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250)

作者: 独步阑珊 阅读记录

牧州府有点远了。

“范先生的才学值得他们俩继续跟着。”

就知道柳氏早晚会问这件事,现在都过去好几天了,柳氏能憋到现在才来问她,已经算是不错了。

所以听她问,苏锦夏便简单回了这么一句。

这一句话,柳氏听在耳朵里,有些懂,也有些不懂,遂看向苏锦夏。

“不管日后六丫和四郎的路该怎么走,这时候能多读书就多读书。四郎以后能走仕途,有范先生在,以他的能力和身份,这条路,四郎走得不会那么辛苦。”

“要是不走仕途,多读书看看眼界也是好的。娘总不会把四郎拘在这苏家村一辈子当个庄稼汉吧。”

听苏锦夏这一番话,柳氏若有所思,好在她不是那么腐朽的人。

过了半晌,才缓缓开口道:“是不该拘着他,好男儿志在四方吗?只是我有点儿舍不得这里。”

既然六丫和四郎要去,那她一定是要跟着的。

在柳家屯和苏家村生活了三十多年,突然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去府城生活,柳氏有些怯怯的。

对于柳氏这种想法,苏锦夏不是不理解,劝道:“去一个新地方生活,一开始谁都不适应,等过一段日子,慢慢就好了。”

“本来这次去牧州府,让我二姐也跟着去好了。苏家村毕竟是村里,以咱们家的条件,也给我二姐说不上什么好娘家,不如你带她去府城看看吧,说不定还能遇上一段好姻缘。”

正文 第五百八十四章 突刮大风

“恩,这件事,我会跟你二姐说的。”

听苏锦夏这么打算,柳氏想了想就点点头,这事听她的准没错。

“辛苦你这丫头了,家里的事,不管大大小小都让你操劳着。”

沉默了一会儿,柳氏突然就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一说完,连着叹了两声气,“都是娘拖累你们。”

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好的,只是她立不起来,以致于现在二丫的婚事还拖着,还时常遭受着别人的指指点点。

“娘这说的是啥话,咱们是一家人,哪里还有什么拖累不拖累的。再说了,也没多累,你看咱们家现在基本上什么也不用做,还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见柳氏的情绪突然低了很多,苏锦夏淡淡一笑,安慰着她。

被苏锦夏这么一安慰,柳氏轻轻地拍了拍她的额头,摇头失笑,“你啊,就是个混不吝的,长着一张小嘴,尽讨人欢喜。”

说着,柳氏就笑了起来,看起来心情轻松了不少。

见此,苏锦夏也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越来越忙。

柳氏几乎每一个集,都要去镇上跑一趟。

各种年货都往家里搬。

今天过年是他们一家人第一次单独过年,加上人多,家里也有了银钱,柳氏往家里买了不少的东西。

光是干果点心和蜜饯就买了好几十斤。

红灯笼买了好几十个,苏锦夏打算把院子里,扯上一排绳子,把红灯笼给挂上去。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二,柳氏就开始和面,打算蒸过年的馒头。

往年都是蒸的是窝窝头,今年全都是白面馒头。

馒头蒸了三竹筐放在杂物间盖好,这么多馒头,能吃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整个村子里上午鞭炮声就一直没有停过。

这一天苏锦夏忙活完家里的事,就去了作坊。

作坊里今天不上工,不过苏锦夏还是让村长让大家伙来了。

因为今天是给大家分红。

这半年,淀粉作坊除去一切的开销,其实并没有挣多少钱。

苏锦夏昨天晚上和苏云康算账算到半夜,这一通算下来,除去成本和盖淀粉作坊的钱,一共是赚了六千四百三十一两银子。

除去苏志山的两层,又拿出一层给六百多两银子,苏锦夏又自掏腰包添了一些,大约每家每户分到了六两银子。

银子一排排放在桌子上,由苏云康记账。

谁拿走一份,谁在纸上签个字。

六两银子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一拿到钱,每个人脸上都喜不自胜,高兴的手舞足蹈。

