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这个红楼不一般(175)+番外

作者: 羽淼 阅读记录

与甄家走得极近的王家和史家,当家人都在外任,贾政职位太低,也打听不到这些消息。

而甄夫人虽然觉得事态严重,立刻写了家书送回金陵,奈何密旨比家书快得多,打了甄应嘉一个措手不及。

再说甄夫人那里,甄应嘉一个月没回家书,她便知道事态有些不妙了。

自家这些年犯了什么事,甄应嘉夫妇心里再清楚不过。当年甄夫人上京时,是带着甄家世代积累的大批财物的,只为将来还有个退路。

没想到这条退路这般快就用上了。

她原本还看不上贾家,且宝玉文不成武不就,唯一能提一句的就是有一个贵妃姐姐。可元春并不得宠,如今还只出了一个盼阳公主,无子的贵妃和有子的贵妃可谓天壤之别。

甄夫人此时却顾不了这么多了,一改对王夫人打太极的态度,前所未有地热络起来。

甄家的家世比起薛家来,可不只是好上一点半点,贾政不曾见过甄蓉,对这桩亲事自然大力赞成。

九月初时,两家便交换了庚帖。

老太太久不管事,也没料到二房会这么快定下宝玉的亲事,便是她知晓此事之后大发雷霆,也无济于事了。

可转念一想,甄蓉是甄家的嫡长女,家世是无可指摘的。

贾母当初是觉得这母女俩一心想攀高枝,只王夫人剃头挑子一头热,却没想到竟真被她促成了这一桩亲事。

甄蓉是个草包美人,可难得宝玉对她十分热络,嫁到贾家来之后还有王夫人压着她,宝玉还能得一个好岳家倚仗,可不比什么忙都帮不上,却只能添麻烦的薛家强多了。

想到这里,贾母便暂时掩下了心中的怒气。

刚定亲没过几日,甄夫人又急匆匆上了贾府的门。只说刚收到家书,甄家的老太太病重,若是不在这一二月里成婚,又得耽误三年五载的。

王夫人原本是不愿意的,宝玉定亲仓促,是怕甄家这块到嘴的肥肉跑了。如今小定都下了,便要开始慢慢筹划。

王夫人只有这一个儿子,如何能委屈了宝玉。

可甄夫人只拿甄老太太做借口,王夫人左右为难时,甄夫人无意间说漏了甄蓉的嫁妆。

甄夫人又说等忙完了甄蓉的亲事,她必然是要回金陵城侍疾的,三年五载的想来是回不来。两家是老亲,又是新亲家,她也信不过留在上京守屋子的那两房人,便要把家中的财物托给王夫人保管。

甄家进京时,是贾家打发人去接的,王夫人当日去码头亲自迎的。她还记得那几船的家私,和她无意间看到的那一箱箱的金子。

可她也不想想,财不可露白,若没有甄夫人授意,王夫人怎么会那么恰好就看到那些金子。

王夫人被金银迷惑了心智,不说甄蓉的嫁妆丰厚,便说那些寄放在贾家的财物,王夫人都不得不心动。

雁过拔毛,虽说东西还是甄家的,可王夫人也能从中咬下一块肉来。

在王夫人的极力劝说之下,贾政终于松了口,婚期就定在十一月初九那日。

连宝玉定亲这件事,贾敏都是从林海口中听说的,等她想找个时日与贾母说一说时,贾家连婚期都定了。

见贾母那里一丝动静也没有,想来也是愿意的,贾敏索性也懒得管了。

甄应嘉只要没动造反的心思,祸不及出嫁女,对贾家就更无影响了。

况且婚聘是你情我愿之事,她一个外人去从中搅和,说不定还徒招人厌烦。

贾家凤凰蛋的亲事办得热闹,甄家一抬抬的嫁妆也让人津津乐道了几日,可消息灵通的人家,只让管家送了一份贺礼,连主事人都未曾亲至。

宝玉成亲没半月,淮南道在彻查当年盐政之事,也慢慢传到京中来了。便是贾政只是一个从五品小官,也不曾上朝,竟也听说了此事。

王夫人心里还在嘀咕,不可能牵连到甄家头上时,甄夫人当日夜里便拉了八口箱子来贾府里,箱子里俱都贴了封条,只说托给贾家保管着。

王夫人还没看清是什么,便被甄蓉收了去。

起初这桩亲事甄蓉是不愿意的,可甄夫人狠了狠心,只把最坏的打算与她说了,甄蓉万般无奈之下才同意了。

再加上她手中握着把柄,且嫁妆丰厚,并不用看王夫人的脸色过日子。

昭元九年,由查抄金陵城甄家拉开了序幕,两淮的官场上又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等甄夫人收到消息时,甄应嘉都已经被收监了。

因此事牵连甚广,又在彻查中,甄应嘉虽暂未定罪,甄家却已经被查抄了,便是上京城的甄家也同样不例外。甄夫人等一干女眷都被软禁在府中,不得外出,只等候此案了结之后发落。

唯独甄蓉一人逃过了此劫。

这个时候还未休妻,竟还真有一起子无聊的人夸贾家有情义。

第107章

王夫人正愁无人诉苦,恰逢元春宣召,进了凤藻宫,遣退了宫女内侍,她便趴在桌上大哭起来。

“母亲害苦了宝玉,如今哭有什么用?”元春恨声道,“可见是不把我放在心上,与甄家结亲,但凡知会我一声,也不至于落得今日的下场。”

当初王夫人与元春说的是与薛家结亲。

宝钗其人,元春省亲时也看过,不说家世,只说品貌,也算得上是万里挑一的人物。再加上薛家富庶,王夫人又总是说宝钗的好话,元春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娘娘,我也不知竟会如此。”王夫人哭得肝肠寸断,却只能紧紧咬住帕子,怕哭出声来,让外头的人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