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108)

作者: 锦垠 阅读记录

原来也有人以死报国,可是赵桓根本不配!

但是跳出局来,细看大宋的军事构架,将军的权利确实被严格限制了,他们没有造反的能力,可当一个将军没有指挥权,只能听从不懂兵的上级官员命令的时候,惨败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改变大宋军事架构迫在眉睫。

可武人乱政又该怎么办?赵匡胤背脊发凉:武人出身的自己夺了后周的江山,若是自己建立了不世之功还能震慑武将,可偏偏没有!建立不朽功绩的是后周天子!

终归还是没资格当这天下之主吗……

【尽管赵桓并不愿意,但节度使辖区还是设置了,而这些辖区的元帅拥有了辖区内一切权利。细究起来,他们权势之大甚至超过了唐朝的安禄山。虽然已经来不及了,但从后世岳飞创下的战绩来看,这个制度的威力简直不可估量。所以当金人一走,皇帝立马削弱武将兵权,岳飞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金军第一次南下的时候绕开了久攻不下的城池,他们第二次南下,都将逐一击破。】

【有的宋军守将一家十八口向南跪拜后壮烈殉国,有的宋军不战而败。每打下一个城池。金军就会将他洗劫一空,然后接着南下。】

【这个时候的赵桓还是寄希望于求和,可派出去的使臣竟然被愤怒的百姓打死。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城外的刘家寺里有五百多门大炮。大敌当前,面对这五百多门大炮,朝堂上又开始了扯皮。兵部与枢密院相互推诿,谁都没有去管这件事。】

【现在,刘家寺里放着可以保护汴京的武器,但并没有用;将来,刘家寺里也放着保护汴京的‘武器’,宋朝君臣用这些‘武器’换得自己的茍且偷生。】

【难道是朝臣不愿意去管事吗,也并非如此,很多人愿意担负责任,可朝堂上的钳制太多了,由于制度的制约,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荒谬的场景不断在朝堂上重现。】

【所有人对此一清二楚,但没有人敢彻底改变。】

【乱世总需要一个借口,安史之乱的借口是杨玉环,那么靖康之变的借口又能是什么呢?总不能说是赵大赵二最开始的底子就有问题吧?也不能承认皇帝和大臣乃至整个国家都得了软骨病吧?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默认,任凭事态发展。】

【很快,靖康元年,也就是太原失守后的那个冬天,金军又来到了汴京城下。距离金军离开,还不到一年。】

赵桓条件反射地请罪,赵匡义刚想破口大骂就被赵匡胤拦下了。

“你至少证明了汉人实际上并不比游牧部落差劲。”而大宋面对游牧部落屡战屡败的真相,正是自己一手构建的军事体系。

自己得为一百五十多年后的耻辱负责。

【‘胡儿笑呼一弹指,公卿状如鹿与獐’——金人还没出手,大宋君臣就乱了。】

【赵桓急吼吼寻求对策,设置守城官员,再设置监视守城官员的人,为了防止混乱,又再设置监察官员,结果适得其反,金军还没进宫,汴京城内乱作一团。然后城内突然起火,也是乱上加乱,许多流氓、匪盗趁火打劫,汴京内顿时成了一锅粥。】

【皇帝命人在全城招募能人异士,只要能守住汴京城,一切都好说。宰相何立招募了一只‘奇兵’,皇帝、大臣和百姓都见到了希望!】

这时,天幕上出现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赵桓,你会选择做什么?(答错受罚,答对没奖)

甲、‘奇兵’威武,上阵杀敌!

乙、天降人才,出谋划策!

丙、奇门遁甲,撒豆成兵!

“你们有何见解?”嬴政朝众臣问道。如果他是赵桓,就把祖宗的规矩全部废了,重新借鉴前朝,也不至于惨成那个鬼样子。

蒙恬道:“这个时候,上阵杀敌才是正道!我观金人与匈奴并无两样,都喜欢打家劫舍,对付这种夷狄,就算不能斩草除根也要打得他们没能力还手!”

淳于越缓缓道:“此时的宋人哪有战斗力强的士卒?应该要有人才出谋划策,力求用最少的损失达到最好的效果。”

——

刘邦和吕雉觉得甲、乙两者都重要,一时选择不了。最后听从张良的建议选了乙。

——

刘彻正处于攻打匈奴的关键时期,巴不得有奇兵助阵,把匈奴杀得一个不留才好,于是果断选择了甲。

“哪个蠢货才会选什么奇门遁甲。”刘彻一如既往地自信,“要是有人选丙,朕今年就都不去狩猎!”

他自幼喜欢就狩猎,一个月不去就浑身难受,这种誓言也是相当狠毒了。

——

杨坚在前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决定当时宋朝战斗力实在不行,只有乙才是最佳选择。

只是他有些担心那惩罚是什么。

——

李世民也和朝臣商议,他自己和尉迟敬德都想以身代赵桓,上阵把金人杀得片甲不留才好,他们唐人可受不了这窝囊气。

但结合宋朝实际,好像出谋划策更合适一些。

“这样,文臣选出谋划策,武将选上阵杀敌,朕随武将。”李世民才不管,他两个都要选。

——

赵匡胤让赵桓住嘴,他自己选。但若是选错了神仙惩罚怎么办?一番纠结之下,他还是选择了乙。

倒是赵匡义,觉得自己的儿孙已经很不靠谱了,所以这个选项应该更不靠谱才是,他竟然有点想选择丙。

最后他还是紧紧跟随兄长的步伐。

毕竟跟着大哥才有肉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