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表姑娘出嫁后,被疯批权臣强夺了(165)

作者: 笑语晏晏 阅读记录

婉若扯住他的袖子,眼里还是有些不安:“真的会没事吗?”

他握住她汗津津的小手:“放心。”

他转身,大步离去。

皇帝当即走出宫殿,顺着阶梯上了宫殿的顶楼。

顶楼视线瞬间开阔,可以看清宫门口的情形。

旁人也三三两两的跟上去,婉若也慌忙上了顶楼。

她看到宫门外已经围堵的层层叛军,心脏倏地攥紧,宫门外已经血海一片,厮杀声不绝于耳,他一袭竹青色的长袍,接过了手下递来的长剑,利落的翻身上马,调动了一支队伍,随着他一起从侧门厮杀出去。

他出了宫门,现下是站在顶楼都看不到了,只能等消息。

婉若扶着栏杆,掌心都隐隐冒汗。

虽说他总是成竹在胸,可这样危险的事,她还是不免觉得提心吊胆。

唯恐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大概是众人都看到了外面的惨状,方才还争吵不休,此时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连皇帝都没再开口说话,宣王跪在地上,动弹都不敢。

在死寂之中等待了大半个时辰,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如雷鸣般震耳的马蹄声。

婉若猛一抬头,看到宫门口忽然出现的“齐”的旗子,无数的兵马涌入了宫中。

“是齐王的兵马!”一个老臣立马大喊了起来,几乎要喜极而泣,“齐王的兵马赶到了!陛下!齐王前来救驾了!”

皇帝苍老又浑浊的眼睛终于有了光彩,手掌重重的在栏杆上拍了两下:“好,好啊!”

所有人都跟着欢呼了起来,死里逃生。

婉若一眼看到在齐王混乱的兵马之中的那一袭竹青色锦袍,他骑着快马,手里拿着已经沾血的长剑,杀入了宫门。

她也松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

殿内人人欢呼雀跃,唯独皇后脸色依然难看,太子颓圮的跪在地上,通红的眼睛里满是憎恨!

很快,齐王的兵马击退了叛军,叛军如潮水一般的退去,逃窜出了京城。

齐王策马奔至宁辉殿,对皇帝行礼:“儿臣救驾来迟,还请父皇恕罪!”

皇帝亲自将他扶起来:“你来的正及时,辛苦你了。”

“这是儿臣应该做的。”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一向被他忽视的儿子,突然觉得哪哪儿都顺眼。

其实方才齐王的兵马杀进来的时候,他还担心他会不会趁机弑父杀君,夺了帝位,可他进来就卸了兵器,一心只想救驾,反倒让他感动不已。

他竟放着这样本分又能担事儿的儿子不用,抬举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

谢羡予也紧随着策马进来,翻身下马,走上前来行礼:“陛下。”

皇帝连忙扶住他,感慨万千:“羡予啊,这次多亏了你,朕定要重重赏你!”

谢羡予却道:“救驾本就是臣分内之事,算不得什么,臣以为,陛下若是真的要赏臣,不如将这个案子交给臣亲审。”

皇帝愣了一下:“什么案子?”

“此番叛军悄无声息的就杀入了京城,直接堵在了宫门外,这其中若是没有内应,臣并不相信。”谢羡予眸光锐利。

皇帝从惊慌中回过神来,脸色也越发的难看了起来:“你说的有道理,京城是天子脚下,守城门的禁军竟形同虚设,让这伙叛军不声不响的就杀进来!只怕是有人按捺不住,想要作乱!”

皇帝猛一回头,瞪向了跪在地上的太子。

萧蒙自从封了太子之后,春风得意,皇帝也器重他,因为身体不适,将许多大权都交给他了,禁军也是他的人在管。

可现在,却让这伙叛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杀进了京城。

萧蒙急忙跪着爬过来:“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什么都不知道,儿臣心中敬仰父皇,怎敢有不臣之心?!”

谢羡予声音淡然:“据我所知,禁军如今的大统领是江潮,也是江良娣嫡亲的兄长。”

这话一出,江雪君的脸色瞬间发白。

江雪君帮助太子得到了储君之位,江家因此鸡犬升天,江大人升了官,连她那个没用的兄长也得了禁军大统领的位置,显赫一时。

也正是因此,陈家才会如此着急,因为太子虽说按着礼法规矩给了陈清函太子妃之位,但陈家没有捞到半点好处,否则怎会巴巴的赶来京城贺喜?

可没曾想,这江家的风光还没两日,竟就大难临头?

皇帝顿时怒目圆瞪:“混账!你好大的胆子!”

萧蒙急忙撇清干系:“父皇,儿臣不知啊,儿臣只是因为宠爱江雪君,所以她求儿臣给她兄长禁军统领的时候,才答应了她,但儿臣现在刚做太子,事多繁杂,根本忙不过来,也不知道他们江家竟如此玩忽职守!”

江雪君瞳孔骤缩,太子这是要弃车保帅了。

江家的人齐刷刷的跪了一地:“陛下,臣不敢啊!”

皇帝哪里能听得进去这辩解?不论江家是不是有心,禁军失职就该死!

“来人!将江潮拿下!江家满门下狱!”

皇帝一声令下,侍卫们立即冲上来,将江家的人统统拿下。

“那江良娣……”

江雪君已经嫁给了太子,是太子的人,现下也不知该不该和江家同罪。

却在此时,苏言站了出来,拱手道:“回禀陛下,江良娣此前有在皇后和太子跟前进谗言,让谢少夫人在宫中受刑罚之事,由此可见,江家包藏祸心已久,江良娣也显然是其中重要推手,不可免罪。”

陈家人猛一看到这人,一个个吓的脸色惨白。

早已经失踪多年的孟言,竟能出现在这种场合?而且穿着官袍,这是,早已经科举登科了?!

上一篇:此生不负你情深 下一篇:攀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