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110)+番外
后来张角被剿,黄巾军覆灭,这些道经却还保留了下来,于吉也拿去继续填补,将内容扩展到了上百卷,并加以传播,信徒极广,孙策杀他,和此也有不小的关系。
没想到,此经徐庶也曾看过?
“嗯?”
刘琰显然不清楚太平经的性质,她还以为最大的问题是解释不清需求呢,没想到徐庶会这么说。
略微皱眉,她反问道:
“为什么?”
“天地和洽,灾异不生,君王圣明,贤人齐聚,政治清明,奸乱绝息,礼乐隆兴,刑狱见弃,兆民福庆,万物瑞应。”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只是黄巾军反叛时的口号,张角能够聚集起来那么多的信众,显然不会只有这么八个字,徐庶将《太平经》几条更加清晰的政治理念说出,忽然话题一转:
“此为天师心中所想,并非今日所写,不如直接取用为仁者,爱亲之谓仁,泛爱众而亲仁,择仁而居,以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盛世大同,如何?”
徐庶绝对是故意的。
刘琰面无表情。
谁不知道她文言文水平堪忧啊,给她在这里整这些古文干嘛?
她盯着对方看了几秒,在周围都有些不安的表情中,直接评价道:
“狗屁不通。”
“噗嗤——”
“咳咳咳!”
在天师身边呆久了,郑高虽然依旧小心谨慎,但行举上终究还是放松不少,听她这么评价,克制不住就的笑出声来,谌婴更是咳嗽起来。
天师……可真是个妙人!
这么评价圣人之言,徐庶表情仍旧是淡淡的,甚至还出言赞同道:
“是挺狗屁不通的。”
不知道为什么,刘琰总有种被骂了感觉。
这些东西她也不是真的一点都听不懂,尤其是后面的内容,上学时就学过,礼记二则嘛,儒家的思想观念也是必学,只是这些东西以前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当回事。
但此刻细细想来,太平经描绘的愿景,和太平天国很相似。
巧了,张角距离太远,只知道他靠行医拉起了数万人队伍,但洪秀全起义的过程,老师讲的倒是挺清楚。
考试落榜,又正巧得了基督教发的劝世良言,然后某天做梦顿悟,自称上帝的弟弟,在周围十几个县传播上帝福音,甚至去了山区,颇有成效,还写了救世歌,醒世训等诸多书籍。
这么说还感受不到什么,那更详细一点,洪秀全在这里面提出,上帝是世上唯一真神,天下男女,尽是上帝生养的兄弟姊妹,所以天下之人一家,要共享太平!
历史悠久,就这么一(亿)点好处,能够想到的社会构建思想和手段都能被找到,甚至连实践的过程都很清楚。
怪不得诸葛亮说要改思潮,道统,这是革命造反的基础条件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乃至建国,不都是一样的套路吗?
她课本真的是白学了!
重新回忆一遍那些失败的、成功的经验,刘琰忽然意识到诸葛亮所说的思潮,道统,更准确的说法之一应该是——
政治纲领。
一个政党,为了阶级利益,在一定时期制定的政治上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针。
“所以我现在想的宣传口号?”
顿悟的刘琰舒展了眉头:“我说问题在哪儿,政治纲领都没有呢,想口号想早了啊!
“算了算了,大家先不用写了。”
路线错误,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也肯定不是她想要的,刘琰不打算做个可恶的甲方,一遍又一遍的让乙方改稿,她主动叫停了这次任务。
“这事过几天再说,大家还是先回去忙自己的事情去吧。”
真是一点也不意外呢。
何悯心中闪过这个念头。
她侍奉的天师哪哪儿都好,就是行事略微有些天马行空。
当然,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这年头好老板难得,猜忌属下,年老昏庸的一抓一大把,如此轻松稳定,不用忧虑自身安危,只是偶尔接一些超出寻常任务,只要直言相告,完不成也不会被苛责的工作,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
只要能维持下去,何悯愿意在天师手下做到死。
而按照往常的习惯,此刻她也应该正常返回天师府中,继续今日的庶务。
不过,今天这‘小’任务含义着实有些广远,让她不敢深思,而天师主意改变的更让人捉摸不透。
担心未来,何悯没有起身离开,而是想看看天师与徐先生之间,会不会再说些相关的内容?
见何悯如此,郑高想了想,也跟着留了下来。
不过向朗,谌婴和秦敏等人都猛松了口气,赶紧走了。
情况有点不对劲,还是先别参与为妙。
依旧头疼的简雍和赵云对视一眼,虽从语句上大致理解了刘琰所说的政治纲领是什么意思,但也不敢让徐庶继续和刘琰聊下去,可正准备上前拉着他离开时,徐庶忽然又开口了。
“天师睿智。”
徐庶心里有些惊讶。
他原以为天师不过年少庶民乍富,好在有几分自知之明,故而过来追随主公,虽有所跳脱,但性格仁和,也当有所敬重。
但这种敬重,只是对她的神器和性格,对其能力……显然没有多少敬佩。
自古以来以智操纵君上者更是数不胜数,谋士的几分自傲,并不足为奇,只是他没有想到,天师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样愚昧无知!
相反,她反应快的出奇,甚至在没完全听懂他所言的情况下,就想明白了他的意图。
她到底是愚笨还是聪慧?是真的不懂,还只是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