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良帝后(296)+番外

作者: 水上尘 阅读记录

她佯装思考的样子,眼珠转着,然后才看向杨厚照:“万岁爷,是臣妾想的太简单嘛?既然害怕倭寇入侵,为什么我们不建立一支海军?

这样一只军队,在海上能保家卫国,还能保护海上的正常贸易,何乐而不为?”

建立一支海军?

杨厚照不知道可行与否,可是他骨子里就是喜欢金戈铁马的人,海军来保护沿海的百姓和贸易……

他眼睛在灯光下渐渐发亮,然后激动的拉着李昭的手:“不管有多困难,朕都要坚持这个提议。”

李昭的手也用了些力气,给他鼓劲,为了不要落后挨打,必须建立海军队伍,这也是她支持开放海禁的真正原因。

西北的蒙古人真的已经没办法成气候了,岛屿国家,才是王朝真正的敌人。

****

建立一支海军队伍,这话说来轻巧,可是别忘了,军队是要钱的,打仗更是烧钱的。

王朝的军政是什么制度?屯田。

军队自己拥有土地,然后战时一方有敌人,八方勤王支援。

可是皇上要建立的是什么东西,一支独立的海军?

也就是这只军队没有田,没有田他们吃什么?要发军饷,军饷哪里来?国库的银子。

国库的银子呢?

难道忘了,国库一直空虚,没有钱啊,所以这支海军队伍能建立起来吗?

再一个,如何能称之为海军,要在海上航行,航行要什么?

船。

朝廷哪来的船。

所以在早朝上,杨厚照提到这个提议的时候,内阁和司礼监的人脸上都有种匪夷所思的感慨,皇上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现在自给自足不是挺好,非要做难以实现的事。

杨廷和又给杨厚照用这些理由给“顶”回去了。

也就是他不同意。

杨厚照看着众人脸上的怀疑表情,神色越发沉重,他将李阳东提出来。

李阳东本来站在最前端,忙道:“微臣在。”

杨厚照问道:“李大人,难道你也觉得朕是在胡闹,朕是在闹着玩吗?

这些年跟倭寇都有交锋,吃了多少亏,为什么?就是因为倭寇天天做贼,但是咱们在内陆,却只能是防贼,可是没有日日防贼的。

倭寇上岸总是出其不意,等军队调过来之后,倭寇跑了,沿海人民的财产和性命都回不来了。

如果我们在海上有一支军队,职责就是在沿海地区巡视,这不仅仅是日日防贼,而且在海上看到倭寇的时候,可以直接开战,根本打不到内陆,这样不好吗?

朕觉得十分有必要,所以这么简单的道理连你都想不通吗?你也要不赞同?”

小皇帝第一次像是大人一样正经的提出一连串的质疑,这让李阳东心头一震,他抬头微微诧异的看着小皇帝,那沉着的眸子和肃然的脸庞,真像是恍惚间就长大了。

他张张嘴,

杨厚照又问道:“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大人,您现在对自己的政绩满意吗?

能保证自己会流传千古吗?

难道你自小的神童,满肚子的学问,却都不想为这个国家,为百姓,为你的效忠的帝王做点什么吗?

你就真的甘心,做个碌碌无为的首辅,到时候一致仕,史书上寥寥几笔,无功无过,真的这是你的理想吗?”

竟然是比方才还咄咄逼人的话,而且还用到了激将法。

此时的皇帝更像是一把打开了匣子暴漏在外的利剑,可是这利剑还没有出鞘,但已经可以预见它出鞘时候光芒万丈的锋利。

这一席质问的话过后,殿里的人都被问傻了,呆呆的看着他,鸦雀无声。

过了好久不见,这份宁静才被李阳东打破。

此时的李阳东面上平静,但是心底已经翻滚着惊涛骇浪。

小皇帝的话每一句都如一个钩子,勾动着他的新房。

人活一世,要留青名,这样才不枉费为人。

他更不想跟几个前辈一样,无功无过,或者史书上记载大都是权谋争端,他想要一个与众不同的记载。

像是于谦,正直刚毅,北京保卫战。

这才是他的理想啊。

那么如今太平年间,他就帮着小皇帝改变这个国家,有什么不可呢。

他脱口道:“建立海军之事可以商议。”

杨廷和反应过来首辅大人被皇上说动了,他当然也不好直接反驳。

只道:“大人,可是咱们没有船,也没有兵。”

李阳东道:“论造船,有个逆贼陈友谅,他仗打的不怎么样,但是船造的很好,郑公下西洋那些战舰的图纸应该还在兵部,可行,希望老鼠还没嗑光。”

☆、第四百六十章 先造两艘船

李阳东有图纸这句话也同样振奋了杨厚照。

杨廷和想了想,又提出一个问题:“图纸有了,就能造船了吗?还有兵呢?”

杨厚照:“……”

他用幽怨的目光看着自己的老师,这个老师是专门给他拆台的吧?

杨廷和:“……”

他渐渐抬起了头,真的不是他要拆台,是国家真的没有钱啊。

李阳东这时道:“皇上,欲速则不达,但是已经有了目标就好说了,容臣等从长计议。”

这次没有一口回绝,而且看李阳东认真的样子,杨厚照相信自己已经说到他的内心深处了。

这个“神童”他是要做点什么的人。

杨厚照点点头:“早些决议出来。”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差钱。

税改刚刚开始,钱还没收上来呢。

但是杨厚照年初要修建行宫,不是拨款了二十万两银子?

李昭记得那银子,等杨厚照回来的时候说没谈成,差钱,她就提到了那二十万两银子。

不修行宫来增加国防,皇帝如果能如此为国家着想,不愁国家不强。

杨厚照现在不修新房子了,所以对那些钱也没什么留恋的。

他盘算一下:“可是二十万两银子,能制造几艘船啊?”

这个物价李昭不会算。

她只知道郑和传记的记载中,宝船个头很大。

但是她也知道,历史写的很明白,宝船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宣扬国威用的,大,花费巨大,当年税收可能全部花在船上了,所以才让后来人对航海深恶痛绝,因为那是要花钱的,大把大把的钱啊。

所以到底船要花费多少,还要加上那些宝贝,只算船的话,就算不出来。

而要建造的海军军舰,个头上肯定不能输给宝船,要建造成“古老版海上航母”

航母建造完还要计算能容得下多少个小船。

如果船上没有先进的炮弹鱼雷武器也不行。

这些王朝暂时都在落后,但是可以弥补,三大营现在就有在葡萄牙人手里买来或者缴获的炮弹子母铳。

不过也是因为太花钱,造的少,再加上工匠地位低,也没人愿意研究,技术和图纸可能都要烂了,能捡起来,还是要钱……

也就是什么都能成,但是关键就是钱。

这么一算,二十万两能造出装备先进的航母船,一艘两艘就差不多了,有点少。

杨厚照或者说王朝的帝王,自诩地大物博,最喜欢讲究的就是排场,你让他建立个军队只有两条船,这不是打他的脸。

杨厚照听了李昭算的账目,坐在书桌后蹙起眉头,道:“不然不建,就两条船,我泱泱大国这么大,天朝上国,就建造两条船?搁置吧。”

如果现在搁置了,恐怕历史的老路要重演。

李昭道:“万岁爷,积少成多积水成渊啊,初建虽少,可是是开始,如果一直不建,那么以后成百上千的军舰就真的是泡影了。”

杨厚照还是蹙眉不说话。

李昭走到他身后,从后面抱着他,道:“万岁爷,人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国家也一样,您是国家的掌舵人,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底。

两条船不可耻,明知道没钱却不敢面对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