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这个红楼不一般(268)+番外
黛玉早已经预料到了,还留在北地的这段时日,她把**详细写成册子,还附加了一些她自己对原料提纯,却还未实践的想法。
朝中能人众多,奇工巧匠数不胜数,这些东西握在他们手中,想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定国公府这几个月来都异常忙碌,这次不但赵恒和黛玉要回京,李卞与李家的几个曾孙辈也要回去。
本打算与赵恒同行的,可三舅母顾氏身子本就不好,大悲大喜之下,早就熬不住病倒了。如今身子刚养好了一些,还不宜远行,定国公府众人便打算下个月再走。
而冯先生思乡心切,几个月前便被赵恒派人送回了京中,因此这一趟也只有赵恒和黛玉二人。
归途自然不像来时那般匆忙,不必特意走近路。
这次来传口谕的,是昭元帝的心腹柳内侍。
他虽然不像戴权一般是秉笔大太监,可昭元帝还在宫中做皇子时,起居就是他照料的,如今也依旧管着昭元帝的起居饮食,十分得他看中。
赵恒把黛玉撰写的册子夹在他上呈的折子里,交给柳内侍,然后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带着人偷偷溜走了。
柳内侍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这回圣上可是委以他重任,却没料到竟然搞砸了,只得朝李卞要人。雍州城重兵把守,若是没有李卞的默许,赵恒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雍州城。
谁知李卞两手一伸,只一昧的装糊涂,说他早就不管事了。在眼皮子底下把人看跑了,柳内侍只得传信回京请罪。
上皇知晓了此事之后,便与身旁的王内侍道:“我说什么来着,恒儿怎么可能乖乖的回来,皇帝还非要让人去把他带回来。”
王内侍便笑道:“圣上也是关心小王爷。”
鞑靼和瓦剌虽然已经归降,可到底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保不齐有那等不怕死的打赵恒的主意。
“小王爷这离京都快两年了,不说圣上,就是老奴也惦记的紧。”王内侍感慨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就怕小王爷在外头受委屈。”
上皇面上一顿,也跟着叹气:“是呀,朕还能有几个两年。”
王内侍觑着上皇的脸色,欲言又止。
他们君臣相伴多年,上皇如何不知王内侍为何如此,只沉着脸道:“你支支吾吾的作甚,是不是想问那个忤逆子。”
王内侍面上堆出一丝笑意来,只连声道:“圣人英明,奴这不是还没开口嘛。”
上皇冷哼了一声:“恒儿递上的折子里,还替忠顺王府求情,他就是太心软了些。”
王内侍见上皇虽然语气不大好,但并没有真的动怒,便知道他对忠顺亲王还存着些父子之情的,若不然如何会保下忠顺亲王府那几个孩子。
忠顺亲王如今去了,上皇也不想再多提他徒增伤感,只问王内侍:“伴伴,你说恒儿会去哪里?”
“奴想着宁王妃在南边长大,刚从漠北离开,想来是去南边了吧。”
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时。比起此时还是刚刚破冰的北地,江南已经一片繁花盛景之态。
黛玉跟着赵恒一路南下,直达东南沿海,在海滨小住了一段时日之后,便动身前往西南。
这一日,他们正在通州府下辖的一处驿站落脚。
天气逐渐炎热,黛玉没什么胃口,也不准备用晚膳。赵恒跟着她正上了二楼的楼梯,目光却在不远处定了定,随即便装作若无其事的移开。
不料黛玉转身与谷雨交代事情,一转头就看到楼下的人,立刻认了出来,连忙吩咐谷雨去下面把人请上来。
“凤姐姐,琏二哥,许久不见了。”黛玉见来人被谷雨引进来,上前几步去迎接。
凤姐儿面上都是惊喜之色,只笑道:“竟果真是王爷和王妃。”
她还未回过神来,贾琏却已经上前来行礼了。
赵恒朝贾琏抬了抬手:“不必多礼。”
黛玉上前扶了同样屈身行礼的凤姐儿,走近了看才见她头上簪了绢做的白花。她再细细一打量,才发现贾琏和凤姐儿外头都穿的素净的衣裳,里面却是穿的孝服。
心下一惊,黛玉急忙问道:“琏二哥与凤姐姐为何着孝服,是给谁守孝呢?”
其实黛玉心中隐隐有了猜测,果然便听凤姐儿道:“妹妹想来近段时日都不曾与京中有书信往来了吧。”
说罢她面上露出痛色,边说边抽出袖子里的帕子拭泪:“是老太太身故了。”
黛玉的泪便滚了下来,还有些不敢相信,只追问道:“外祖母身子一向硬朗,几个月前我与母亲通信,说外祖母生辰快到了,我得了一块上好的羊脂玉,正准备送与外祖母做生辰贺礼。”
“那时候母亲还未说外祖母有什么症候。”黛玉瞧着凤姐儿面色不大好,似乎另有隐情,只追问道,“为何突然就去了?”
凤姐儿一个做孙媳的不敢说,贾琏却没什么不敢的:“当真是家门不幸,若非宝玉娶了甄家那个搅家精,老太太何至于这般。”
甄蓉此人别看模样生的天仙一般,可性子素来跋扈,眼中揉不得沙子。
宝玉屋子里稍微平头正脸一些的丫鬟,她进门之后便陆陆续续打发走了,这也正合了王夫人的意,好叫宝玉收收心读书。
可后来,连王夫人屋子里的丫鬟甄蓉也要管。
金钏儿姐妹倒还罢,总归是年岁大了,打发她们回家自行聘嫁,看模样稍微周正一些的小丫鬟,甄蓉也要代王夫人打发了。
儿媳妇管人管到婆婆房里来了,王夫人如何肯,奈何甄家虽然抄家了,可甄应嘉一家却只是被流放东南,手里还捏着王子腾的把柄,王夫人只能忍一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