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客(201)
喜娘不相信以梁王妃的眼界看不出这里面的勾扯,但此番相邀却是不知何事。
……
“姑母,这几日可好?”
“好,好,好,有你们陪着自然是好的,便是日夜瞧着着琉璃屏风心情也好。”
喜娘果然瞧见那屏风被摆在堂中。
梁王妃说道:“要说是你这丫头送的东西新奇,这玩意儿不知招了多少人的眼,你大嫂这般大忙人,没事也跑来请安,只为多看几眼。”
“能得姑母欢喜,不枉侄儿费了一番心思。”
二人聊了两句,方才说起正事。
“此番喊你来,是为一件事,过两日便是后宫省亲的日子,我与那顺德太妃有旧,此番她出宫来,请了人到府里递了消息,想要和我见上一面,说是要叙多年情谊,我只担心会涉及朝中事宜,不敢随意答应,便寻了借口说这几日闹腾,身子不爽,便推脱开来,谁曾想今日那厮又派人前来,王爷意思可见可不见,姑母素日知你胸中沟壑,便想跟你求个意见。”
喜娘哪敢胡乱说话,便笑道:“姑母这可是太抬举侄儿了,侄儿不过小小女子,只有些小聪明罢了,往日也不过是仗着王府庇佑,才有几分薄面,哪里敢胡乱说话。”
梁王妃说的情真意切,且不知是有意试探还是另有他意,喜娘却是不敢应答,一应推脱了去,最后也没能有个结果,便这般扯东扯西,把话题揭了过去。
待喜娘走后,梁王妃便问了一旁的朱世晴道:“丫头,你要是真的学了县主的五分本事,日后会有自己的造化。”
“祖母,孙女儿不解?”
“你还小,不解就不解吧,日后多听多看多想,总会明白的。”
说完,梁王妃对身边的丫鬟说道:“冬日寒凉,老王爷日夜操劳,去让厨房炖些汤补,送去书房。”
而另一边喜娘回到客房,便让东儿把消息递了出去,她自然知道梁王妃的用意,只得叹这京城漩涡,实在不知深浅。
翌日,东儿带了一则消息,说是容妃娘娘要见县主。
喜娘去了正房,跟王氏支会过后,便准备起进宫事宜,进宫的事宜自有汪嬷嬷准备,如今客房里只有喜娘自己,朱世韵前几日便跟着西北的人回了,如今房里不过喜娘,汪嬷嬷,东儿,画儿四人,又有王府安排的几个丫鬟婆子。
……
下了轿子,喜娘穿着进宫的服饰且有些不习惯,东儿在一旁搀着,此番她进宫只带了东儿一人,递了帖子,却也免不了一番盘查,给宫门守卫塞了银子,最后才得放行。
进了宫门,正遇上容妃派来的公公,确认了身份后,喜娘方才跟着人去了容妃所在的凌溪宫,当初这凌溪宫且是皇帝亲赐的牌匾。
见到容妃,喜娘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二人相顾,却是有说不出的滋味。
“一别经年,姐姐到了何处都是这般从容,让妹妹汗颜。”
喜娘自是知道在这深宫之中,一招不慎便会堕入深渊,便说道:“是我未能全了老法师的遗愿,照顾好你。”
“姐姐快别这般说,个人缘法如此,如今妹妹我这京城有亲人,有女儿,哪里不知满足。”
正说着,进来一位嬷嬷说道:“娘娘,公主殿下到了。”
接着喜娘便见到一位玲珑巧儿,容妃起身说道:“姐姐,这边是我儿。娴宁,还不给姨母请安。”
那女儿听闻后,乖乖给喜娘请了安,喜娘让身旁的东西把提前准备好的银镜拿出来,说道:“此番入京,也不知京中规矩,这番是西北新鲜的银镜,公主拿去玩。”
容妃让一旁的嬷嬷收好,娴宁公主却是跑到容妃身边,说道:“母妃,姨母此来京城还要回去吗?”
“自然要回去,姨母的家在西北,哪里有不回去的道理。”
只听那小人儿说道:“宁儿不要姨母回去。”
说着,娴宁公主对着喜娘说道:“姨母能留在京城陪母妃,陪宁儿吗?”
喜娘听出了其中的辛苦,只是却不能答应,便哄着道:“公主安心,姨母日后会多多进宫来陪公主玩耍。”
“好,那姨母要说话算话。”
有了孩子的加入,谈话多了几分松散,不过没多时容妃便是让人把娴宁公主抱了下去,喜娘知道这是要说正事。
……
“太妃们省亲一事乃是皇后一力促成,为的是拉拢京城各家,后宫之中错综复杂,便是经年的老人也不知全貌,当初我被送进宫来,也全赖苓妃照顾,才能得皇上看中,走到今日,如今我又怀了身子,太医诊脉,论十之八九有为皇子,虽有意隐瞒,怕这后宫之中却也藏不住有心之人探听,我只怕经不过此番光景,姐姐能来,着实让我安心不少。”
喜娘一时不知如何回话,只说道:“妹妹平日只讲缘法,如今腹中有子,自然得佛祖保佑,又何必胡思乱想。”
容妃却是不说话,多年宫中生活,虽她一初还能保持不争之姿,装作一副超然物外的凡尘散客,但有了儿女,便也会有了谋划。
只听她道:“不瞒姐姐,此番请姐姐入宫,便是想借姐姐的声势,得皇上几分顾虑,容我儿一条活命。”
“娘娘严重,却不知要我如何做?”
“如今突厥兵败,朝中对于求和之事,迟迟不决,其中事宜怕是姐姐也能猜得几分,梁王爷提议像当初西北关外戎族那般,和亲,通商贾,遭到朝中不少人反对,此事便牵扯到了姐姐,以皇上的心思,如今姐姐在京城,自会寻机会见之,到时希望姐姐能以西北之行影射突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