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115)
公告旁边有人重复读给黔首们听。
惶惶不安的邯郸人见减赋税的公告高兴,听另一份公告说新任郡守是松溪庄的人,那就是自己人,心里安下不少。
柏溪亭的人得知陈菽是邯郸郡守惊呆了,被陈菽带进城的人家属兴奋不已,陈菽是郡守,跟着他的人那岂不是也能当官?
认真读书是有用的!
陈菽上任后就接触繁重的政务,考察原来的官吏后退掉一问三不知的人,换上自己带来的人。
唐启阳在他旁边提点,他虽然没有从过政,但见识多,能提出有用意见。
徐石和荆轲刘季他们帮忙处理事务顺便学习。
陈菽把政事梳理清楚后跟秦王唐阿叔商谈,然后用赵文字印刷出秦律,发给官吏们背,并贴在坊间和城门口。
王上率军攻下邺城,攻入邯郸,唐君兰娘子无恙的军报传到咸阳,上下欢腾,王上英明!
差不多同时,赵王弃邯郸,邯郸被秦国收入囊中的消息迅速传到各个诸侯国,各个诸侯国的君臣难以置信,然后惶恐,魏王心死如灰。
尤其燕王喜得知秦军继续北上后悔出兵赵国,赶紧退兵。
王翦和蒙武北上攻城池很容易,守城的赵军少亦不是精锐,没怎么抵抗便投降,徐山所在城池守将也很快带兵投降,秦军接管城池,士兵解散回家。
东面攻下城池后和齐国接壤,城池要留兵防守,蒙武攻下两城便停下,王翦那边多攻下一城也停下修整,天气已经很热,马上收冬麦进入雨季,不能再打了。
徐山回到村口就知道陈菽做了邯郸郡守,阿兄和不少人也去邯郸做事,惊讶不已,回家和阿父阿母姨婆孩子团聚,得知姑姑在家便去松溪庄找她。
徐兰正在切山里挖回来的黄芪,见徐山平安归来高兴说:“回来了,受伤了吗?”
徐山在旁边小凳子上坐下说:“手臂受点小伤,伤口已经收。”
徐兰停下刀说:“给我看看。”
徐山卷起袖子,徐兰见是个小伤口,确实已经收口,问他:“回家了吗?”
“回了。”徐山回答后问:“陈菽如何能做郡守?不少人也去邯郸做事了?”
徐兰和他说:“陈菽饱读诗书,性格和能力都可以,能在官场上混。”
徐山:“我不是说他的能力,秦王能信我们赵人?”
徐兰:“大秦没有那么多管理人才。”
第63章 政儿贴心
随后徐兰问徐山:“你有何想法?”徐山性格比较莽,且不太受拘束,不合适去做官。
徐山孺慕看着姑姑说:“我想跟着你和姑丈。”
在徐山心里姑姑姑丈就是父母,依恋他们,长大成家有妻儿后也一样,想靠近他们。
徐兰看着自小失去父母的徐山,比起有阿母的徐石和徐芹,以前自己和唐启阳更关注他一些,自然知道他依恋他们,心理上依赖他们,只是没想到他长大有妻子,有三个孩子了依然依恋他们。
她心里变软,说:“你有妻子和三个孩子,还有大父大母,得担起责任。”
徐山便说:“我一家跟着你们,大父大母有阿兄,我每年回来看他们一回。”
徐兰和他说:“我和你姑丈虽然不打算入朝为官,也可能有危险,会累及你们。”
徐山忙说:“我不怕!”
徐兰:“你不怕,可我们不能让你和你的妻儿置身危险中,我和你姑丈打算以后居住在关中,有时出去游历。”
徐山脸上失望。
徐兰和他说:“以后你方便就去看我们,住一段时间,或者将来我们年纪大一些,你去陪我们。”
徐山应:“好!”
……
陈粟到村头听说弟弟做了邯郸郡守不可置信,回到家跟妻儿确认后高兴,他已三十三岁,有四个孩子,长子十四,以后应该可以安稳地过日子。
嬴政以前分析各国实力的时候觉得赵国最难打,不曾想赵偃的儿子赵迁如此昏庸,抛弃邯郸的举动令军心动摇,民心尽失,令他们轻松拿下都城邯郸。
同时思考之前赵国发生的几起异象,最早赵桂的几个家奴手臂被烧是因为他们放牛吃黔首的青苗,后来邯郸西城门被烧不清楚是何原因,郭开家被烧是因为奸佞吧?
最近一次邯郸西城门和北城门无端被烧成灰是因为赵迁失德吗?
是何方神仙所为?
嬴政想不通,这一趟出来深切感受大秦无人可用的囧境,更突显出秦律的弊端,也能真切意识到目前国策的危险,灭六国后打仗不能停。
想立大功想封侯的将军乐意止战吗?
不乐意!
还没有立军功换爵换田的士兵们乐意止战吗?
不乐意!
尝到甜头的士兵乐意回家种地,老老实实过日子吗?
估计一大半不乐意!
那个时候只怕自己是王也阻止不了,国策不是说想改便能改,只能继续打仗,不是向南就是向北打,倘若有天灾,后方撑不起……
嬴政夜里碾转难眠,第二天早上就去郡守府跟唐阿叔单独谈自己的忧虑。
唐启阳听后说:“用新的上升通道缓解,待时机成熟改革军制。”
嬴政想不出别的办法,期待看着唐阿叔问:“何通道?”
唐启阳和他说:“科举取才,唯才是举。”笔墨纸砚已流传二十年,这二十年间社会生产力有很明显的提高,读书的人大增,举办科举不是问题。
虽然普通黔首还几乎不读书认字,但总有个开始。
随后唐启阳和赢政细说科举流程和建议考试内容用各家精华来考,最后说:“只要是三代无犯罪记录的人便可参加考试,考试能挑出可用人才,是个上升通道,天下人有个奋斗目标和希望,同时有人想做坏事的时候也许会想到做坏事后会令家里后代失去参加科举的机会,从而有顾忌,停止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