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攀高枝(86)+番外

她看得轻轻笑了一声。

“主人。”小厮来报,“九泉大人那边说,上京里查到些端倪。”

张知序抬起头:“说。”

“关于阳林村那些抵卖田地的去处。”小厮道,“虽说田地抵卖向来是价高者得,但这些田很巧合地全都被一个叫陆喜的人买了。”

“全都?”他很诧异,“这陆喜什么来头?”

“陆家的表亲,陆守淮的亲侄儿。”

“……”张知序冷笑。

大盛律有规定,官员不能收买百姓的田,违者革职查办。但下头的官员总有自己的办法,要么挂在亲戚的名下,要么让钱庄代管。如此就算御史台想查,也抓不住任何明面上的把柄。

除非陆守淮犯了大事,要以三族为限彻查所有的钱财来源,否则线在他这儿就断了,压根不会再往下查陆守淮。

张知序沉思片刻,看向旁边的人。

陈宝香正在用树叶折哨子,冷不防被一盯,愣愣抬头:“怎么?”

“你鬼主意一向很多。”他凑近她些许,“事关你新收的丫鬟的家乡父老,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我这人一向是能袖手旁观就袖手旁观的。”她理直气壮地答,“干多了活儿也不加工钱呐。”

张知序想了想:“此事若成,我送你一间铺面。”

“啊?”陈宝香刷地跳了起来,“铺面?哪条街,几间房,朝南还是朝北,街头还是街尾?”

张知序扶额,觉得自己真是白担心她善心过剩,这人的善心简直是岩石下面压着的小花,西瓜底下压着的芝麻。

他摇头:“先前不是说养的武吏太多了吃不消?宣武门那边有处五间房的空铺子,在正街中央,坐北朝南,你拿去做营生,便能贴补一二。”

先前给陈宝香的大面额银票在城北地牢里遗失得干干净净,找也没能找回来,张知序一直琢磨着寻个什么由头给她点赚钱的路子。

眼下这时机正好,比起那一万两银票,这铺子倒是更有用些。

陈宝香看他的目光瞬间从平视变成了仰视。

“大仙!”她激动地道,“您说得对,含笑是我的人,她的父老乡亲就是我的父老乡亲,甭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愿意为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知序垂着眼皮睨着她,无语地摇了摇头。

第75章 公正,不徇私

头一次在乡下过夜,没想到就住在了最穷的人家里。

没有熟悉的床榻,没有好闻的熏香,甚至连条像样的被子也没有。

张知序只能顶着一身污泥跟陈宝香背靠背坐在长凳上,撑着眼皮看外头的夜空。

“含笑方才说,这乡野里的姑娘很难活下来,她是被奶奶护着,才有机会逃去上京。”他问陈宝香,“那你呢,你当年是怎么从三乡村去上京的?”

陈宝香似乎困了,含含糊糊地道:“就那么走过去的。”

张知序不满地杵了杵她的胳膊:“认真说。”

“唉。”背后的人动了动身子,无可奈何地开口,“十二岁那年,三乡村发了一场很大的洪水,死了很多人,我侥幸得逃,就跟叶婆婆和剩余的乡亲们一起去边防城塞谋生。”

“边塞?”张知序不理解,“那不是更苦吗?”

“柳家婶婶说在军营里有熟人,想是能得些照拂。”

“熟人,陆清容?”他纳闷,“你不是说她不记得你了?”

“是啊,幸好不记得了。”

“什么?”

“没什么。”陈宝香笑着伸了个懒腰,“总之我这一生可精彩了,五岁在田地里打架,十三岁在边塞跟人打架,后来还当过兵,落过寇,稀里糊涂的,也就混到这么大了。”

听着的确精彩,但仔细一想,恐怕也是吃了不少的苦。

“叶婆婆跟你一起来了上京?”

“没有,她在边塞城里。我想着等什么时候上京这边忙完,就回去看她。”

原来还在边塞。

张知序道:“你若没空,将她接过来也可以,车马费我替你出。”

身后的人骤然笑开:“大仙,你真是个顶好的人。不过她受不住车马劳顿了,还是得我回去才行。”

她好像很高兴,笑得双肩都在颤抖。

张知序跟着勾唇,看着漫天繁星,轻轻许愿:“好啊,以后若有空,我与你一起去看她老人家。”

陈宝香没再答话,像是已经睡着了。

他自顾自地望向远处的田地,捋着明日要询问哪些人家,增添哪些证据。

·

糟糕的环境治好了张二公子的洁癖,他一连在安县呆了三日,不但收够了口供查实了账,还逮到个偷懒的录事。

“不是说酿造署今日要派裴录事过来述职?”他问。

对面的小吏看着宁肃手里的牌子,战战兢兢地答:“原是这般的,但裴录事家中有急事,便让刘录事来了,您问他也是一样。”

什么家中有急事,裴如珩摆明是不想做这受苦的外差,借着权势就让人来替他。

张知序转头对那倒霉的刘录事道:“你回去,换你们酿造署的主官过来,就说我的命令,今年收粮之事不完,他不许离开安县。”

“大人,这?”

“照我说的去传话便是。”

“……是。”

宁肃看着刘录事匆匆跑走,忍不住道:“这二人都还只是六品的差用录事,与酿造署的主官之间还隔着两位上峰,骤然让那位主官过来替他受罚,裴如珩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话说完,他又突然反应过来,“主子就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