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小夫郎(26)
咦?怎么好像没那么难吃?
张氏见状也吃了一块,但是很快就脸色一变,吐在了手里:“一点也不好吃。”
杨澜看了看林乔,又看了看一脸苦相的张氏,暗自发笑,看来无论是哪个时代,臭豆腐这种东西都是两极分化的。
爱吃的恨不得天天吃,不爱吃一口也咽不下去。
最后,两包臭豆腐都进了杨澜和林乔的嘴,去镇门口坐牛车的时候,车上的人都说有没有闻到一股奇奇怪怪的味道。
杨澜和林乔凑在一起,偷偷笑。
回家之后,杨澜也没闲着,他去找了祁良山,问他能不能做个手推车,中间还得留着放饼铛和火炉的地方。
祁良山一听就来了兴趣,两个人凑在一起研究了一下午。
杨澜画技一般,好在祁良山非常会画画,根据他的描述,拿着一块石炭,就在木板上描画起来。
“好了。”祁良山直起腰,将手里的木板拿给杨澜看。
杨澜一看就惊了,祁良山真是个天赋型选手,画出来的东西和后世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移动煎饼摊有六分相似!
“祁叔,你这手艺留在村里实在是屈才了。”
祁良山笑笑:“能帮上你就好。”
杨澜和祁良山商议之后,将价格定在了二两。听起来挺多的,但是他已经占了大便宜了,古代制造工艺落后,光是小推车上的四个轮子,就得一两多。
先付了一两银子定金,杨澜便从祁家离开了,他还要去铁匠家定制两个大饼铛。
铁制品更贵,他要的东西又大,一个就得一两半。杨澜手头的存款算不上多,还得留一些做本钱,最后就只做了一个。
约好三天后过来拿,杨澜踏着夕阳匆匆回到家。
接下来的几天,杨澜主要忙着找房子。
石镇的住宅租金不算贵,但是要找个环境好摆摊又方便的地方不容易。
杨澜走遍了南大街的牙行,货比三家之后,终于定下来小巷子里一所一进的院子。
经牙行的人介绍,这屋子原是一个秀才的家,后来秀才考上了举人,举家搬到了府县,院子便空了出来。
按理说,这样的屋子应该许多人抢着要。奇怪的是,这房子不仅便宜,而且三年都无人租过。
第17章 租房
托上辈子的福,杨澜见过不少法拍房都便宜的跟白菜价一样,其中的缘由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房子里有过非自然死亡。
杨澜不怕这个,但还是花了点银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明白了。
事情比他想象的要好许多,房子的原主人也就是那位举人老爷确实死了,说是做官的时候惹了大人物,全家都被砍了头。
这套房子何其无辜,人是在府县死的,却给它安了个凶宅的名。
若是普通人家也许不会受到影响,但他偏偏是个举人,因此只要是家中有要考试的人,都不敢租这套房子,生怕沾了晦气。
所以,这套房子才一直闲置。
杨澜并不在意,但还是决定回去先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张氏和乔哥儿听了他的话,确实有些犹豫。
杨澜便细细分析了房子的好处。
首先是便宜,旁边差不多大小的院子得一两银子一个月,而这间只需要800文。
其次是地段,这屋子位于南大街中心居民扎堆的地方,周围各种铺子都有,买什么都方便。而且恰好位于他们租好的摊子和书院中间,到哪里去都不太远。
最后一点也是杨澜最看重的一点,那就是周围的邻居都是镇上的普通人家,上次去看房的时候他就发现巷子里生活气息非常浓郁,很适合两个哥儿居住。
杨澜把房子夸得天花乱坠,张氏和乔哥儿见他一心想要,便没再说什么,由着他去了。
第二天,杨澜便去签了契,交了半年的租金,加上押金共五两银子。
这下他家存的钱都见底了,张氏和乔哥儿都迫切的想要开始赚钱。
花了两天时间,他们把家里的东西都搬到了镇上,张氏非常心疼后院里的小鸡,才长了两个月,刚开始生蛋就要卖出去。
两头小猪实在没办法卖,杨澜干脆赶到了隔壁林江家的猪圈里,说好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分些肉就行了。
李江夫妻两个开心的应下了。
因为卖鸡的事,村里不少人都知道了他们要举家搬到镇上去了。
搬家那天,不少人来看热闹。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杨澜都不放在心上。
倒是杨氏宗族那边安静得很,不知道是因为之前的事让他们在村里丢了大脸,还是因为断定杨澜不久之后就会灰溜溜回来,竟然一个来说风凉话的都没有。
杨澜对此乐见其成,他正好懒得理他们。
镇上的屋子几年没住人,张氏和乔哥儿两个用了三天时间才打扫干净。杨澜也想帮忙,但是他们不让,推着他去临时搭建出来的书房里。
等正式摆摊,他就没多少时间学习了,现在确实应该抓紧。
当然,坐在桌前第一件事,就是把存盘系统中的那本菜谱誊抄了出来。
为了避免麻烦,杨澜特意用了自己的笔迹,和原主的比起来更圆滑小巧一些。
花了一下午把一本菜谱抄完,第二天他就找了个借口出门,在外面待了几个时辰,回来的时候带着那,说是吴老爷送来的。
张氏和乔哥儿都没怀疑,无比的兴奋地跑去厨房研究过几天要卖的吃食去了。
这几种东西做法都是极简单的,放在后世人人都能在家里做。杨澜看了几眼,发现他们做的像模象样,便放心的去书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