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未来男友的马甲种田(117)
……
离到蓬柳村越近,乌菏一行人就越能感觉出蓬柳村与其它地方的不同。
他们一路行来,途径的地方大多都是比较冷清的,即使是进了城里,街上摆摊的小贩也都只有寥寥几个。
一来是天气寒冷,人们都不愿出门;二来是过了农忙的季节,地里没什么事可做,行人自然就减少许多。
即使是江安府都比往常安静了不少。但蓬柳村却像是个异端,路上赶着车的、挑着担子的人丝毫不减,甚至比城里还要热闹许多,半点看不出天气已经快到数九寒天的时候。
“这可当真是一件怪事。”旁边一人忍不住感叹道。
听到下属纳闷的语气,乌菏勾唇一笑。这件事放在其他人身上或许值得惊奇,但在那人身上,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毕竟……
从自己认对方时,他就做了太多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去问问距离蓬柳村还有多远。”
乌菏一抬下巴,身旁的下属赶紧跳下马车,拉住一个商贩模样的百姓,打听道:“你可知这儿距离蓬柳村还有多远吗?”
“蓬柳村啊?”那小贩放下担子,听到内卫打听的地方后,态度明显热情了些,指了指前面那岔路口道:“没多远了,从前面那路口向左拐,再走约莫三里地就是。”
内卫点了点头,刚想道谢,那商贩却上下打量他一眼,主动问道:“我听你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你们到蓬柳村可是为了到许家食肆吃饭?”
内卫犹豫了一下:“……算是吧。”
“那你可要快些喽。”那商贩一脸高深莫测地晃了晃脑袋:“这几天去许家食肆吃饭的人可不少。要是去的晚了,那些招牌菜可就卖光了。”
“那许家食肆竟然这么受欢迎吗?”内卫道。
闻言,那商贩“啧”了一声,看向内卫的眼神仿佛像在看一个土包子,分明在说:这人看着人模人样的,却连这个都不知道?别是装出来的吧?
内卫被小贩用这样的目光打量,顿时一阵不忿。要知道跟着他们大人,他们不管去哪,人们都是用敬畏的目光看自己。结果来了这乡野山村后,竟然要被一个小贩歧视。
他顿了顿,忍不住开口:“其实我们公子此行主要是为了见一位朋友。”
小贩狐疑的目光在内卫脸上徘徊,“你们公子的朋友,不会是谢郎吧?”
“自然就是谢郎。”内卫挺了挺胸膛,不知道为什么,说出这句话后,他心底突然涌出一种自豪的感觉。
“你们公子是谢郎的朋友?”小贩问道,态度分明是不相信他说的话。
“诶你这人……”
内卫还没来得及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冷淡的声音,“你在做什么?”
是他们大人!内卫心里一咯噔,赶紧转身,摇头道:“没什么,没什么。”
“那还不回去?”
乌菏的整个人的面容都笼罩在纱笠之下,暗色的薄纱又给他本就冷冽的声音蒙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色彩。
乌菏转身离开,带动着头顶的纱笠也飞起一角,配上他的气质,看起来有种别样的惊心动魄。
内卫赶紧向那小贩道了句谢,然后匆匆跟着乌菏回了马车。
看着辘辘驶过的马车,小贩站在原地怔愣半晌,才后知后觉地想:刚刚带斗笠的那人说不定真是谢郎的朋友。
至于他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大概是两人的气质都不似凡常,一个清冷肃杀,一个明朗出尘,所以才会让他有了这种感觉。
谢虞琛早就知道乌菏今天要来的消息,他本想让许大郎代自己到村口迎接,但又想起许大郎对于乌菏的畏惧。
出于对于众人情绪的关照,谢虞琛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叹了口气决定自己前去迎接。
这样又湿又冷的天气,他实在不想出门,还要像个傻子似的站着等几个时辰。
不过最后,谢虞琛还是没有亲自前去。原因是他灵机一动,想起村里还有高鸿等人,既熟悉蓬柳村的情况,而且还是乌菏的亲卫。派他们去迎接,简直再合适不过。
于是谢虞琛便拍拍高鸿的肩膀,自己转身去了肥皂作坊。
前段时间,制作蒸馏器皿的工匠送来了第二套设备,院子里愈发显得拥挤。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谢虞琛收回来的那些干花可以开始蒸馏,库房里的空间能稍微腾出来一点。
不过干花在蒸馏的过程中,和之前的鲜花还有一些细小的差别。谢虞琛不太放心,便亲自过去盯了几天。
这也是他除了天气寒冷以外,第二个不想去迎接乌菏车驾的原因。
于是,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赶到平蓬柳村的乌菏,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他熟悉的几个亲卫站在村口的草亭里,揣着手在原地打转,时不时地还探出一个脑袋,朝远处的官道上张望几眼。
姿态简直与身后来来往往驾着驴车的百姓融为一体,从他们身上看不出半点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金甲军的气势。
“谢虞琛呢?”乌菏隔着轻纱扫过身前半跪的众人,不出预料地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回大人的话,谢郎他,他……”内卫支支吾吾半晌,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能替谢郎解释清楚:
为什么他们金尊玉贵的巫神大人来访,身为主人的谢虞琛却自顾自躲进了作坊不知道忙什么去了。
“谢某来晚了。”正当内卫自暴自弃地打算实话实说时,他身后便传来谢虞琛带着笑的声音。
幸亏谢郎来了。内卫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