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477)+番外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所有博士到齐,也都穿着黑红相间的繁琐礼服,非常隆重。

开学仪式上,太学祭酒蔡邕致辞,刘协和张祯也勉励一番。

太学生们深受鼓舞。

随后,拜师仪式继续,刘协、张祯退往内宫。

刘协和伏寿虽说了要到太学上学,却因身份特殊,只是走读。

诸葛亮在外未回,张祯也给他留了走读生的名额。

回到日常起居的昭阳殿,刘协小心地道,“皇姐,你为何不高兴?”

张祯一愣,“我没有不高兴啊。”

刘协微微皱眉,“嗯,我说错了,皇姐不是不高兴,是没那么高兴,为何?”

他预料中,皇姐今日应该十分欣喜,结果只有六分。

张祯暗想果然是皇帝,心思很敏锐。

略想了想,道,“陛下,你有没有发现,太学生大多相识?”

刘协莫名其妙,不懂这是什么问题,“他们相识便相识,有何可虑之处?”

张祯幽幽道,“今日太学生相识,来日便是诸公朝臣相识,你不怕么?”

刘协陡然醒悟过来,张大嘴,倒吸口凉气。

怕,怎么不怕!

世家盘根错节,下一步就是左右朝堂,瓜分皇权。

父皇为何不顾群臣的阻拦重用宦官,就是为了对抗世家、外戚!

外戚也是另一种世家。

世家的阴影无处不在!

一咬牙,刘协狠声道,“皇姐,太学生,一律不用!”

张祯反问,“那用谁?”

读书识字的几乎都在世家阶层,不用就没人了。

科举也不现实。

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中采取科举制,跟察举制区别不大,毫无意义。

找来的都会是那些人。

刘协答不上来,过了会儿,仓惶道,“皇姐,怎么办?”

世家虽不是反贼,却跟反贼一样可恶,与反贼只有一线之隔。

张祯安慰道,“不怕,他们暂时翻不出风浪。”

刘协急道,“往后呢?”

反贼如疾风扫落叶,世家如温水煮青蛙。

张祯微笑道,“往后,大办学堂,广开民智,引庶民入朝堂。”

太学如后世的大学,大汉的官学体系中,还应有小学、中学。

重建太学只是第一步。

刘协无奈地道,“世家不可能答应。官位就那么多,庶民占一个,世家就少一个。”

说着忽眼睛一亮,“杀!”

张祯:“......杀不尽的,得势的庶民,会成为新的世家,对朝廷的威胁照样存在。”

刘协想想也是这个理,近乎绝望地道,“那就只能一直斗下去了!”

哪代皇帝稍弱,就会被世家掌控。

张祯笑道,“斗是必然的。生命不止,战斗不休。不过......”

刘协听出有转机,急道,“不过什么?”

张祯:“陛下请想,秦国最初治理部落,需要多少官?立国之后,需要多少官?秦朝大一统之后,需要多少官?本朝武帝开疆拓土之后,又需要多少官?”

刘协细细思量,兴奋地道,“我懂了!皇姐的意思是,只要疆域越来越大,利益就会越来越多,够朝廷和世家、庶民来分!”

张祯欣慰道,“没错,利益一致,便不会反目。”

刘协举一反三,笑道,“如果非要反目,朝廷先下手为强!”

张祯颔首。

刘协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皇姐,天下尽归汉土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到时如果满足不了世家和新世家,就只能杀了。

“哈哈!”

张祯笑得意味深长,“陛下,天地之广阔,远胜你想象。”

第414章 不捞到足够的军功,大概不会回来

太学的重建,又让京城兴起一股人文旅游的热潮。

各地名士文人都往京城汇聚,极大地促进了关中各行各业的发展。

当然了,名士文人们不会觉得自己在旅游,只会觉得自己在游学。

游学可是正经事儿,族里都得拿钱出来支持。

反正不管是旅游还是游学,关中百姓都表示热烈欢迎。

而大家对于长安的评价都有这么一句,“天子脚下,首善之都,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王允、士孙瑞等人偶尔去街上闲逛,看着往来高冠博带的名士,谈笑风生的行商,富足热闹的景象,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长安。

几年前的长安,何曾有如今的气象!

不禁叹道,“斗转星移,日新月异啊!”

见了张祯也颇多赞誉。

但在张祯心里,这才哪儿到哪儿,还早着呢。

前几日,吕布西征军和公孙瓒东征军都传回了军报。

西征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迷路。

迷路最多的依然是曹操。

不过,这次吕布无法对曹操开嘲讽,只有羡慕嫉妒的份。

因为,迷路中的曹操,竟然遇上了一支正打算南下劫掠的匈奴部落,斩首万余,俘虏五万多,牛羊二十多万头。

这是西征军目前为止最大的战事。

曹操麾下诸将,都立下大功劳,尤其许褚,使一对长锤,将那一部落的单于砸得稀巴烂。

还有典韦,一拳击倒了阏氏奔逃的骏马,再一刀斩首阏氏头颅。

张祯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曹老板天选之子。

关于此事的军报还没完,阏氏之死,曹操甚为痛惜,没有责备典韦,但下令不得杀害妇孺。

后续事宜,曹操也处理得极为妥当。

先是从俘虏中挑选了一部分充入军中,然后派出夏侯惇和程昱,率五千精锐,押送其余俘虏到冀州开荒,交给负责两胡内迁的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