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90)
唐启阳说:“荀先生身体健朗,著书画画垂钓,很好。”荀子在农庄过得快活,好得不能再好。
李斯微笑说:“等我老了也和老师一般。”
唐启阳和徐兰同时心想:就你那么大的野心,老了也想继续干,干到死。
三人叙旧,唐启阳留饭,李斯用晚饭后道别离去。
第二天唐启阳夫妻俩给卫松和姜弦百里香齐峰四人的家里送去帮忙捎带的信和钱。
随后几天,他们没有再出门,也不给红枣和飞云出城放风,有人割草送来喂马,也喂点炒黄豆。
陆径和孙炎轮流给他们送点东西。
五天后,蒙毅来跟他们说明天秦王要见他们,隔天,夫妻俩进宫,在一个宫殿单独见嬴政。
双方见礼后坐下,唐启阳问嬴政:“可有人为难你?”
嬴政眼里带笑意,回答:“没有,花生很香。”
徐兰问他:“吃后没有不舒服吧?”
嬴政:“没有,试吃的几人也没有,书院和农庄好吗?”有时挺怀念小时候单纯的日子,特别是在小坝跳水玩。
唐启阳:“挺好,现在书院有八个教室,老师都是荀先生的学生,垂柳和桃树长高,春天的时候桃红柳绿的景像美,现在芍药花传出美名,不少人上门求种子……”
嬴政随着唐阿叔的描述,脑子里描绘农庄的美好景像。
三人轻松谈一会,唐启阳和赢政说:“去年我们发现雨水比往年少一成,来咸阳的一路上,我们注意到河流的水位和三年前冬天的时候差不多,按理说春天有春汛,春天河流的水位应该比冬日里高,我们担心出现干旱,有时干旱不是一年,会连续几年。”
嬴政心里“咯噔”,忙问:“真的?”
徐兰开口:“只凭这两点我们没法判断是否将有干旱。”
嬴政转头想到水车说:“现在有水车。”
唐启阳看着他说:“要是干旱严重河流会没有水,还很可能出现蝗灾。”
明年史记上记载有两个字:蝗,疫。
一般干旱后会有蝗虫,然后有疫。
现在嬴子楚多活了三年,历史有所改变,他们也不确定明年会不会发生蝗灾和疫情。
嬴政沉默,心里想自己守孝一年,明年春正式登王位,若明年发生干旱和蝗灾,只怕有不利的谣言传出。
徐兰看着他温和说:“政儿,不管是干旱还是水涝,蝗灾,地龙翻身,都是自然现象。”
嬴政虽然没有经历过大灾但看过书里记载,看着唐启阳和徐兰问:“阿叔,兰从母,若是干旱致河流无水,要如何应对?”
关中和河套比较干旱,以前粮食无法丰产,自从三年前有两种水车后关中和河套粮食大增,若是干旱至河流断水无法想象。
唐启阳从袖口拿出一张纸递给他说:“我们想来想去想出几个方法记下来,一是打井,首要是保证人畜有干净的水喝……”现在人口少,生态环境好,关中四面都是山,地下水丰富,打井容易出水。
嬴政接过纸张看两回后全记下,发觉几个方法很有道理。
唐启阳等他思考一会后说:“蝗灾一般是七八月出现,关中现在都种冬麦吧?”
嬴政说:“关中大米太少,自从有了水车,靠近河流的一些地改种稻。”
徐兰:“那你和相邦商量,秋天尽量种冬麦。”
嬴政点头,跟他们道谢:“谢阿叔兰从母提醒。”
唐启阳和徐兰微笑看着他,嬴政微微一笑,这是自己在夜里偶尔思念的温暖笑容。
随后唐启阳和徐兰跟他说几句注意身体的话便道别出宫。
午后,嬴政跟丞相吕不韦说唐启阳夫妻的提醒,吕不韦听后不敢大意,别人的话他可能不太信,但唐启阳夫妻俩的话很可信,两人商谈一些问题。
之后徐兰和唐启阳每天带红枣飞云出城放风,国丧期间,没有人来拜访他们。
山东六国国君派来秦国吊丧的官员陆续到来。
徐兰和唐启阳出城的时候在街上碰到的车队也多起来,便改变出门时间,两人低调过日子。
春天马上要过,太史令跟秦王嬴政和丞相吕不韦报告:今年春天雨水比往年少三成。
嬴政和吕不韦心里都有不好的预感,吕不韦等太史令退下后和赢政说:“大王,我去恳请唐君留下任大司农,如何?”
嬴政同意:“可。”三年前自己不看出,现在能看出相邦言不由衷,能看穿相邦担心唐阿叔留下会跟他分权,他会爽快同意是知道唐阿叔和兰从母这回也不会留下,他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知道。
唐启阳对吕不韦上门很意外,自己还想找个合适的时间去找他。
双方见礼后唐启阳招呼吕不韦进屋里坐下,徐兰给他们上茶后退出。
吕不韦端杯子喝两口茶后微笑说:“这制茶方法还是唐君和兰娘子传出,不韦对二位佩服不已。”
唐启阳笑说:“我们就好这些小道,相邦不要见笑。”
吕不韦连忙摆手说:“我怎么敢见笑,唐君和兰娘子所做的事足以名垂千古。”
唐启阳脸上挂着微笑:“相邦过奖。”
吕不韦说:“一点也不过奖,唐君大才,留在大秦做大司农,什么条件都好说,如何?”
唐启阳脸上不变,语气带抱歉:“我生性不喜拘束,要让相邦失望了。”
吕不韦脸上果然失望。
唐启阳看着吕不韦欲言又止,吕不韦忙说:“唐君有事尽管说。”
唐启阳又犹豫一下说:“我们现在看历史,赞扬姜太公的美名,几百年后,一千年,两千年后的后人们也会看成为历史的现在,相邦的才干毋庸置疑,只是相邦想因为君臣相得在青史上留名?还是想因为风流事记在史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