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这个红楼不一般(237)+番外
赵恒摇了摇头,小心的收好已经晾干了的肖像图。
“小哥辛苦了,这是我家夫人给你买酒喝的。”小满把钱小哥请出去,拿出一个银锞子来,塞到他手上。
钱小哥忙道“不敢”,又不好和小满在走道上拉扯,连忙谢过,一溜烟跑了。
这伙人可不是什么善茬,钱小哥心里这么想,逃命的步子更快了。
他原先还以为这些女眷是弱质女流,可方才那位夫人抬手的时候,钱小哥看见她袖口里可是藏着暗器的。
终于送走了一群人,钱小哥常舒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脖子凉飕飕的。
他早已经攒够了娶媳妇儿的银子,便向掌柜的辞行,要回祖籍去了。
掌柜的也没勉强他,给他算足了工钱才让他离开。
行路的马车上,最中间那一辆只坐了赵恒和黛玉二人。
昨夜赵恒不想让黛玉以身犯险,便连夜换了间屋子。虽如此,黛玉这一夜也没怎么合眼,可她精神还不错,只问道:“恒哥哥心里可有猜测?”
赵恒不答反问:“妹妹可有什么头绪?”
黛玉半边身子都靠在赵恒身上,掩嘴打了个哈欠:“能养得起死士,消息灵通知晓我们要出发的时日,又与你有过节的,也找不出几个人了。”
赵恒闷笑一声,只盘着黛玉的手指:“想来后头应该还有埋伏,妹妹怕不怕?”
黛玉“哼”了一声,拍了拍绑在她手臂上的袖箭:“你也太小瞧我了,我虽然近战不行,可远攻还是不错的。”
赵恒笑的胸腔都颤动起来:“若是他们有把握把我们一网打尽,定然会明刀明枪的上,可一旦耍小手段,便证明敌方实力太弱。”
“妹妹不必担心,你先好好睡一觉。”赵恒拍着黛玉的背,又把一旁的大氅盖在她身上。
身边人的呼吸慢慢均匀下来,赵恒让黛玉枕在自己腿上,怕吵醒了她,也不敢有大动作。
他从暗格里拿出纸笔来,只草草写了几个字后,把帘子掀开一角。
车外是松烟在坐着,他接过纸条用信封装好,又用火漆封住。独自离开了半日,又悄悄归了队。
即使出了正月,可越往北走,天气就越寒冷,特别是要翻山越岭的时候则更加艰难。
再行了数十日,他们便来到了一座小镇子,松烟遥遥指着远方山峰上还未化的皑皑白雪,对站在他附近的小满道:“这是我们无意间发现的一条小道,翻过这座山,再走三两日就雍州府了。”
雍州府正是北地屯兵之地,是关内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要做补给,他们今夜就在镇上休息,第二日一大早才起身出了镇子。
黛玉还从未见过这样巍峨的山,远望时还不觉得,近看才觉得人之渺小。
她早已换上了防滑防水的鞋子,头发全部盘起包裹进风帽里,身上是深色夹棉的短打,英姿飒爽的模样。
赵恒瞧了一眼,又回头瞧一眼,连忙上前拿起狐裘裹住黛玉:“妹妹怎么穿那么少,着凉了怎么办?”
黛玉却不以为意:“待会儿走动走动就不冷了。”
她带来的丫鬟俱都与她一般的打扮,走进队伍里,基本辨不出来谁是谁了。
周缘便在后头笑:“王妃如此柔弱,王爷怎么把她也一并带来了,行路难,急行军更难,只怕她熬不住。”
赵恒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谁先熬不住都不一定。”
第144章
周缘那句话说出口不到半日,就自己打了自己嘴巴。山路走了近两个时辰,中间并没有休息。
到了暂时落脚的一块平地上,周缘已经喘的走不动路了,黛玉却还能指挥者丫鬟们把马车上的炉子搬出来煮姜汤喝。
直到周缘端着姜汤喝完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偷偷问赵恒:“王妃是文臣家的姑娘,我先前就听说她精通琴棋书画,本想着应是一位大家闺秀。今日一见,倒是如听说的略有不同。”
赵恒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听说?你听谁说的?”
周缘听这语气便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解释道:“就是我那个新娶的夫人薛氏,她与王妃的外祖家连着亲,未出阁时还去林尚书家做过客,听她说你岳母还来给她添了妆。”
赵恒这才想起了宝钗其人,只是他不喜宝钗这种汲汲经营的人,便没搭话。
正好黛玉端姜汤给赵恒,也听见了周缘的话,见赵恒沉默不语,怕周缘尴尬,才解围道:“可是薛家的薛姑娘?”
周缘松了一口气:“正是。”
黛玉便皱眉:“我记得你们成婚不过几月。”
宝钗与周缘是十月成亲的,到如今才刚满三个月。况且黛玉先前听贾敏提起过一次,忠平侯府不比其他人家。
忠平侯宠妾灭妻,忠平侯夫人自己又立不起来。宝钗一个新妇,还是续弦,在这个漩涡中已经及其艰难了。
如今周缘一走,她只怕更是举步维艰。
这些想法也只是黛玉转念之间的事,她并不曾说出口。
一来她与宝钗是隔了两层的远亲,他一个商户女嫁进侯府摇身成了世子夫人,可谓改头换面。这是她自己求的青云路,想来即使头破血流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二来,这个世道就是这样。
男子以在外头建功立业为重,若是如赵恒一般,世人只会笑他儿女情长。
黛玉心里也清楚,赵恒大婚之后因忙着火药之事,又辞了原本的差事,便是宗室里也有人不满。可帝后都轻轻带过,并未出言斥责。
最好笑的是韩王,他苦口婆心劝了赵恒一番,见他死不悔改,帝后也纵着,便一状告到上皇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