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改变命运从让丈夫高考开始(301)
“还行,你姐夫找了认识人,因为我们这属于高档货,用料好,卖的不错,就是有一点,包装有些简陋,有一点趁不上价格,那些拿货的都说了,包装要是好点肯定会涨价。”
林玉听她这么说就放心了,“那塑封机的事有消息了吗?”
“有了。”二姐说起这个也笑了,“本来还想去告诉你一声呢,塑封机已经买了,你二姐找人从南边买的,还没运回来呢。”
“真的啊?”林玉竹听了也放了心,“买到了就好,我还想着要是还买不到我就找人帮着问问呢。”
“费了可大劲了,这玩意不好买,不是专门搞食品的也不会生产这玩意,问了很多家,总算是买到了。”
“买到了就好,有了塑封机,以后包装好了,价格应该能上去了。”
“是呗,就是产量还上不去,现在这个小厂房就这么大,人已经是最多了,每天顶天也就这些量,想扩大有些难。”
林玉竹见状看了看,厂房里的工人目前分了几批,有揉面的,有烘烤的……各司其职,把整个厂房占的满满的,的确是放不下了。
“那房子里呢?”
“那里也有工人,两边做不同的糕点。”
林玉竹没想到房子里也有人在干活,这么看这边的确是不够了。
“那隔壁呢,实在不行在那边院子里也再盖个厂房?或者把两边房子都拆了重新盖个大厂房?”
第523章 人工和机器
隔壁原来是是孙家的房子,后来被他们买下了。
“隔壁倒是可以,就是现在那屋子有几个工人在住,顺便晚上也会帮着看着些材料什么的,到时候我们看看把院子利用起来就行了。
拆房子就不必了,工程太大,也费钱,再说了,你姐夫也说了,这里是村里的住宅用地,以后就算要开大厂子也没办法在这的,到时候还是得搬走。”
林玉竹听了点点头,“那也行,总比现在强,而且之前咱们想的也是把这里当个过渡,先按目前的销量做着,等以后规模大了,咱们也赚到钱了,再换个大厂房。”
“这倒是。”二姐皱着的眉头也松开了,“是我长得太远了,钱还没赚到就考虑起来厂房的事了。”
林玉竹听了这话也笑了,“你这是未雨绸缪,挺好的。”
说到这里又问道:“对了,刚刚听你说起工人,我刚看到里面好几个都挺眼熟,是村里的人吧?”
“对,我们来这砌厂房的时候,按妹夫说的先去找了村长,他帮了不少忙,听说我们是来开作坊的就问我们招不招人,村里有不少人没工作。
我们想着反正都是招人,就在村里招一些也好,还能打好关系,于是就筛选了一些招了进来。
不过也没全在村里招,剩下的还有几个是外地的,就是住在隔壁那些。”
林玉竹听了点点头,又想到刚刚看到的工作流程,几乎全是人工,有些皱眉。
“这些做糕点的流程不能用机器做吗?”
二姐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么想,摇了摇头,“怎么会?哪有这样的机器?机器能帮着和面吗?”
林玉竹默了默,心里想着,怎么不能?肯定有啊,不然等以后产量大了,也不能都靠人工来吧?
但她想着这会儿应该还没有这样的机器,于是也没继续纠结这个话题。
只是道:“我就是想着如果能有机器就好了,不止方便,还不累,做的肯定也更好,毕竟不管是和面还是放调料,人做的话肯定不是那么准确一致的,做出来也会也差别的吧?”
二姐点点头,“差别是必不可免的,但我会严格盯着,就算有差别也不会很大。
再有就算真有你说的这种机器也肯定不便宜,花个几千上万甚至好几万的钱买个机器就为了干人可以干的活,也不值钱了,都能雇多少人了!
我知道你可能感觉他们一直这么和面有些累,但我也不是那种周扒皮,干一会儿就会让他们歇歇的,还有好几个换工的,放心,不会累到的。”
这时候旁边的干活的人听到了两人的谈话也笑着道:“是啊,老板娘放心,我们不累的,平时在家也这么干,现在能挣钱,已经很好了。”
“是啊是啊,我们不累的,如果真有了那什么机器,那我们岂不是挣不到钱了,幸好没有。”
林玉竹听了这些话终于沉默了。
她现在也明白了自己哪里想的差了,在她看来可能机器更方便,节省不少人工。
可在二姐甚至这些工人眼里,花大价钱买机器纯粹是浪费。
人工物美价廉,招了人来做,厂里省了钱,工人赚了钱,岂不是两全其美。
那为啥还要用机器啊?
林玉竹恍然大悟,对啊,这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人工,也就是廉价劳动力。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挑选工作的权利,有的做已经不错了,怎么会嫌弃累?
所以她的想法才显得这么格格不入。
还是时代不同啊!
第524章 送货问题
想到这里,她就没再提这事,转而问起了别的。
“二姐夫去哪里了?”
“他去送货了,因为卖的还不错,现在只要做好晾干了包装好,他就得赶紧去送。”
“哦,那用什么送?”
说到这个,二姐又叹了口气,“他买了辆二手三轮车,用这个送。”
“三轮车?这多累啊,二姐夫一个人送货?能骑动吗?”
“骑不动也要骑,刚开始我们租了个牛车,但进城不是很方便,也慢,后来才换了三轮车,就先用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