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姝(366)
沈翊回来之前,顺安帝一定不能出事,太医不知道顺安帝身体里还有余毒,只能她来想办法缓解几分,左右得拖到沈翊回京。
当初是闻姝教了成太医解毒的法子,后来成太医便成了顺安帝心腹,但他没有忘记燕王府的提携之恩,因此在闻姝递给成太医一个方子,让他按照方子给顺安帝服药时,成太医倒也没有拒绝。
闻姝交代道:“你放心,这方子对皇上没害处,你也得劝诫着皇上保重龙体,饮食上格外仔细些,少召幸妃嫔,如今太子殿下不在定都,皇上的龙体不可有损。”
成太医拱手道:“微臣明白,定然竭力护佑皇上安康。”
成太医心知肚明,太子顺利登基,他才能平步青云,自然不敢推辞。
闻姝点点头,宫里有自己人的确方便的多。
将方子交给成太医后,过了几日,闻姝入宫向顺安帝请安,见他气色不算差,这才放心了些。
只是出了泰平殿,她就遇到了荣郡王,瞧着倒比先前精神,身上穿的衣裳也比从前精致,不过待她还是恭恭敬敬。
瑞郡王葬身火海,太子离京,如今也是有人烧荣郡王的冷灶,但暂时还掀不起风浪,只要沈翊不死,顺安帝不死,就不会有太多的人倒向荣郡王。
闻姝一边忙着新建善兰堂的事宜,一边忙着保住顺安帝性命,不管内里如何,起码要让他表面看起来安然无恙。
可闻姝却没想到,她保得住顺安帝性命,却顾不到远在边境的沈翊。
七月十五,中元节那日,闻姝收到边境急报,沈翊带着一支小队越过龙崖山,潜入楚国境内后,下落不明。
第102章 离京
罗管家将这事告知闻姝时就提着心, 做好了准备,还给闻姝身后的两个丫鬟使眼色,想让她们扶着点闻姝。
可出乎意料的, 闻姝既没哭也没晕, 她只是把急报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随即, 脸色一凛,吩咐道:“备车, 我要入宫求见皇上。”
罗管家还没反应过来,闻姝转身就走,他连忙“诶诶”了两句,麻溜的安排小厮去备马车。
闻姝快步回了兰苑, 月露给她挑拣出太子妃的服制,一边劝着说:“娘娘莫急,太子殿下定然会无恙。”
闻姝粉唇抿的紧紧的, 没接月露的话, 看起来神色凝重, 心里头提着一股气, 她现在顾不上伤心难受, 她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沈翊的身边。
简单梳妆好,马车已经在王府门前备下了, 闻姝搭了一把星霜的手上了马车,车夫一甩马鞭,马车疾驰奔向宫门口。
太子殿下失踪之事能传到闻姝这, 宫里定然也是晓得的, 顺安帝紧急召见大臣入宫,商议此事, 闻姝赶到的前一刻钟,泰平殿的门才被关上。
就这么巧,小太监劝和着,让闻姝在殿外等会。
等啊,不等能怎么着,她一个女眷,总不能冲进去搅扰了皇上和众位大臣商议国事,她倒是想,却不能这样做。
越是位高权重,对女子就越是苛刻。
别看皇后母仪天下,却被一条“不得干政”的规矩约束着,皇上在朝堂上的事,什么都问不得,还不如寻常夫妻,什么都能唠的开,也没这么多规矩礼教。
小太监倒是很有眼色,挪了张椅子来,让闻姝坐着等。
可她哪里坐得住,倒也没走来走去,就这么直愣愣地站在檐下,院子里种着棵罗汉松,松树的影子往东边一点点拉长,太阳缓缓下坠,闻姝仍旧站的笔直。
日头快要落山了,殿门才“吱呀——”的一声打开,从殿内走出几位眼熟的大臣,众人纷纷向闻姝行礼问安,闻姝颔首回应,礼数倒是一点没错,也没张口问他们关于太子殿下的事,沉稳从容的样子,担得起太子妃的位置,叫人高看一眼。
大臣们走了,康德成才来传召闻姝。
闻姝抬起站的酸涩的腿,一步一步进了殿内。
今日是中元节,外边的太阳火辣辣,闻姝站在檐下不知是晒的,还是急的,面上浮起一层薄薄的绯红。
但入了殿,被内里冰鉴的冷气一催,面上的红色褪去,只剩下苍白。
殿内除了顺安帝,荣郡王也尚未离开,站在一侧。
“太子妃来了,是来问太子的下落吗?”顺安帝揉了揉额角,看着愁眉不展。
闻姝提裙跪了下去,嗓音微哑:“儿臣拜见父皇,儿臣是来请求父皇允准儿臣前往边境,探寻太子殿下。”
顺安帝抬眸扫了她一眼,“胡闹,你是太子妃,去边境做什么?”
顺安帝不知是因为愁绪,还是因为近日来身子不大好,训斥的话语都少了几分威严,闻姝并不害怕,跪的笔挺,“太子殿下是儿臣夫君,夫君下落不明,儿臣理当去寻。”
顺安帝皱着眉头:“战场上刀剑无眼,你一个妇道人家去边境就是去送死。”
闻姝:“即便是死,儿臣也不怕。”
此时此刻,她顾不上什么太子,什么皇上,什么大周,什么楚国,她只想要她的心上人平安。
她不知道沈翊是不是落在楚国的手上,但万一呢?要是真的,只有她能救他,即便从前种种,她的身上到底流着楚皇的血,兴许楚皇就心软了呢?哪怕只有一丝可能,她也得去救沈翊。
顺安帝的手攥了攥,搭在书案上,很是不满地看着闻姝:“太子失踪,朕自会派人去寻,你回府候着便是。”
闻姝重重地磕了个头,额头触碰地板沉闷的声音在安静的殿内回响,“求父皇恩准,儿臣一定要去寻殿下。”
顺安帝轻“啧”了声,脸色不大好,眼瞧着就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