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未来男友的马甲种田(227)
这话大家就很不爱听了,你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吗?就嫌弃起管事的地位不够格了?
众人虽然心中忿忿,可毕竟拿捏不准说话人是什么身份,一时间竟被男人的狂妄给唬住,不敢继续反驳了。
“破作坊?破管事?”旁座一桌没有说话的人突然冷笑一声,“我倒是不知道,这京城中的人眼光竟是如此之高了吗?”
他说着一站起身,在众人的注视中走到刚才口出狂言的男人面前,语气不疾不徐:
“我倒想问问你——
你可曾见过东山州连绵千亩,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杜仲林?可曾亲眼见过整齐俨然的杜仲胶生产厂房?
又是否见过实验室整夜明亮的灯火?见过里面秩序井然,分工明确的工匠?”
——如果这些你都没有见过,那么你凭什么上下嘴皮一碰,就说那是个破作坊。
“最关键的是,你知道杜仲胶厂运转一日,能够生产多少杜仲胶,它们又价值几何吗?”
男人直直地看向对方,“这些你都知道吗?”
明明是极为平静的语气,被他一句一句说出口口,却莫名带上了极重的威严。
人群中不知道谁叫了声好,刚刚还在大放厥词的那人强忍着惧意没有后退。
但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内心已经慌到了极点,竟是连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从怀里摸出几枚铜钱丢到桌上后,便在人们的奚落声中,头也不抬地奔着大门冲了出去。
“这位郎君看着面生,听口音也似乎不像京城人士?”
因为刚才的一幕沸腾起来的气氛逐渐冷静下来后,人们才注意到这位面容清秀的年轻郎君。
“某确实不是京城人士。”
“诸位刚才不是在讨论为杜仲胶开设的书院吗?”男人很好脾气地笑了笑,似乎刚才冷声质问的人不是他一样,“等到书院建成之后,我便是里面的其中的一个讲师了。”
茶摊顿时一片哗然,他们私底下随便闲聊几句就罢了,竟然议论到了人家书院讲师的头上,这可真是……
不过对方似乎并不介意他们这番无礼的举动一样,伸手将刚才男人落荒而逃时不慎撞倒的长凳扶起来,对众人缓声道:
“大家伙对书院感兴趣是好事,若是有机会,说不定咱们还能在书院再见呢。”
人群中不乏有对书院感兴趣的,听到这话,也赶紧应和了一句,有几个胆子大点的这位未来的讲师面善,还站出来询问了一些关于书院的问题。
书院是官府背书,又有白纸黑字的告示贴出来,人们对于这封“招生启事”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
只是毕竟从前从未有过先例,对于那些闻所未闻的条例,大家心里难免有些没底。
“我听人说,书院选拔不看名声那些,所有人都能参加选拔,可是真的?”
这年头,某某县的哪个郎君有什么名声,听着似乎是很厉害,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但说白了,这些都是虚的东西。
当然也有因为名声得到上面注意,最后平步青云的人,但那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部分人能不能成为“入选的人才”,还是由彼此的家世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杜仲胶厂开办会成为这段时间众人议论的重点的原因,实在是那句“不论家世,只看学问”,戳到了人们心中最深的那个地方。
“当然是真的了,不是都写在告示上了吗?”男人似乎笑了一下,“学院的选拔只看你们各自的真才实学。只要进入了学院,不管家世如何,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点的人,学习的内容也是一模一样的。到时候谁能通过最终的考核……”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众人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全凭各自的本事。
第 108 章
学院正式开始上课前, 为了鼓舞学生的士气,先把学生们都集结在前院,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
这个众人闻所未闻的大会当然是谢虞琛建议书院开办的。
这和他前世拍戏, 剧组也会在开拍前举办开机仪式一样, 不一定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 但如果不办一个的话,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似的心里安定不下来。
而且通过书院考核的这些年轻人还和后世学校的学生有一些不同之处。
按照谢虞琛的要求, 书院在选拔时, 只关注学生的才能和天分,并没有对其家世背景有任何要求。
再加上那些世家子弟们自持身份,也不愿与这群布衣百姓混迹在一起。因而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基本都是些自身天赋不错,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出头机会的人。
虽然不管是招生时的管事, 还是后来在书院里遇上的先生, 都再三跟他们强调过, 不论家世好坏, 书院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对待,但到底是第一次, 众人心中难免惴惴。
书院在他们入学前开办这么一个“动员大会”,一定程度上也安了不少学生的心。
学院是按照谢虞琛的指示和要求一点一点开办起来的,但谢虞琛并不负责日常的教学。书院的学生们只是听过谢虞琛的名字,对于他本人,大多在动员会上才是第一次见到。
谢虞琛并没有在会上多待, 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杜仲胶厂的发展方向之后,便匆匆离去, 消失在了院子的侧门外。台下的许多学生还因此露出了点失望的神色。
书院的院长苗文和是一个面容白净、气度儒雅的男子,约莫三十来岁, 举手投足之间能看出他良好的教养。
书院的先生大部分是跟着谢虞琛从东山州离开的那些人,熟悉杜仲胶的生产技艺,虽然在林场的时候也被谢虞琛安排着念了点书,但气质和传统的读书人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