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改变命运从让丈夫高考开始(176)
林玉竹立马停住了,赶紧叫来了正在厨房做饭的赵言书。
然后两人终于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自己领奖的画面。
别说,还挺奇怪的。
虽然林玉竹对自己那僵硬的步伐和笑的像傻子的样子有些不忍直视,但还是特别开心。
赵言书也一样,难得紧张的屏住了呼吸,一直到播放到了下一个新闻,才缓过来。
这时一旁的书瑶高兴喊道:“爸爸妈妈是你们,我又在电视上看到你们了!”
林玉竹和赵言书听后对视一眼都笑了。
不过她这会儿心里有些遗憾,如果有录像机就好了,可以把今天这新闻录下来,以后等她老了也可以和别人吹,看,自己也是上过中央新闻的人了。
……
第307章 上班路上
家里安了电视后,最高兴的就是书瑶,因为他们家的是彩电,比黑白电视机有趣多了,所以现在书瑶和顾京墨放学之后都把写作业的地方换到了他们家。
两人一起写了作业后,再看会儿电视,然后顾京墨再回家。
赵言书和林玉竹平时也都是边吃饭边看,赵言书其实也挺喜欢看电视的,只不过他一般不和书瑶抢,有时候书瑶看儿童喜欢的节目,他也会跟着看。
不过林玉竹规定了书瑶的睡觉时间,不让她熬夜,不然就不让她看了,书瑶为了看电视只能乖乖听话。
而赵言书虽然喜欢,但不上瘾,甚至为了省电,他都不会主动打开电视。
林玉竹不知道他省这几毛钱够做什么的,说了几次没用。
没办法,后来只要看他不忙了,她都会主动把电视打开,赵言书一般就会乖乖去看。
其实因为这年代电视稀缺,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买的上的,所以一般只要有一家买了,附近邻居都会过去看。
但他们这一片,因为都是独门独户的院子,能住的起的都是家里条件不差的,所以有好几户人家都有电视的,加上林玉竹他们又是新搬来的,和大家都不熟,所以也没人要上门看。
倒是让他们免去了不少麻烦。
说远了,回到买了电视的第二天,因为报纸和电视的发酵。
这次“京城十大杰出青年”的评选活动也被不少人都知道了。
不过最让林玉竹没想到的是,她在坐公交车上班时竟然被认出来了!
林玉竹现在每天还是坐公交车上班的。
其实搬了家之后,她到单位的距离已经近了不少了,骑自行车差不多也就半小时就到了。
所以刚搬过来时,赵言书就提议要把自行车让给她骑,他自己学校就在这附近,走过去就行。
结果林玉竹直接就拒绝了!
一是她觉得骑自行车太辛苦了,虽然不远,但她家的这个自行车是二八大杠,她这小身板骑着多累啊!
再有骑车的话夏天时还行,冬天太冷了,还不如坐公交车舒服些呢。
而且搬家后他们附近就是公交站,有好几趟车,出行也特别方便。
赵言书听她这么说,也就没在坚持。
而今天也一样,林玉竹和往常一样的时间出门上了车。
这个时间坐车的大多都是赶着上班的。
林玉竹运气不错,刚上车时还有空位,等到下一站就坐满了,后面上来的人只能站着了。
不一会儿车里就挤满了人,大家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开始聊天。
不知道谁提起了“京城十大杰出青年”事。
当即就有人附和道:
“哎呦,我看了那些选上的人了,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啊!”
“是啊,最大的才30岁,我30岁那会儿还没当上小组长呢,那些人咋那么厉害!”
“不厉害能选上?京城这么大一共就选十个,可不得挑最厉害的。”
这时一位大姐突然说道:“可不嘛,我有个侄女,是人民医院的护士,她说那个李医生在他们医院可出名了!”
“真的假的?”
第308章 群众的议论
“呦,你还认识啊,快和我们说说,他咋出名了?”
大姐看着周围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自己,心中暗自得意,也不卖关子,说起了自己听到的消息。
“听说这个李医生是出生在医生世家,祖上还出过御医呢,他爷爷,他父母都是中医。
他从三岁起就和家人学医,只不过前几年中医不受待见,于是他又改学了西医,18岁就进了人民医院,没几年就升了主任。
刚进去那会儿就因为太出色被各个科室争抢,他自己也争气,会那什么中西医结合,治了老多人了,听说要不是他年纪小,还能升的更快呢!”
“哎呦,那他可真厉害啊!”
“是啊,这个李医生我也听说过,在人民医院可出名了,不少人都特地过去找他看病呢。”
“真的啊?那赶明儿我也去看看,我这腿风湿,一到下雨阴天就疼,不知道他能不能治。”
刚才说话的大姐听他这么说,就忙开口道:“哎呦,人家李医生是啥心内科啊,管心脏的,你这腿可不行,你这得去骨科,正好我侄女是骨科的,等我回去给你问问。”
“哎呦,大姐啊,那就麻烦你帮我问问了,不然我这腿疼起来是要我命了。”
“放心,交给我,我侄女说他们科室也有几个不错的医生的,还有前几年平反回来的老大夫,医术没的说!”
“哎呦,那可太好了,不过你侄女也挺厉害,在第一医院当护士,多大了?结婚没?我跟你说,我有个外甥……”
大姐看她又成了话题中心,脸上再次露出得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