长满了青苔,岸边参差不齐的各种河植,生在水里,处处留存着斑驳沧迹,看起来已经很久没人来过了。

燕衡朝着那个石头走去,随手铲了石头上的青苔,摘下斗笠撇了绿苔渣。

他扔掉铲子,和小时候一样,坐了上去。

不过小时候得撑手跃坐上去,现在轻松一垫脚就能挨着屁股了。小时候觉得,这块石头宽广无比,躺上两个人都还有剩余的,现在却勉勉强强挤得下两个人。

许是被岁月风沙雕琢,随自然规律细化苍老。也可能,是他的记忆本就模糊,多年身处他处,对于曾经的港湾,陌生得快要认不得了,自然也不曾知晓这石块早已容不下他渐长的身躯。

谢承阑随他坐上去,环视一周,道:“水碧山青,藏泉于林,的确是个好地方。”

燕衡笑笑,回忆道:“我小时候,老喜欢往这儿跑了。”

以前每次来这儿,都会担惊受怕,如今平稳坐在此处,再也没有当初心悸的感觉了。

“一个人么?”谢承阑问他。

“不是。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燕徊也会来,”燕衡道,“那时候他还叫杨徊。”

听见这个人的名字,谢承阑不爽地皱了皱眉:“所以你们小时候就认识?”

燕衡如是道:“他母亲是我阿娘的贴身丫鬟,也算自幼相识。”

谢承阑没说话,因为他此刻还分不清燕衡口中的阿娘是崔婧还是莫夫人。

想来是猜中了他心中所想,燕衡辩道:“我干娘的贴身丫鬟。上王都之前,他母亲因疾去世,他又自小向往那座仙都,离开吉州时,便让我带着他。”

“你同意了?”

“嗯。”

“那后来他为什么跟了尧安王?”

“禽择良木而栖,或许,五皇兄给他许了什么我给他不了的好处。利益权财面前,最不缺的就是易主而侍的人。”燕衡道,“不过,仔细想来也是,我五皇兄轻轻松松给他改姓了‘燕’,一下子成了半个燕家人,这可比在我身边的身份地位高贵多了。”

“我倒是比较好奇,尧安王看上他什么了?不惜得罪亲弟弟来挖墙脚,况且,”谢承阑道,“他那样背弃旧主的人,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