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漫同人)不柯学的飞天小女孩(175)+番外

作者: 北渡鹤 阅读记录

“哇他看起来好矮哦好像要比向日还要矮”

“喂你说什么啊我这叫厚积薄发”

吵闹的欢迎声中,个头矮小的小孩抿了抿嘴,一言不发,低垂着头,仿佛自己在孤立这个班上的所有人。

热烈的欢迎得不到同等的回应,小孩子们的热情就渐渐冷了下来,对这位新转来的同学产生了不自觉的芥蒂。

贝莉拧着眉头思索,总觉得“弘树”这个名字很熟悉,可又想不起来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听说过。想不起来就很难受,贝莉咬着笔头冥思苦想。

她这副样子落在老师眼里就是上课听进去了的好学生模样。这让老师的心熨帖了点,认为在一种听着听着开始小鸡啄米一般打瞌睡的小朋友之中,萩原贝莉同学简直是一股清流。

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脸上对着贝莉露出了愈发慈祥的笑容——她想,就算是为了萩原贝莉同学,她也要充满热情激情澎湃地将这一节课讲好。

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地咚咚作响,老师愈发感情饱满的声音将两位同学从睡梦中惊醒。

贝莉托着脸沉思,总算是想起来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听说过了弘树这个名字。

从那种难受的感觉中脱离出来,贝莉了然地“啊”了一声,一脸明悟。

老师的动作停顿了一瞬,随后用十分和善的眼神看向贝莉:“萩原同学,老师讲得你是听懂了吗?”

讲了什么?

听懂什么?

贝莉下意识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眼神在黑板上扫过,瞬间睁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她刚刚想问题的时候不是才写了一行字吗,怎么她只思维脱离课堂了五分钟,一行字就变成了满满一黑板?

小孩子的脸根本就是一张白纸,写什么上去都会一览无余。老师从贝莉脸上大写的茫然与无措中品读出了什么东西,明白了看似在课上认真学习的小姑娘实际上在开小差。

“萩原同学,你刚刚在想什么?”

撒谎不是好孩子,尽管知道自己说出来会被批评,但贝莉还是小声叽叽咕咕说了实话:“刚刚……在想,和课堂无关的事情。”

上课的时候在想新来的同学这件事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也学习到了一些语言的魅力的小姑娘巧妙加工了一下自己的话。

然后她就被老师毫不客气地请离到走廊去站着。

教室里的同学们时不时向贝莉投来眼神,这让她有点尴尬,手指忍不住开始搅起自己的衣服,贝莉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讨厌……

都怪长太郎和泽田同学

她委屈地撅起嘴,不高兴地在心里念叨了几句。

但在体育课,看到新来的泽田弘树同学一个人孤零零地抱着电脑坐在树荫下,善良的贝莉还是主动走了过去。

她双手抱腿,将头搁在膝盖上,歪着脑袋和新同学搭话:“弘树,你身体不舒服吗?”

“弘树,你为什么要抱着电脑呀?”

“弘树,你是有弟弟在幼教部吗?还是只是和你长得很像的人呀?同名同姓吗?贝莉还没有遇到过和自己同样名字的人呢”

不怎么怕生的小姑娘叽叽喳喳,像一只好奇探索毛线球的小猫咪用软软的肉垫拍打球体,将毛线球弄得一团糟。

泽田弘树将膝盖上的电脑哐地一下子合上,别扭地往更远的地方挪了挪,身子都快移出了树荫。

贝莉一愣,从对方的动作中明白自己似乎是被讨厌了。

小姑娘从地上站起来,移到了太阳下,浅金色的长发束成马尾,在阳光下像闪动着金粉一样闪闪发光。

澄蓝的眼睛里流露出明显的委屈,像是被驱赶走的黏人小狗,可怜兮兮的。

“那、那你自己玩吧,”她有点不知所措,第一次体会到了善意被别人误解的体会,“贝莉、贝莉只是想和你说说话。”

她要准备跑走,却听见身后传来一道细微的说话声:“你是外国人吧,国外的生活……你觉得怎么样?”

“我是说,和日本相比。”

贝莉回头,看见的是泽田弘树抿着唇,纠结犹豫的脸。

第89章

“日本的大福很好吃,但是香蕉船和山核桃派还是在国外吃更好吃……?”

贝莉一愣,基于个人生活体验,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感触最深的体会。说到那些甜甜蜜蜜的小甜品,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从眼中流露出梦幻般的向往。

“然后日本的食物太太太清淡了虽然萩做的饭也很好吃啦,但是贝莉偶尔还是会想念薯条和汉堡但是萩说那些是垃圾食品吃太多不好……”

贝莉叽叽咕咕,说到这里的时候模仿着松田阵平的模样从鼻腔里挤出重重的一声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是很小朋友、很有贝莉个人风格的回答,会让爸爸们会心一笑,但却并不是泽田弘树想要听到的答案。

眼见着贝莉还要继续,泽田弘树出言打断了她:“我是说,那边的小孩子会比在日本生活更幸福吗?”

咦?

贝莉歪头看着他。

男孩子面容稚嫩,却总在不经意间露出来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深沉忧郁来。泽田弘树一贯只是多云的表情开始往着多云转雷阵雨转变,眉毛拧作一团,模样看上去比贝莉不小心吃到莲芯时还要痛苦。

共情能力很强的小姑娘也不由自主地将眉毛皱起来。贝莉虽然不知道新同学究竟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帮助他什么。但她想要帮助别人,也明白自己认真回答对方的问题也是伸以援手的一部分。

“贝莉不知道,”她想了想,将双手举起叠成伞状撑在自己的额前,挡住刺目的太阳,“在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好像在哪里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