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改变命运从让丈夫高考开始(85)
给赵母气的啊,骂了一次又一次,连儿子也一起骂了,也没用。
赵父也整天叹着气,他当然也想买,赵母这一番动作没他的同意是不敢的,但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没工作了,在家底气也没那么足了。
这些年他看似说一不二,其实都是因为儿子们孝顺,如果逼急了,他怕老大老二也像老三那样对他们寒心了。
所以到底没敢闹。
总之这事就这么算了。
反而在乡下的赵老四听说后,还特地写了信回来。
据说赵母看了信都哭了,因为信上赵老四不仅没怪她,还特别通情达理的说不用买,不能让家里拿出那么多钱给他一个人用,他要自己考上大学名正言顺的回来。
还劝父母别和大哥二哥两家人置气,一家人就是要和和睦睦的才好。
这一番“通情达理”的话,再对比老大老二的做法,赵父赵母心里难受极了,对老大老二两家就更不喜了。
在家天天鼻子不是眼睛不是眼睛的,干啥都骂骂咧咧的,话里话外就她小儿子最懂事,最为父母着想,而他们眼里只有钱,让人心寒。
这话老大老二听了能不难受吗?
只是碍于没分家,也没说什么,只不过心里到底是留下了疙瘩。
毕竟这么多年他们工资全交,不仅听话还孝顺,甚至对于下乡的弟弟,也颇为照顾,每个月雷打不动的汇钱过去,就怕他过不好,结果付出这么多就得了个寒心的评价。
这让他们也挺心寒的。
只不过目前大家还住在一起,也没分家,房子在赵父名下,就先这么过着吧。
而赵父赵母却不知道他们的想法,看两儿子还和以前一样听话后脸色才好了点,觉得自己还是家里的权威,也松了口气。
殊不知,他们这一闹已经把两儿子的心越闹越远了……
林玉竹听了赵家这一场大戏也挺唏嘘。
没想到这辈子赵父赵母偏心的这么早就表露出来了。
要知道上辈子可没这样。
上辈子他们没搬走,那一家人都齐心协力对付他们了,等终于把他们逼走后,一家人过得别提多舒心了。
后来听说也因为赵家父母偏心小儿子一家而闹了几次,特别是后来老四娶了二婚的媳妇,那人也是个精明的,把家老两口拿捏的更偏向他们了。
慢慢的,赵老大老二两家受不了提出分家。
赵父赵母本来不同意,最后也是听了小儿媳的劝才同意的。
不过分家可以,他们要跟着老四一家过。
这本来没什么,毕竟老两口愿意跟谁跟谁,其他两房也乐的省心。
结果等分房的时候,赵母却说家里的房子正好一家分一间房,客厅分给老两口。
这么一分听着挺公平,可仔细一算,老四一家竟然分了三间房,除了两人住的,加上老两口的,还有客厅。
老两口年纪也大了,等他们一走,房子不都是老四家的了?
第149章 赵家生孩子困难
赵老四两口子打的主意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老大老二两家当然不愿意,看父母说不通,一直偏心老四,干脆各自叫上了岳家过来好个闹。
最后闹的挺难看的,最终兄弟三个勉强答成一致。
三个儿子加上赵家父母每家分一间房,多出的客厅还是分给了老四,但相对而言,家里的钱他们就少分了点,相当于用钱把房子买了去。
至于赵家父母那间房子,以后老两口愿意给谁就给谁。
分家的事这才勉强定下来。
不过分家之后,可能是寒了心,老大老二两家和老两口也没那么亲近了。
不过老两口这些年到底存了一些钱,加上还有一间房子,大家该孝顺还是孝顺,还经常让孙辈去讨好两人。
特别是赵老二家,经常让赵继祖去亲近老两口,作为赵家唯一的大孙子,老两口也经常偷偷给他塞些好东西,可谓是从他们手里得了不少好处。
让老四媳妇气得不行,但也不好说什么,总不能拦着老两口不让他们和孙子亲近吧?谁让她没生个儿子呢。
而赵继祖也被教育的来者不拒,甚至心中把整个赵家都当成他的了。
毕竟赵家他这一辈,亲生的只有他这一个男娃。
是的,在这年代家家户户都生好几个孩子的社会环境下,赵家除了赵言书这个养子,其他每房只有一个孩子的确挺少见的。
要知道计划生育是从八十年代才开始的。
他们想生前些年是随时可以生的。
而赵家也不是不想生,事实上赵母一直催几个儿媳多生些孩子,特别是老大一家,毕竟他们家就一个女儿。
而赵大嫂也一直想生,但前世一直到最后也只有雪梅一个。
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所以赵大嫂特别恨林玉竹,特别是在她怀二胎又生了儿子后。
至于二嫂也一样,二嫂其实和大嫂结婚只差了一年,但却只比林玉竹早一年生了孩子。
听说二嫂那几年也不太好过,结婚好几年肚子都没动静,让她在家里一直抬不起头来,直到后来生了儿子才敢在赵家直起腰。
之后也不是没想再生,但同样也没生出来。
赵老四那也一样,吴春妮当年生了儿子没活下来后,也是想要再生个的,但一直到离婚也没生出来。
所以林玉竹有理由怀疑赵家可能有什么遗传疾病。
不然为啥每家怀孕都这么难!
想远了,在林玉竹的记忆中,上辈子赵家两个儿子虽然对分家不满,但到底还是孝顺的,又住在同一个大院,所以老两口日子过得一直都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