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病秧子王爷要弑夫(202)

作者: 磨叨叨石 阅读记录

光用耳朵听也觉得这个场面十分荒谬,燕衡依旧搭着眼睛,白唇将动不动,想要笑,但又累。所以最后他还是很收敛地没有幸灾乐祸。

说来,这幅场景的确可笑。崔向舟尽心尽力却吃力不讨好,不仅得罪了人,反而被尽忠的对象怀疑,刀架脖颈。

崔向舟活得也憋屈。

但燕衡并不同情他,反正两人走到这一步,都是彼此各选的路,没有后悔可言,亦没有回转的余地。

所以燕衡很清楚,崔向舟为自己说话,并不是真为了救自己。

思索间,崔向舟已经磕过一个头,自称知罪,又上嘴皮子搭下嘴皮子说了好一通。

不过,怀疑一旦产生,只有坐实了才叫人心安,因而燕晟手里的刀仍是不动分毫。

这时便有人出列,毕恭毕敬作了一礼:“皇上,臣有话说。”

听见陌生的声音,燕衡手臂动了动,挪开一寸,露出目光。他看不大清楚人,只能看出,那人胡子花白,鬓角处也藏有华发,肃容端正,看气质,俨然是一个重臣。

燕晟瞥向站出来的人,稍稍熄火地扔了刀,斥退了崔向舟。

“臣以为,安国公说的不无道理。”沈重山道,“燕衡此人生来顽劣,幼时便臭名昭着,身处高位却不束己身,罪行累累,漠视大楚律法,罪该万死也不为过。”

他态度一转,又道:“但也正是因为他数罪缠身,事关先帝,又关皇上清誉,更系多少无辜者,这等罪臣,可不是轻易处死就能平息的。臣以为,该将燕衡押回王都,交由刑部好好拷问,肃正律法还天家威严、还无数受害者一个清白。”

燕晟思虑少顷,端着手在沈重山周围转了转,道:“沈卿,你那亲亲外孙,可是和他勾结一党,至今下落不明。”

燕晟质疑的意思很明确了,沈重山也不是傻的,但他不屑于自辩,只道一句:“皇上知道,臣为大楚,忠心耿耿。”

不止他知道,整个大楚都知道。

沈重山十六岁中举拜官,为官四十余载,为官清正,铁面无私,大肆整顿贪官污吏,为多少百姓谋利谋益,堪与世家出道的解博士齐尊双儒之才。

甚至沈若翩死时,他都没为自己女儿说过一句偏私的话。

若没这样的身世厚历,燕晟自也不会有所顾忌,不说打不打算留他,削位贬官是一定的。而他继位这么久以来,从未有过动沈重山的念头,就是因为此人算得上朝中股肱臣之一。

燕晟沉思着来回走几步,终于,他下定决心一定,郑重发话道:“好!那便押回王都。袁知策何砚,给朕好好看着,若人在你们手上跑了,全家脑袋都别想要了。”

被点到的两人站出列,齐声道:“微臣领旨。”

这场闹剧结束时,天已经微亮了。折腾一宿,顾不上祷国仪式,文武百官大多回去补瞌睡了。但经历这么一遭,有的是人睡不着。

燕衡被关在行宫地牢。

地牢潮湿,本不该有蚊虫的季节,却成了各种嗜潮飞虫的栖所。

这地牢还没关过人,燕衡算第一个,他一时分不清自己算幸运还是倒霉了。

地牢无光,唯一的光亮就是牢门外看守人手上的火把,燕衡分不清白天黑夜,总之是噩噩浑浑,却又不敢掉以轻心,是以从被关进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过睡意。

燕衡躺在稻草上,烦躁地扇了扇周围的飞虫,翻了个身,聆听着牢房外看守人的抱怨。

“本想着有机会来见识见识外面的山川河水,调离出王都那会儿我可高兴了好久,却不想揽上这么个事,真是晦气!”

“可不是,酒肉美人没享受到就算了,最苦最累的差事倒是轮到我们身上,唉。”

“一不小心就掉脑袋哟……”

“呸呸呸!说什么混账话呢!”

“哦对对对,是我言错,是我言错……”

话到这儿,便没音了。燕衡察觉到什么,踢了踢脚链,若无其事朝里翻了个身。

牢门落锁声响,随后,他便感觉到自己身后站了个人。

身后之人久久没开口,燕衡嫌烦,便先开腔了:“安国公这时候来见我,不怕盛王对你起疑?”

是崔向舟。

“我和袁知策有些交情。”

言外之意就是,这次的探望,不会被燕晟发现。

“云瑄。”崔向舟轻唤一声,蹲下去,手搭在他肩膀上,细声询问,“告诉我三娘他们在哪儿?”

燕衡联想到在吉州时崔三娘那副模样,不由得轻嗤一声:“真不愧是亲兄妹。”

威胁人的套路手段都差不多。

崔向舟平声静气道:“我自知对不住——”

“闭嘴。”燕衡语气森森,肩膀朝里扣,挣脱他的手,“我最讨厌这几个字。”

崔向舟手顿住,缓缓收回来,语气一沉:“你要我怎样才肯告诉我?”

燕衡嗤笑道:“你们打算丢弃我时就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怎么,那时竟没想好对策吗?也是,毕竟都以为我必死无疑,谁会为死人费精力。”

崔向舟无奈道:“我没办法给你解释什么。”

“我也没想过要你给我一个什么交代。”燕衡满不在乎道,“我现在只想问安国公一句话,你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显然是没有的,反而惹来不少猜忌和唾弃。但崔向舟并不后悔,至少,日后崔氏子弟做官要比以前要容易得多。

况且,这一步已经踏出去了,他没有精力去追悔。

崔向舟深吸口气,道:“我会向圣上求情,保你一个全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