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未来男友的马甲种田(159)
那他可太不担心了。吕家再怎么猖狂,也顶多是能在当地蹦跶几下,真碰上沈家那种货真价实的名门望族,哪还有他嘚瑟的空?
田福一颗心完全放回了肚子里,他现在最庆幸的就是刚才自己咬了咬牙拿出了一千两银子。不然指不定得有多后悔呢。
也怪他,到了蓬柳村之后就径直奔着谢虞琛过来,没在村里打听打听消息。
但凡知道谢虞琛之前身边都是有金甲军跟着,田福现在也不会震惊得半天都没缓过神来,在屋里绕着圈地打转,边走还边低声感叹。
被田福这么一提醒,谢虞琛回到自己屋里之后,便准备提笔给沈家写信,拜托他们帮自己解决吕家的麻烦。
毕竟是第一次联络自己的“义父”,光是开头,谢虞琛便逐字逐句的斟酌了半个时辰。就在他愁得甚至开始想咬笔头的时候,终于想起乌菏曾经说过的话。
“反正他们也是天天闲着,你多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懒洋洋的神态,要多漫不经心就有多漫不经心的语气。谢虞琛忍不住笑了一下,然后拿开镇纸,把写了一半的信揉成一团扔到旁边,重新取了一张纸,落笔一气呵成地写完了整封信笺。
整封信下来,场面话当然还是在开头说了几句的,但再往下,就都是罗列出来的,想请沈家帮自己做的事了。
表面上似乎是客客气气的,但话里话外,却没给对方留半点商讨的余地。
只是沈家家主收到谢虞琛的信件后,却没有露出半点恼怒的神情。立马便叫来了自己的次子沈元化,让他跑一趟榆林,把谢虞琛信的做的几件事赶快办妥。
对于谢虞琛的存在,沈家上下都是很清楚的。得了父亲的指派,沈元化马不停蹄地便带着人往榆林赶。
到了榆林的当天,他便带着礼去拜访了几位熟识。办事的速度可谓是很雷厉风行了。
至于吕家,沈元化甚至都没有去理会对方。对于这种人家,真下场对付他们才是自降身份。
第 73 章
很显然, 谢虞琛也是这么认为,让沈家去对付那种货色完全是大材小用。因此在信里,他也只说了让对方替自己疏通联络一下关系。
若是知道谢虞琛背后有沈家力挺之后, 吕家还敢来找他的麻烦, 那他们找死的心也是有够强烈的。
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十余日后, 谢虞琛一行人终于踏上了榆林州的土地。
临行前,许大郎等人在食肆为谢虞琛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饯行仪式。田福、王家兄弟等很多熟悉的人都来了, 场面也很是热闹。
“到了外面, 就要把自己当成个大人了。要听谢郎的话,不能耍小孩子性子……”
余娘子原本觉得,到了这一天,她会有许多话要叮嘱余小郎。但真到了开口的时候,那些话却又都堵在心里, 仿佛一团杂乱无章找不到开头的毛线团, 一事不知道从哪句话开始讲起。
直到马车辘辘驶离蓬柳村, 余娘子准备好的话也没说完。看着马车越行越远, 逐渐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后,余娘子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她舍不得和这个曾经相依为命的小弟分开, 但更清楚余小郎跟在谢虞琛身边绝对比留在村子的前途更光明,心里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复。
“那些有出息的人,哪个不是在外面闯荡出来的。咱们小郎小小年纪就能跟在谢郎身边,去榆林、去京城, 那样远的的地方,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许大郎揽住余娘子的肩膀, 出声安慰道。
出发前的几天,谢虞琛给余小郎起了一个更正式的名字, 叫余思。
在起名字这件事上,不仅是余小郎,连他阿姊和姊夫都是高兴得很,一遍一遍地念叨着这个新名字。
像他们这样的人,通常一辈子都不会有个正经名字,都是按照姓氏加排行的方法随便叫着。只有那些比他们更往上一层的人家,才会专门给孩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因此,在许大郎和余娘子眼里,“余思”这个名字,似乎就象征着某种希望和新的开始。
“是啊,咱们小郎肯定会有出息的。”余娘子擦了擦眼泪,也这样说道。就像现在,他们小郎都有了一个新名字不是吗?
太阳渐渐升起,越过高山悬挂于空中。走在街上的人们逐渐感受到了周身传来的暖意。
今天是个不错的天气,生活也都会像着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想当初爷娘突然离世,那种天就要塌下来的感觉还历历在目。她一个人撑着整个家,一睁眼就要为了活下去发愁,还被人劝说着要把小弟卖掉……
想当初那样的日子都熬了过来,现在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余娘子心想。
……
看着不论是住处,还是厂房选址,都已经安排妥当的情景,饶是谢虞琛,也忍不住感叹了几句。
怪不得那些世家权贵拼了命的也要保住自己家族的荣耀和地位,这诱惑确实是难有人能抵挡啊。
单建作坊前这些七零八碎的事情,普通人在这上面耗几个月都搞不定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有了家族在背后支持,这些事情就变得容易很多。
从沈家家主派次子沈元化抵达榆林,到现在不过十余日的时间,这些事情就都替谢虞琛给办妥了。
当然沈元化的办事效率高也占了一部分因素,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他身后是声名显赫的沈家。
许多事情甚至不用沈元化亲自开口,自有那些想与他交好的人,揣摩着沈元化的心意,主动就去做了。
当然,普通人是没有这个待遇的。田福回忆了一下自己最开始做生意时受的辛苦,再对比谢虞琛现在什么都不用操心的待遇,那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