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128)

作者: 苏佑蓁 阅读记录

第70章 长生不老

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次序,刘季的名字不是正式名字,刘季这次回家刘煓给这个儿子改一个正式名字—刘邦。

刚开春还很寒冷,刘邦便带着四个发小出发,走半个来月到达松溪庄,他们到送松溪庄休息一天,徐山叫妻子置办一桌酒菜请他们五人。

吃饭喝酒到一半,徐山看向刘季,哦不,看向刘邦说:“刘邦,我姑父来信说他和我姑将在咸阳建第二个松溪庄,也可能开第二个青溪书院,那边的规矩和这里一样,你若是带朋友来,若是想去咸阳找他便去。”

刘邦脸上兴奋:“当真?”

萧何和樊哙、夏侯婴、卢绾听后脸上惊喜,他们很想见名闻天下的唐君兰娘子。

徐山说:“当真,要不是管着这里,我便去他们身边。”

刘邦自然知道徐山是唐君和兰娘子养大,唐君和兰娘子对他来说就是父母,大气说:“我去咸阳后替你孝顺唐君兰娘子。”

徐山:“用不着,他们缺什么秦王找人给他们办了。”

也是哈,刘邦笑笑,唐君和兰娘子照应过秦王。

徐山又说:“我姑姑姑丈做事喜欢亲力亲为,你们多干点活就好了。”

刘邦笑说:“确实是,樊哙和夏侯婴卢绾都有一身力气,是干活好手,我和萧何帮唐君和兰娘子处理杂事。”

徐山给刘邦五人倒酒后拿起酒杯跟他们说:“那就麻烦诸位了,我敬你们一杯。”

刘邦五人拿起酒杯忙纷纷说客气的话,气氛热烈。

三天后,刘邦五人赶两辆马车出发去咸阳,路上原来的车辙被填平,压出新的车辙,马车宽度皆改成秦国的尺寸,已归属秦国的地方皆如此。

他们走的路是秦军年前的运粮道,所以道路挺好走。

唐启阳和徐兰冬天在咸阳周围看过许多地方,在沣河东岸靠山的地方买下一千二百多亩荒地,距离咸阳六十多里,距离政儿送给他们的小庄子三十多里。

开春后唐启阳任季安为小主管,让他带人整理三十亩水田,各秧十五亩水稻和糯米稻苗,两种稻种皆是从邯郸送来的谷子里挑出来。

治粟内史派人给小庄子送来十来车发酵肥,他们正好缺肥,唐启阳不客气收下。

徐兰夫妻俩亲自先种下一亩多孜然,然后起两米宽的大垄种下瓜类,在瓜类里面掺进十几粒南瓜种子,棉花,石榴……,除了绿豆,政儿给他们的种子全种下,种得稀疏,还各种五亩油桐和山茶树。

有徐兰的异能加持,各类种子出苗整齐。

夫妻俩在忙的时候也不忘吃春天的美食,特别是腌笃鲜,小庄子的房子周围有三丛竹子,他们两天吃一回腌笃鲜。

徐兰掰竹笋的时候会先催生竹笋长一点点再掰,煲出来的腌笃鲜味道简直了。

嬴政得知他们两天吃一回腌笃鲜,便每次带扶苏来蹭饭,吃饱后回宫,整得徐兰和唐启阳颇无语。

插秧的时候徐兰夫妻俩也下田干活,两人坐在秧马上拔秧,季安带人插秧。

这天傍晚他们骑马回城,刚进院子便见到李牧和刘邦,还有八个生面孔。

徐兰和唐启阳看到李牧都很高兴,他们一直担心收到李牧战败自刎的消息。

唐启阳高兴说:“我说今天总感觉有喜事,原来是你们来了。”

李牧见到唐启阳和徐兰也很高兴,心里的郁气全消,看他们衣服上的泥点说:“插秧了?”

唐启阳:“是,你…好吗?”

李牧微笑里没有一点勉强:“很好。”

随后李牧给他们介绍孙子李佐车和三个亲卫,几人相互见礼。

然后刘邦带四个发小给唐启阳夫妻揖礼,相继开口:“唐君,兰娘子。”

唐启阳看面生的四人笑得和气:“好,好,刘季,介绍一下。”

刘邦笑嘻嘻说:“我阿父给我改名刘邦。”然后指着四个发小说:“这是萧何,樊哙,夏侯婴,卢绾。”

唐启阳和徐兰笑得更和气,夫妻俩同时心想萧何是新松溪庄妥妥的大总管,樊哙和夏侯婴卢绾是干活好手,微笑和萧何四人打招呼。

萧何四人很激动,刘季说得没错,唐君和兰娘子真的很和气。

大家相互介绍后进堂屋,徐兰和唐启阳回房换干净衣服再出来,唐启阳去堂屋跟李牧他们谈话,徐兰去厨房看做饭情况。

唐启阳看向李牧和刘邦问:“你们是何时到?怎么不叫人去叫我们回来?”

李牧说:“我们刚到不到一个时辰。”他看向刘邦说:“我们路过邯郸去松溪庄,听徐山提刘邦五人,我们骑着马在函谷关遇上他们,便同行前来。”

唐启阳便问他:“松溪庄如何?”

李牧:“挺好,荀先生精神不错,你丈人和丈母娘也挺好,我还去拜见廉颇老将军,老将军也挺好,他有时会去松溪庄游玩。”

唐启阳:“那便好。”

李牧:“是。”

晚一些便能开饭。

唐启阳夫妻住的这宅院不算小,只是李牧是降将还没有新职位,不合适住下,晚饭后他带孙子三个亲卫去驿馆住,唐启阳让他留下红云一晚,李牧便将红云留下。

刘邦五人自然是住下。

第二天早上,徐兰提着炒豆子到后面马厩,先喂红枣和流云,然后到健壮的红云前面喊:“红云,红云。”

红云疑惑看着两脚兽,徐兰拿着炒豆子向它伸开手:“不记得我了吧,你出生还是我接生,也不记得你爹娘了吧,也是,十几年了……”

红云听两脚兽念碎碎,嗅了嗅她手里的东西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