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134)
百里香笑说:“听你这话我心里特安心。”
徐兰笑说:“你一向爽朗大胆,你们周围全是墨家人,只要不做坏事,怕啥?”
百里香笑笑说:“我是想得到你的支持和肯定吧。”
徐兰理解,鼓励她:“好好干,认真做每一件事便成。”
百里香点头:“我会的。”
百里香又坐一会便道别回去。
新种的孜然出苗整齐,土地起垄高排水好,下大雨暴雨也没有被淹着,长势还可以。
稻谷弯腰变黄,这天杨庭一早上门拜访唐启阳夫妻,并跟他们去小庄子看稻谷。
杨庭用手心托起一个稻穗和唐启阳说:“唐君,此稻穗比一般稻种长一些。”
唐启阳说:“是长一些,这个稻种原是跟楚国商人买的,培育十二年了,管得好亩产量平均在五百五十斤,口感相当不错。是我们目前培育出最好的稻种。”
杨庭眼里敬佩:“唐君和兰娘子皆很了不起。”
唐启阳和气笑和他说:“认真做事的人都了不起。”
杨庭笑笑,随后两人去看糯米的稻穗,唐启阳和他说:“培育糯米种子难,到目前亩产还不曾超过三百五十斤。”
杨庭:“已经很好,糯米原本很低,以前亩产不到一百斤。”他看水里不小的鱼的说:“田里的鱼不小,我们放养的没有这般大。”
唐启阳:“有些鱼放进田里的时候已经有三指宽,季安他们在别的地拔草的时候我叫他们将鱼吃的草仍进田里喂鱼。”
怪不得田里的鱼能长得好。
后面杨庭跟唐启阳提换稻谷和糯米种子,唐启阳爽快答应。
第73章 少年谋圣
徐兰带人在棉花地采摘第一批开的棉花,棉花树高低不同,高的棉花树和徐兰一样高,是现在的品种,长得高壮但结的棉铃少且小个。
矮的棉花树是掺进的种子,到她腋下,结的棉铃多且比较大个。
徐兰将季安他们分两拔,分开采摘两种不同的棉花。
唐启阳和杨庭走到棉花地旁边,唐启阳摘下一朵棉花给杨庭说:“这个果子裂开爆出白色的絮,有些像羊毛,我们叫它棉花,打算采摘回去后试着纺线纺布和做冬衣被褥。”
杨庭听后眼睛蹭亮,用手指揉搓洁白的棉花,只觉得柔软又够密实,先不说纺线织布,可以预见缝在布里做衣服和被褥保暖情况比用芦苇絮好上太多。
大秦不是每家都买得起绵羊崽养得起绵羊,有羊毛衣和羊绒被。
他顾不上多想激动问唐启阳:“唐君,棉花产量如何?”
唐启阳回:“这是第一批开花,目前还无法计算。”
杨庭回神道歉:“庭失态,唐君见谅。”
唐启阳和气微笑说:“无妨。”
杨庭感慨唐君和听说的一样很和气。
随后杨庭跟唐启阳道别,唐启阳和他说:“我带你去摘两个哈密瓜带走。”哈密瓜比其他瓜种得晚,成熟得比较晚,雨水太足的原因,哈密瓜还不如甜瓜甜,不如麒麟西瓜和甜瓜受欢迎。
但怎么说也是难得的瓜果。
杨庭不好意思说:“不用,不用,我来已是打扰你们。”
唐启阳说:“无事,很久前我和兰的愿望是愿天下无饥寒,你是治粟内史,我们还希望多和你来往,希望在农业上共同出力!”
杨庭闻言感动,跟唐启阳揖礼:“唐君兰娘子高洁。”
唐启阳笑说:“可别如此,不管做何事,只要做的事是利国利民,皆值得尊敬,我敬佩服李冰,也敬佩郑国。”
杨庭微点头,李冰和郑国确是很了不起。跟着唐启阳去摘两个哈密瓜后骑马回城。
棉花种有三亩多地,第一批开花不多,徐兰他们很快采摘完成,夫妻俩骑马带棉花回家,他们出行更喜欢骑马,不爱坐颠簸的马车。
他们回到家出汗浑身黏糊,洗澡换衣服后变清爽,刘邦五个和李牧祖孙进山游玩和打猎,没在家。
午饭后夫妻俩挑出棉籽,如今棉花刚种,没有多少,不急着找人做出扎棉籽机。
进八月后早晚稍稍变凉,白天依然很热。
嬴政进来的时候脑门全是汗,徐兰洗洗手拿干净的布巾给他,嬴政接过布巾边擦汗边坐下。
唐启阳洗手后倒薄荷茶给他边说:“今天来得挺早。”
嬴政放下布巾接过光滑的竹杯说:“现在事不多,不忙。”他看白色的棉花问:“那是棉花?”
“是。”唐启阳回应后拿一朵棉花放在桌子上。
嬴政喝下薄荷茶后放下竹杯,拿起棉花揉搓后说:“这个棉花若能纺线织布,大善!”
唐启阳:“你兰从母试试。”
嬴政微点头,他在唐家比在宫里还自在,起身走到躺椅前躺下说:“我睡一会。”
唐启阳:“睡吧。”
徐兰拿着蒲扇走到躺椅旁边坐下不急不徐给他扇风。
嬴政睁开眼看兰从母一眼重新闭上眼,嘴角露出微笑,自从灭韩后事情非常多,偶尔夜深人静时刻感觉特别孤独,他有阿母,有多个孩子,有夫人,有族人,有忠心的大臣,却依然偶尔觉得孤独,有时会梦见自己孤伶伶一人站在高山之颠,握着剑柄茫然四顾,心里空荡荡。
唐阿叔和兰从母到来令自己有个安心之所,像小时候被他们护着。
他又睁开眼睛理直气壮说:“你们别离开我!”
徐兰看他说这话带着孩子气,笑说:“我们看着你成就伟业。”
嬴政满足闭上眼睛继续睡觉,徐兰和唐启阳相视一笑。
嬴政睡一觉醒来见徐兰还在给自己摇扇,不好意思说:“辛苦兰从母,你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