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175)
哦,应该是大秦的贵族地主们躁动,跟没有几个铜钱的黔首关系不大,大多数人心里生出疑问,要是铜钱换成银钱,以后银钱会不会不管用?担心以后银钱花不出去,或者不再值当初换的铜币,会吃亏。
咸阳城有很多人早就得到消息,心里也有疑虑。
行动最快的人是吕不韦,他派管家下人拉三车铜钱去工部全换成银钱。
第二个是唐启阳,他和王业一起拉半车铜币去工部,家里的收入是每年卖些果树苗,卖些菜种给信陵君,收入不多,也就这些铜钱。
换钱工作量非常大,其他部派人来工部帮忙,马车还没停,唐启阳就看到萧何和刘邦,马车停下后三人打招呼,在场的官员也纷纷跟唐启阳打招呼,唐启阳微笑回应。
一会刘邦带三个人给唐启阳数钱,唐家的铜钱用绳子串成串,一串是一百个,也要重新数。
唐家的铜钱全是秦铜币,要不然还要称重换算。
萧何拿着纸笔跟唐启阳说:“唐君,银子有一两银币,五两银饼,十两和五十两银锭,你想要换什么银?换多少银钱和新铜钱?”
唐启阳和他说:“我那些铜钱换成银子也就一百多两,五两和一两的各四成,余下两成换新铜钱。”
萧何:“好。”
刘邦和人数好铜钱,将数量报给萧何,萧何记账,然后报给旁边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按萧何报的数量数出银子和铜钱放在桌子上,萧何确定数量后交给唐启阳。
唐启阳没有急着装钱,拿起银饼和银币,还有铜币看,银饼和银币是实心,铜钱是外圆内方,跟他见过的秦半两差不多一样,铜钱外有一个印圈,防有人筹铜钱从外面剪下一圈铜屑,铜屑聚少成多后私铸成新铜钱,这个方法还是唐启阳提醒嬴政。
三种钱上面都有印记。
唐启阳用两个袋子收好银子和铜钱,跟萧何他们道别离开,刚出工部门口就看到骑着马前来的信陵君,他后面跟着五辆马车。
两人打招呼后分别离去。
临傍晚,唐启阳得到消息,午后信陵君的人又拉五车铜钱去换成银子。他心想估计信陵君还没换完,他来咸阳后手下人还继续做生意,不止这些钱。
果然,随后两天,信陵君的手下继续拉铜钱去换成银子,换新铜钱不多。
观望的人看信陵君拉铜钱去工部换银子如此利索,一点也不怕以后银子花不出,纷纷拉铜钱去工部换成银子。
一时间,工部挤得像集市,干活的人忙坏了,还不能出错,个个打起十二分精神,内心泪流满面。
嬴政听到报告后让大臣们排时间,一坊一个坊轮流换钱。
第96章 白糖
人是从众心理,加上关中的老秦人很相信他们的王上,所以官方一安排通知各个坊间轮流去换钱,普通人家也将家里为数不多的铜币拿去工部换成新铜币。
普通人家存的铜钱少但户头占比多,负责换钱的工作人员同样忙得应接不暇,心里暗暗叫苦。
工部换到的铜币每天早上运到工坊,工匠们溶化铜币,倒入铜币铸模,如今冶炼用煤,还有了风箱,将铜溶化变容易,重铸铜币的速度很快。
两年前一个墨家人从瓷窑烧瓷中得到启发,做出冶铁的高炉,冶铁技术上一个台阶,战场士兵损坏的铜剑和铜器械全换成铁制。
嬴政将这两年开发出来的铜矿和从战场换下的铜剑铜器全部铸成新铜钱,才有一定量的铜钱运往各个郡县,令他和大臣们对大秦统一钱币有足够的信心,就算大部分人不接受银钱影响也不大。
楚国盛产铜矿,嬴政和诸位大臣暗搓搓惦记许久,意想许久。
徐山开春便收到姑姑姑丈的来信提醒,当官方发出告令后利索拉铜币去换银子换新铜币。
柏溪亭的人一向以松溪庄马首是瞻,见徐山拉铜币去官府换银子新铜钱,也拿自家的铜币去换。
自从赵国迁都邯郸,邯郸商业发达,松溪庄建立后每年各诸侯国有更多商队前来,只有被纳入秦国的前两年萧条一些,经商条令宽松后又商业又变活跃,成为北方商业中心。
所以在新告令下达前,朝庭已派一组铸铜币的工匠和铜币铸模到达邯郸,建起冶炼炉。
邯郸官方换回各种各样的铜币后便在当地铸新铜钱。
邯郸新兴的大户们见徐山和柏溪亭的人都换银钱新铜钱,略一想便跟随。
邯郸换钱顺利,别的地方不一样,贵族大小地主们观望,小商人小贩跟着观望,普通黔首不敢去换,只有个别在外走商过的商人拉铜钱去换银钱新铜钱。
当地官方也不着急,因为朝庭送来的银钱和铜钱不多,朝庭文件上也说了:换钱的的事循序渐进,无需急切。
反正有一年的时间。
然而观望的人很快发现,外来走商的商队拉东西来卖不收旧铜币了,收银钱和新铜币,一些商铺也不太乐意收旧铜币。
嬴政和大臣们时刻关注各个郡县官员传回来的消息,民间反应跟他们预测的情况差不多。
唐启阳和徐兰监督自家春耕完成后去渭河边看建桥情况,只见岸上的桥墩地基已打好,岸上的桥墩和河水里的第一个桥墩之间已经架起弧形竹架。
唐启阳看河水里的第一个桥墩水面上高度和媳妇说:“桥墩露出水面高两米后向两侧弧扩,再向上砌大约三米,要是遇到大洪水,河水可能淹没桥面。”
徐兰:“那应该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也没事。”很多石拱桥在每年夏季发洪水的时候被淹没,一千多年也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