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未来男友的马甲种田(206)
对于提高钢铁的品质的技术,谢虞琛冥思苦想,也只想到一个百炼钢,一个灌钢法。后者是前者的提升。
百炼钢都得是西汉初年就出现的东西了。顾名思义,通过仿佛加热锻打,去除钢里的杂物。而灌钢法虽然也是为了去除杂质,但却省去了千锤百炼的辛苦和繁复的工作。
谢虞琛记不太清灌钢法具体出现的时间,具体怎么操作也只记得是将生铁和熟铁中的其中一个浇铸到另一个上面。
等他找来一个铸造坊工作的铁匠一打听,才知道人家作坊里这项技术已经用得十分熟练了。
甚至还有生铁嵌入、生铁覆盖、生铁浇淋等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所造器物的不同选择。
比谢虞琛知道的那一点皮毛不知道高深了多少倍。
他这个外行只好相信这个年代的冶炼技术,尽可能详细地画了一张图纸,交给关泰初,让铁匠试着按照图纸去铸造。
外圈和内圈制作起来倒是并不难,只是要稍微费些辛苦。两个钢圈的尺寸比较小,相比起工匠们平常铸造的大物件,需要更加精细。
真正有难度的是里面镶嵌的数颗钢珠。
工匠们尝试了几个昼夜,勉勉强强能制造出几颗来。虽然看起来貌似是个球体,但只要把它嵌到内外圈之间,尝试着转动几下,各种缺陷就暴露得一览无遗。
因为球体不够标准,轴承转动不流畅就算了。努力打磨打磨说不定还有救。
真正要命的是工匠们做出来的钢珠大小完全不能保持一致。送过来的十几颗钢珠里,甚至凑不出一对大小一致的滚珠来。
谢虞琛看着盒子中的这些“歪瓜裂枣”,深深叹口气,无奈地开口,让一旁战战兢兢的铁匠回去做自己的事情。
怪不得这些个铁匠们,谢虞琛知道他们已经尽力了,无奈现在的铸造水平就摆在这儿。
要是什么铁器工具的,众人还能努力一把,直径一二公分大小的钢珠,实在不是现有技术水平能造出来的东西。
谢虞琛愁也没办法,只好跑去林场的实验室,靠指点一下里面的实验人员来转移注意力。
后世的实验室器具大多是玻璃器皿,透明度高,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物质,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利于清洗。
这年代想要做玻璃可没那么容易。而且我们从前的玻璃多是铅钡玻璃,和后世的钠钙玻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烧制出来的玻璃大多泛着漂亮的金属色泽,所以颜色没那么透明。
制作玻璃的难度比较大,谢虞琛只好用陶瓷器来代替玻璃作为实验室的容器,仿照后世的各种烧杯、量筒,画了图纸,拿到瓷窑让人烧了一批瓷质的器皿出来。
烧制出来的瓷器除了不透明以外,其余方面并没有多逊色于玻璃。釉面光亮,便于清洗,而且也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有很好抗腐蚀性,也不会生锈老化。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品了。
只是在一旁看着有些无聊,谢虞琛在实验台旁边站了一会儿后就有些待不住了,主动让其他人给他分配点工作。
称量溶液或是是其它什么的,总之不要让他闲着就可以。
几个小吏最开始还连连推辞,可能是有点不敢使唤谢虞琛,但耐不住谢虞琛三番五次地要求。
“要不请谢郎帮我清洗一下这些器皿呢?”大家伙儿都觉得清洗器皿是件浪费时间的事,一般不到了最后一个器皿都用完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做这项营生的。
其中一人试探着指了指一旁在池子里堆迭着的七八个用过的瓷质器皿。
“可以啊,交给我吧。”谢虞琛点了点头,走到水池旁边拿起一副手套戴上。
手套上面涂了一层杜仲胶液,灵便程度自然不能和后世的手套相比,厚厚的一层让戴着手套的人动作显得有些笨拙,但为了安全起见,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谢虞琛从水池里拎出一个小碗形状的器皿,一般人们会把需要干燥浓缩的溶液倒在里面,然后拿去火上烤干。所以这个小碗比普通的器皿要厚实得多。
不知道上一个用它的人拿这个坩埚一样的东西装了什么,表面摸起来有些滑滑的。
谢虞琛手上戴着厚而笨重的手套,一个没拿稳,小碗从他手上滑了出去,磕在水池底上,慢慢悠悠地滚了三圈。
“谢郎你没事吧?”其中一人急慌慌地放下手中的活,转身朝水池的方向探过头去。
“我没事。”谢虞琛顿了顿,捡起滑落的小碗,翻来覆去检查了几遍,又补充了一句:“器皿也没事。”
“……”
“没事就好。”
刚才拜托谢虞琛去清洗器皿的那个年轻男人,一改往日不爱洗器皿的性子,犹豫道:“不行的话,谢郎还是放着让我来洗吧。”
“一时手滑而已,放心吧。”谢虞琛辩白了一句,不知道想起什么,又突然把手中的小碗放到一旁。
紧接着拿起一件瓷器,在水池边磨刀一样来回蹭了几下,又拿起两个瓷器互相磕碰。
撞邪似的反复了好几回同样的动作,连一旁做实验的几个小吏都被谢虞琛这边的响动给吸引了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里的动作,脸上露出一种混杂着无措的震撼表情。
“……谢郎,您这是、在做什么啊?”周乔鼓起勇气问道。
谢虞琛扭头看了他一眼,开口,问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知道陶瓷的硬度是多少吗?”
周乔来回看了看周围同样和他一脸疑惑的众人,茫然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