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林姑姑(49)+番外
院试是三场童试之一,虽也难住不少人,但到底比乡试会试简单许多。
若有人因种种事端耽误了几年科考,如今等不及想跳过前两场的,直接去考了院试反倒更为便宜。
林沁得了元春得中的消息,命人去荣国府恭贺一声,又传话元春要好生准备乡试后,便丢开了手。
黛玉的县试才是顶要紧的!
因去年宝钗生生失了案首的教训,如今黛玉赴试,林如海和林沁一同做了许多准备。
黛玉赴考,林沁作为她的姑姑,自然是要避嫌的。
幸好钟沅澜自告奋勇,邀了如今已在兵部当了从七品小吏的霍明灵,一同前来巡考。
霍明灵正是要熬资历做功绩的时候,自然十分乐意。
因去岁县试,女子中有四人得中,且上个月的院试出了个女秀才,此次县试,共有女子二十七人应试。
实在是正经读过四书五经的姑娘不多,能下场一试的,也就这些个了。
五场考过。
清场后,钟沅澜亲自盯着主考,将女子考院的答卷打乱混入外间的答卷。
又与霍明灵一道,将答卷押送去誊写的院子。
主考却是礼部尚书陈道然。
陈安安听了林沁的话,这科暂且不考。
当然,即便她要应考,也该是考府试去了,陈道然也不必避乡试的嫌。
七日后,拆卷。
取中的答卷共五十份,各自封在黄纸糊的袋子里,十份归为一摞,整整齐齐的的排在了陈道然的桌案上。
副主考的桌案上摆着的,是与答卷编号相对应的五十份誊卷。
陈道然领着三位副主考,先将编号又一一对了一遍,这才回到了座位上。
他屈起指节敲了敲桌子,说道:“取中的,约摸就是这五十人了。只盼着别有装错了袋儿这等倒霉事,也不要有什么才学尚可字儿却写得七歪八扭的神人才好。”
“好了,这便拆卷吧。”
这科考拆卷,最忌拆到装错了袋的卷子。
未取中的答卷都是直接封存了的,并不会拆看再看。
这取中了的卷子,按着誊卷的编号找到答卷。若是拆出来发现两下里对不上,那可就惨了。
非得将未取中的答卷都搬回来翻找,必得是将那一份答卷找出来才行。
众人看着拆出来的卷子,皆是字迹工整的。
又与誊卷再对了一次,到底没有装错。
陈道然道了声万幸,便将前十名的卷子铺了开来,指挥着众考官评看。
“既不必再变,这前十便都在这里了。诸位同仁好生看看。”
拆卷看的是字迹。
这答卷答得多好,早在誊卷上看过了。这名次上,大家心里头也有了数了。
拆卷后,看着字迹上佳的,略加上几分;字迹欠佳的,略减去几分。
至于字迹不工整的……幸好今科没有,不然直接判了这答卷不合格不说,还得再寻一份答卷出来,递补上来。
几位考官看了,心中也有了评判。
副考官户部郎中指着摆在最前头一份道:“下官以为,这份堪为案首。”
吏部侍中也点头道:“的确。这份答卷原就是最出彩的,如今拆卷再看,字迹飘逸却又苍健有力,已是初显风骨了。当得起头名。”
余下几人都是去岁县试的考官,今科连任的。
一一阅看后,皆说同意。
幸好今年头十名瞧着都是男子。若再如去年一般,那可有的头疼了。
毕竟去岁的事儿瞒得不好,圣上略听了一耳朵。
开考前便已有了旨意,拆卷排名后要送入宫中。
由圣上亲自审阅后,再将所中之人的姓名籍贯誊录下来。
发案前一日,陈道然领着三位副考,身后跟着几个捧着匣子的考院办事,一同入宫。
司徒昭也就打开装着前十名的匣子看了看,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是公正。陈道然你来,将这姓名籍贯上的封条拆了。吏部侍中,这科考取士和你们吏部多少也有些关系,便由你来誊录吧。”
这誊录的事儿,原也就是考院小吏的做的。
但既然圣上发了话,两人也只得亲自来做。
夏守忠命人搬了桌子座椅来,两人告了罪,坐下仔细誊录。
司徒昭颇有兴致的站在一旁,看两人拆卷。
这头一份拆的,便是案首的答卷。
封条刚一拆下,陈道然脸就绿了。
一旁的吏部侍中看不见答卷上的字,见陈道然愣了许久还不说话,忙悄悄儿用脚去踢了一下。
陈道然回过神来,抬头见到圣上一脸看戏的样子,摇了摇头,念道:“头名,林氏黛玉,京县人士。”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司徒昭已是大笑了两声:“好啊!真不枉安国公常在朕跟前自夸家学渊源了。齐桓侯探花出身,他闺女头次下场就得了案首,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有其父必有其女……
吏部侍中原还准备着誊录的,听了陈道然的话,笔已蘸饱了墨拿了起来。
等司徒昭说完,却是愣在了那儿,任由墨汁一滴接一滴的从笔尖滑落,毁了一张御用的好纸。
当即有户部郎中进言:“圣人,这县试取女子为案首,是不是……这别的考生,只怕心中不服啊!”
司徒昭摆手道:“自己才学不如人家,连字儿都没一个小姑娘写的好看,还有脸不服?”
“反正朕瞧着极是公平的。若有不服,找安国公说道去!”
第二日放榜,果真榜首的位置上写着的是黛玉的名字。
这也是林如海和林沁商量过,一力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