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改变命运从让丈夫高考开始(213)
但怎么说呢,只要有了规章制度,以后处理起来就更方便了一些,可以想象到,之后在这方面的乱象肯定也会少了不少。
所以领导很满意,刘局长也特别高兴,
对于提出这个建议的林玉竹,不可避免的再次受到了关注。
本来之前期房工程的实施,就让大家对她有了印象,甚至之后又破格升职,再又有捡漏获得荣誉的事,让大家都对她印象不错。
也认可她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有了现在的成就。
可这次政策的提出,让大家看到了,她不只运气好,想法也很快,能迅速解决领导提出的问题。
这样的干部是领导最喜欢的。
所以大家对林玉竹的印象更深了,连之前怀疑她不认可她觉得她有今天都是靠运气的人,这次也认可了她的能力,也为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林玉竹目前还不知道这些。
政策落实后,之后的事就让董丽丽和杨海洋去跟进。
她则和刘局长他们就房管局后续的发展做出了安排。
因为私人企业的发展,加上单位人员不足,刘局长接受了林玉竹的建议,接下来会逐渐减少租房卖房这个业务,着重变为房屋管理。
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慢慢转变。
毕竟现在就算房管局做的再不好,也有一个私人企业比不了的,就是他们是免费服务的,而且是国家单位,靠谱正规,老百姓也放心。
所以目前来看,短时间内这个业务也还会做下去。
……
第370章 实习
等林玉竹忙完工作这一摊子事之后,就听顾卫东说新店已经开起来了,还是连开两家,分别在京城不同的方位。
不过可能是知道她前段时间工作忙,这次找房子也没用她帮忙,是顾卫东自己找的,店铺因为资金不足也没买下来,就是租下的。
林玉竹休息的时候去看了看,目前店铺都已经开起来了,也雇了人在看着。
顾卫东现在几乎不在店里长待,他在三家店中间重新租了个大库房,平时经常待在那里,哪个店卖的差不多了,就会去送货。
林玉竹看他安排的很妥当,也放了心。
目前生意步入正轨,两人商量着要慢慢往周边城市扩张。
只不过因为人手和资金不足,这些还得慢慢来。
顾卫东也在林玉竹的建议下在这段时间申请开了公司,这样以后不管开多少店铺都统一管理,最重要的是还得招个财务,专门处理税务问题。
这些林玉竹都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不然后世她看了那么多偷税漏税的,可不敢挑战国家法律。
电器店的事林玉竹没管太多,一般只是给些建议,具体的还得顾卫东来决定和实施。
她相信他的能力,也不想参与太多。
最近赵言书也很忙,年后就是大四最后一学期了,虽然课不多了,但学校安排了实习。
这年代虽然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但仍然需要先在大学期间参与实习,以获得实践工作经验。
不过好在这会儿的实习单位也是学校统一安排的,不需要自己找。
说起来对他们也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获得实践经验,以后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所以也是难得的机会。
不过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本来林玉竹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赵言书不太会人际交往,怕他去了实习单位后会不适应。
好在这么长时间的代课让学校对他很满意,基本已经确定毕业后可以留校了,所以他直接在本校实习。
至于他宿舍的其他人,周英豪在政府单位,吴达则回了他以前工作的药厂。
这两人都是家里使了力,不出意外两人以后就会留在实习单位工作了。
至于郑军,他和高兴文去了报社,剩下的徐明宇,学校根据他的意愿让他去了京大附中实习。
除了他们,赵言书班里的同学也各自有安排,大多数实习单位都是尽量根据学生各自的意愿安排的。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学府,他们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而从实习开始,赵言书虽然不用上课了,但需要教学的课程多了很多,也没有比上课清闲多少。
好在他之前已经有了经验,再加上是在熟悉的地方,所以林玉竹也没太担心。
这学期,她也继续去人大上课,老师还和以前一样,每次讲课都讲很多,回去后再用一周的时间慢慢消化,如果实在不懂的再去问赵言书。
生活就慢慢的步入了正轨。
可就在这时,又出事了!
第371章 “孝顺”的女儿
这次出事的不是林玉竹,但也和她有关系,是远在大西北的林家宝。
林家父母自从和林家宝一起去支援大西北后,林玉竹觉得京城的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当然,她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时不时的还会在单位露出一抹思念和担忧。
在同事问她原因的时候,就会说起林家父母的事。
所以现在单位不少人都知道林玉竹有个重男轻女的亲生父母,为了陪儿子,竟然跟着去了大西北,让作为女儿的林玉竹很担心。
但也没办法,作为“孝顺”的女儿,她只能多给他们写信,寄些东西过去,关心他们的生活。
当然,林玉竹也不是只是说说的,写信是经常写,几乎一个月一封,写啥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知道她写了,她关心父母。
而东西也没少寄,当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虽然她不差钱了,但还是不打算花在林家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