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直播历代王朝开国难度对比与后续(450)
李通嗤笑一声,“也就阵仗大了点,最终还不是被陛下……”
话还未尽,他蓦然想到那可怕的天象,突然间沉默了下来。
众臣见他神色有异,也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件事,大家面面相觑,心底下却一派了然。
【王莽的这支大军可谓是气势昂扬,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目标:南阳郡。
其实准确来说,因为是南阳郡的首府城市宛城。
但此时的宛城正被刘縯的部队围困着,汉军打了几个月,宛城都没有攻打下来。
这对汉军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宛城没打下来,后方王莽的大军又来势汹汹,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人在半途截住王莽的这支大军,否则王莽的大军要是兵临玩城,那刘縯估计就得完蛋了,因为宛城内部的守军和王莽大军必定会对汉军进行前后夹击,汉军必定全军覆没。
就是在汉军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的“位面之子”刘秀登场了,一战封神!
刘秀当时带着军队驻守在南阳郡以北的城池,昆阳。
他接收到的任务就是让他带领着军队缠住王莽的大军,位汉军主力攻陷宛城夺取争取足够的时间。
这任务可真是不管刘秀军队的死活啊,因为当时刘秀在昆阳城内只有不到一万的人马。
让不到一万的人马去和装备精良的四十二大军打,这悬殊之大简直前所未有!】
刘秀:……
“朕的大哥说得对啊,谁先立皇帝谁就得挨王莽的打,这四十二万的大军其中就有十万的大军原本是镇守在洛阳的,准备与山东的赤眉军缠斗的。”
朕和大哥就是活生生的靶子啊!
邓禹满脸无言,“正是如此……且四十二万大军中还有严尤的部队,严尤对陛下您的兄长以及绿林军都非常了解。”
刘秀:?
刘秀:“严尤……对朕也很了解。”
众臣侧目:??
刘秀笑了笑,“朕当年在长安上学的时候,缺少钱财,便做起了帮别人要账的事情,当时事情闹大了,打官司打到了严尤的面前。”
啊……这……看来陛下当年确实很穷啊……
【兵力如此之悬殊,刘秀倒也没有气馁,他在琢磨着这一仗怎么打!
同时,昆阳的将领们也开始商量着要怎么办?怎么打这一仗?
值得强调的是,此时的刘秀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常偏将军,昆阳真正的掌权者是绿林军的王凤。
王凤可是当时绿林军最早的创始人,他在刘玄当了皇帝之后被册封为成国上公。
因为汉军的主力是由刘縯带领着包围宛城的,所以刘秀比谁都要上心,都要着急。然而他上心没用啊,他压根就没有话语权。
昆阳内上到王凤下到士兵们都惶恐不已,谁都不敢想象不到一万的人马能够和四十二万精兵硬刚,所以最终大家决定弃守昆阳,退守到荆州故地。
这一退,相当于准备将宛城的汉军主力往黄泉路上送。
刘秀的大哥在那里,他当然不同意,于是他就跳出来了,说“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什么意思呢?就是昆阳汉军就这么一点人、一点兵力,王莽那边又那么强悍,为今之计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守住昆阳,才能给汉军主力争取时间。
要是我们昆阳散了,也根本逃不了的,而且王莽的大军就要攻打宛城了,到时候宛城的汉军全军覆灭,我们昆阳也同样如此。
如此一来,汉军的主力、以及昆阳的小部队一灭,大汉也要灭亡了……】
刘秀冷笑一声,想到当时那些人企图逃跑的模样,就觉得心生厌烦。局势看不清楚,却非得拉着别人和他们一起沉沦。
【刘秀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有道理又如此,诸位大将大怒了。
他们斥责刘秀,你算老几啊,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常偏将军,根本没有资格来质疑我们的决定。
简单来说,刘秀再懂也没办法,他不能管,没资格管。他当时的行为属于越级了……
而面对诸位将领们的呵斥,刘秀也不生气,他笑了笑,转身就走了……
没办法,他说了不算!
但是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昆阳派出去的侦查兵急急忙忙地来报告了,说,不好了,王莽的大军就要到昆阳了。
也就是说现在就算要退守到荆州也来不及了……】
第203章
此时此刻,刘秀都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真是“时也命也……”
刘秀:“当时朕没有办法做绿林军的决定,但上天把机会送到了朕的眼前。”
邓禹笑道:“即便上天能给陛下您机会,也需要陛下您接得住机会,否则也是枉然而已。”
却非殿的臣子们皆是深以为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有能力的人。
【王莽大军的逼近就像是一把铡刀将要落到昆阳绿林军的脖颈上,眼看着逃跑不行了,绿林军们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
绿林军心想,方才刘秀不是信誓旦旦说要怎么怎么样啊,快,把他叫过来!
在这一刻,刘秀的地位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从一棵无人问津的狗尾巴草变成了大家手中的救命稻草。
四十二万大军的压境那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阴影蒙在每个人的心头,生死就在一刹那间了。
刘秀被叫回来,绿林军才刚刚骂完他,现在又有求于他,按理说正常人觉得出了一口恶气,心里得意不已。
但刘秀不会,他依旧沉稳平静,且知道军情紧迫下他也不着急,而是将昆阳的重要性以及守住昆阳的必要性、厉害关系再次强调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