不过更多的是对苏锦夏的不尽感激,每个人领到钱之后,多是对苏锦夏的感恩戴德。

对此,苏锦夏只是淡淡回了一个笑容。

其实心里也是替他们高兴。

发完银子,一上午就过去了。

回到家中,吃过午饭,苏锦夏本来想去杨翠家看一看。

前些日子,她已经替杨翠的爹看过腿了,如今他还在吃药,这吃了有半个月了。

是时候该去看了看。

可是人还没有出门,外面就刮起了大风,大风刮的昏天暗地,苏锦夏时不时还能听见屋顶上有砖瓦往地下掉摔破的声音。

正文 第五百八十五章 算我请客

大风刮了整整有两个时辰,来的时候特别急,去的时候也特别急。

大风走了之后,只留下一地惨败景象,院里的砖瓦掉了满地。

“这是什么鬼天气,突然的就来了一阵大风。”

望着满院的疮痍,柳氏出了门,抱怨着。

接着望了一眼碧蓝如洗的天空,便不说话了。

拿起扫把,吩咐着一家人开始清理院子。

房顶上的砖瓦掉了不少,不过好在淀粉作坊里还有两车青瓦没有用,陈洪斌就带着陈一鸣和陈二虎去作坊里拉了一些回来。

回来之后,苏锦夏就问道作坊里的情况,听陈洪斌说,苏志山正带着人在修葺,苏锦夏便放心了许多。

见院子里收拾干净,柳氏就叫着侯氏就包起了饺子。

今天过小年,饺子还是要吃的。

趁他们都在忙活的时候,苏锦夏去了一趟杨翠家里,给杨远山扎了几针,回到家之后,饺子也被下好了。

隔天,腊月二十四。

柳氏拉着侯氏驾着马车去了一趟县里。

买了一车的青菜囤在了地窖里。

这些买回来之后,准备过年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

下午的时候,柳氏就开始忙活着炸鱼,炸酥肉,准备留着过年。

刚动手,淀粉作坊里的小袁和山子就领着两个丫头,刘大花和刘二花回来了。

“怎么样?焦氏被抓起来了?”

一看到这两个丫头,苏锦夏就想起来前两天,她吩咐的事。

没想到这焦氏竟真的开始卖孙女了。

“三姑娘料事如神,焦氏今天一大早腿好了一些就去镇上找了人牙子。一个姑娘卖了二十两银子,这是卖身契。”

“焦氏卖她俩的时候,我守着,山子去县衙报的官,到了衙门,我花了点钱,好不容易见到了县老爷。跟他一说情况,他就跟我说,让三姑娘放心吧。”

听苏锦夏问,小袁看了山子一眼,接着走上前来,把此事简单的说了一下。

他说完,苏锦夏点了点头,道:“这几天辛苦你们两个了,这些钱,你们拿去买个小酒喝,算我请客。”

这两个人这几天没有白天黑夜的守在刘家村,虽捂得严实,可也是冻坏了。

见他们俩把事情完成的这么好,苏锦夏也大方从怀里掏出备用的荷包扔给了两人。

里面放了十两银子,算是给奖励他们。

在这一方面,苏锦夏一向的大方。

两人得了奖赏和苏锦夏的夸奖,自然很是高兴,收下钱,两人就开开心心的走了。

两人一走,苏锦夏就把刘大花和刘小花两人的卖身契给扔到了火盆里,然后叫来阿婉和阿鸢烧水给两个人洗澡,又去找了苏锦笑两件不穿的衣服给送了过去。

接着又让陈一鸣去厨房让侯氏给两个丫头做了两碗面。

“你们两个先在这里住上一晚,明天我让人送你们俩回家,你们要是不愿意回家的话,那就去柳家屯找你们姑姑。”

见两个小丫头吃完饭,然后还要起身端碗。

苏锦夏把人给拦下,跟她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