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林姑姑(92)+番外

作者: 铁瑟铜琶 阅读记录

四月初十发案。

林家早早儿派了五个护院去看榜。

这五人聚在一块儿也能相互帮一下,也免得被挤坏了。

发案是由吏部书吏在考院门前的白墙上,由末名写到头名的。

因而不多时便有一名护院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陈家姑娘中了末名,九十名。”

林沁一早便来了齐恒侯府等消息,闻言笑道:“真这么巧?”

“若黛玉再得个案首,倒是与陈安安相映成趣了!”

后头回来的四名护院就没有第一人那般好运了。

末名的名字刚写出来时,等发案的各家下人们尚还来不及反应,他刚一瞧见便飞奔着回来报信了。

后头四人,或多或少的都挤散了头发挤歪了衣裳,还有人丢了只鞋。

黛玉果真又是中了案首。

宝钗退步许多,才得了二十五名。

迎春六十名,探春六十二名,她俩倒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回回都差不了多少。

黛玉连中童试三个案首,正是中得了小三元。

倒是陈安安,三个末名,也跟着出了回风头。

好事成双,黛玉中小三元后,五月里头林如海升了官。

林如海是崇和二年回京的,当时便升了正二品工部侍郎,一做便是五年。

如今已是崇和七年,刚巧从一品吏部中书告老还乡,便出了缺。

本朝不设宰相丞相,最高的官职便是六部的正一品尚书。

越是升到了上头,越是升的慢。

林如海用了五年时间从正二品升到了从一品,已是极快了。

他原本其实还差了些资历,险些就要失了这个机会。

但黛玉争气,恰在这当口得了个小三元。

科举之事原本就是吏部分内的事儿。

林如海的闺女得中小三元,自然给他添了不少助力。

小三元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了的!

县试、府试、院试,主考不可能都是同一人,还有吏部官员轮流担任的副考……

想要文章合了一个考官的眼缘不难,连着三场的文章都得考官喜爱的,其才干可见一斑!

而能教出小三元的林如海,入吏部分管科举之事是再适合不过了。

林沁见林家这般热闹喜庆,忍不住也掺了一脚。

去岁湘云已轻松过了武举的县试,如今正常住在平国公府准备着府试。

林沁也松了口,若是湘云长进颇大,便叫她连着院试一块儿考了。

名将不许见白头,能省一年是一年。

能有那精神上沙场的年岁有限,等年纪大了到底会力不从心,难保不会战死沙场。

虽说从军便要有这个觉悟,但林沁到底不是愿意在沙场上拼上一辈子的。

战死也就罢了,因着年纪大了精神不济而战死,那死的得有多憋屈啊!

湘云练功勤勉,平日里倒也不忘打发翠缕去给忠靖侯夫人请安。

翠缕原就是忠靖侯夫人给湘云的,在她跟前也还说得上话。

她倒是个忠心又聪明的,每每回了忠靖侯府,总不忘替湘云多说几句。

诸如练功勤快得了安国公的夸,或是今日极是想念夫人这类好话那是不断的。

忠靖侯夫人感念湘云的孝心,也时常送些衣裳吃食过来。

甚至她自己也亲自来了几次,长拉着湘云心疼她又瘦了。

林沁将这些都看在眼里。

早些时候,湘云因出生便没了父母,一直都是忠靖侯将她养大的。

忠靖侯一个大男人,也只是把襁褓中的小侄女儿交给奶娘罢了,顶天了那日想起来便敲打奶娘几句。

后来忠靖侯夫人进门,贾母又一门心思的要同林家交好,那段时日湘云积攒了不少怨气。

虽说后来练了武好了些了,但遇事总是毛躁固执。

稍不留神便要走了偏门。

如今却是大变样了。

间或便要差人去关心忠靖侯夫人,话语间还不忘带上对忠靖侯和世子的关怀。

偶尔也做一些小针线,命翠缕送回去。

虽不值什么大钱,但手中拿着湘云亲自绣的荷包,耳边听着翠缕说湘云对家人的关心,忠靖侯夫人到底还是舒坦的。

投桃报李,也在林沁跟前为湘云说了不少好话。

五月初五,贺瑞炯周岁宴。

林沁不耐烦交际,加上贺瑞熠的周岁宴也办的不大,这回也就请了亲近的几家。

陈家、贾家、薛家的人来的特别齐!

毕竟四位新秀才都是得了林中书的指点。

只是此事不可外扬罢了,便趁着贺二公子的周岁宴前来道谢。

其中就数贾母最是意气风发了。

大孙女去岁中了举人,补了个吏部小吏一职。虽只是个从七品,每日里头也是抄书多一些,但好赖也是个官!更胜在清闲。

二孙女三孙女不考纳捐,单单靠着自个儿硬生生考过了童生试,双双中了秀才,也是一段佳话。

这般算起来……满京城里头,谁还及得上她?

再想起当日安国公同自己说起叫三春准备科举之事,贾母今儿脸上笑的格外灿烂。

“姑祖母。”

湘云去跟贾母打了个招呼。

她如今也不在称贾母为“老太太”“老祖宗”了,毕竟她姓史。

“湘云?”贾母惊喜的拉过湘云,“瞧着倒是瘦了不少。”

贾母将湘云上下一阵大量,摇起了头:“我就说这习武累人吧!瞧瞧你,瘦了,还黑了!哪里还有个姑娘家的样子。要我说啊,你还是学着你几个姐姐,改走……”

话还没说完呢,林沁探头过来说道:“湘云正是长个子的时候。这几日抽条儿,这才看着格外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