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109)
而柳氏见她这般,伸手摸了摸她的头,笑道:“好吃,很好吃。”
这种新鲜的吃食,还是第一次出现,她这是上辈子积了福,才能吃到。
她心里欣慰,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但不管如何,她都是高兴的。
“好吃就行,等有时间,就可以让徐婶子批量生产了,到时候咱们家又能进一笔银子。”
豆腐干虽是小众食品,但是做出来的流程繁杂,到时候卖出的价钱肯定高一些。
再者,这东西耐放,到时候完全可以卖到其他府城。
“我要跟三姐学做生意,赚银子。”
听说要赚银子,苏锦笑来劲了。
赶紧把嘴里的豆腐干填到肚子里,接着支支吾吾的说道。
苏锦夏听她这么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好,等下次去镇上,就捎着你一块儿去。”
六丫想跟着去,苏锦夏巴不得呢。
所以六丫这么说,她连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下来。
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 留下银钱
“哦,对了,娘,我看这地里的麦子快熟了。等过一段时间,咱们家先买两亩地吧。”
现在六月底,再过顶多十天,地里的庄稼就能收割了。
收割完了之后,紧接着就开始秋种。
要是等现在买地正好能赶上秋种。
“好,这件事交给我就行了,你就不用操心了。”
听三丫说要买地,柳氏立马就点了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柳氏知道地的重要性。
有了地,这生活才能有保障。
不过,这买地的事,她来就行了。
到时候找个中人问问就可以了。
三丫已经够忙得了,她能办的事,一定不能让三丫来插手。
而苏锦夏见柳氏把买地的活计揽到自己身上,笑了笑道:“等过两天,府城就有人来村里拉淀粉,到时候他们给了钱,我再把钱给你。”
现在她手中的钱不多了。
这几天每天县里都会往这边送玉米。
钱都是她出的,还是上一次去青山寨治病得来的。
已经不多了。
期间,柳氏不是没有问过这钱的来由。
不过苏锦夏都以‘赊账’二字给打发了,末了,还时不时的听柳氏夸人家丰满楼的好。
“恩,好。”
这次淀粉的生意,柳氏知道。
能挣不少钱。
所以听三丫这么说,她倒是没说什么。
点了点头之后,好像又想到什么,张口道:“到时候人家给了钱,别忘了把欠丰满楼的银子还上。”
“哎,我知道了。”
听柳氏这么说,苏锦夏自然信誓旦旦的答道。
转头望向窗外,看了一眼杂物间,“娘,杂物间今天上午你收拾出来了吗?”
“还没有,瞧我,把这事儿给忘了。”
今天上午她出门到村长家门前乘凉做新衣去了,倒是忘了收拾杂物间。
“先吃饭,吃完饭再收拾。”
这小事,不急,吃完饭,歇一会儿,也不晚。
吃过饭后,一家人便睡个午觉。
柳氏睡不着,就去了杂物间收拾被子。
可刚出去了一会儿,柳氏便跌跌撞撞的跑到屋里。
浑身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苏锦夏见她这般,赶紧下炕,问道:“娘,你咋了?手里拿的啥?”
柳氏这般情绪,就是激动的。
而她激动的原因,大约就是她手里拿着的信封。
苏锦夏一眼便扫到了这个信封,便问道。
在她开口问话的时候,这时,柳氏终于喘了一口气。
“钱……”
钱?接过柳氏递过来的信封,苏锦夏打开来,抽出一张纸。
那张纸是一张盖了官印的银票,整整两千两。
把银票抽出来之后,苏锦夏又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来。
纸上只写了两个笔力遒劲的字——‘报酬’。
报酬?
既然是报酬,还是从杂物间里拿出来的,想必是赵子祁留下的。
没有到这人倒是恩怨分明。
这钉是钉铆是铆的态度,倒是让苏锦夏欣赏。
“这应该是赵子祁留下的,娘,你先收起来吧。”
两千两这个数目的银子,像柳氏这般的村妇,看到了能有如此反应也不奇怪。
不过柳氏能认得这是张银票,还是两千两的。
这一段时间认的字倒是没有白费。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愧于心
“收起来,这……”
两千两银票,收起来。
柳氏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这么多的银票,她怎么收起来啊。
一时间,柳氏有些手足无措。
“娘,这是赵子祁报答咱们家的,你就收起来吧。他人已经走了,这钱可是还不回去了。”
柳氏不愿收这个钱,苏锦夏是看出来了,不是因为这钱太多。
而是因为她觉得这钱,她不该收。
只不过让人家住在家里几天,给人家抓了几服药而已,就拿人家这么多钱,估计她是心里过意不去。
“那……那好吧。”
既然三丫这么说了,她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想了想,就打算收起来。
可是想到自己在赵子祁临走前,非要拉着人家给人家盘缠的事,柳氏的耳根就不自觉红了起来。
这孩子倒是个有钱人,她拿钱给人家倒是多此一举了。
不过,她不愧于心就好了。
想了想,柳氏也就释然,找了一个小匣子,锁了三层锁,才把小匣子给放个隐秘的地方。
这钱,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能拿出来花。
——男主分割线——
“什么?在这里养兵?”
离开苏家村的赵子祁哪里也没有去。
出了村子直奔大青山。
山寨里,在和自家大哥庆祝了一番大病初愈之后,两人便去了青山寨的临时书房。
书房里此时有三人,一个赵子祁,一个手持羽扇,身穿一身道袍,蓄着长须的男子。
那男子很是清瘦,大约有三十多岁。
此刻,他真闭着眼凝神,就连赵子祁此刻这么大声,他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
而坐在另一侧的是一个身穿白袍的男子。
男子二十岁左右,长相颇为俊美。
薄薄的丹唇,飞入两鬓的长眉,高挑的鼻梁,一双淡漠的双眼。
头上的长发只用一根白玉簪轻轻挽起,整一个人给人的感觉,只有四个字,温润如玉。
此人名叫赵瑾,是赵子祁的哥哥。
“此地距乌尔汗三府之地,距京城五府之地,背靠云岭山脉,着实是个养兵的好地方。”
见自家弟弟这么震惊,赵瑾脸上却很是平静。
不过这种平静只是表面上的,殊不知,当初他收到四皇子密信的时候,和他般一样的震惊。
“既然阿然已经做了这个决定,那我们就照做吧。骆先生,你说呢?”
听到养兵这个消息,赵子祁也不过震惊了那么一下。
很快就恢复正常,又听了赵瑾的解释,遂点了点头,
转而看向骆思远,开口问道。
名叫骆思远的,就是那人穿着像道人一般的男子。
此刻听到赵子祁的话,他缓缓睁开了一双细暇却迥然有神的眼睛。
手持羽扇,摇了两摇,才呵呵一笑,道:“这个主意是我出的,决定是他做的。不过,最后执行的人却是你。”
说完,骆思远没看赵子祁已经黑掉的脸色,又接着闭上眼去。
而赵子祁咬牙恨恨,却没有跟他一般见识。
看向赵瑾道:“这事想必大哥和骆先生已经有了决议,接下来还要怎么做,还请大哥明示。”
正文 第二百四十六章 提前准备
“先把漠北的两万散兵分批迁移过来,然后再慢慢招兵买马,这个过程急不得,一步步来就好。”
听赵子祁问,赵瑾沉思一会儿,缓缓开口说道。
好看的眉眼轻皱,扫了一眼,闭眼凝神的骆思远,从书桌上拿起一张折子递给赵子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