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320)
“恩,我知道了,那天我肯定送两个丫头一个大礼的。”
这是典型的有了孙女,忘了徒弟。
突然听到自家师父这一句话,苏锦夏感觉她这是被自家师父当头打了一棒。
这一棒还没有打完,又听到自家师父纠正道:“不是一个大礼,是一人一个大礼。”
“是,一人一个大礼。”
瞬间,苏锦夏一口气提在胸口,提不上来,又咽不下去。
但是又不好发作,只好强忍着笑道。
“那我就先走了,家里还有事。”
见自家师父终于是满意了,苏锦夏便提出告辞。
听她这么说,聂郎中只瞥了她一眼,挥了挥手。
见此,苏锦夏便灰溜溜的走了。
回到家中的时候,宋春雨和苏六娘已经做好了饭。
吃过饭,苏锦夏便让苏六娘和赵小草带着两家人去了作坊那里。
她则留下继续做吃的。
不过做的不是面食了,而是小吃。
“今天咱们做各种小吃。”
华夏小吃博大精深,各类小吃层出不穷。
不过今天苏锦夏交给杨翠的是三鲜豆皮、肉夹馍、老凉粉。
材料,苏锦夏早已经备好了,操作过程,苏锦夏也写了下来。
所以一下午,苏锦夏只坐下来,等杨翠做好了,她来品尝。
她觉得好了,才会点了点头,让杨翠做下一样。
别看是三样小吃,杨翠做了整整一下午,苏锦夏才勉勉强强满意。
“明天歇一天吧。”
一连做了三天,苏锦夏自己都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所以见杨翠累成这样,便打算放一天假,休息休息。
“好。”
听苏锦夏这么说,杨翠点了点头,应下的十分爽快。
说实话,要是再来一天,她非得累死在厨房不可。
本觉得做这些东西一点儿都不难,谁知道都快要累死人了。
正好明天三月初二,她还能在家里帮她娘准备一下,后天她哥到后姚沟下聘的东西。
待杨翠走了,苏锦夏把剩下的吃食,给各家送了一些,又给淀粉作坊那里送了一些。
正文 第七百五十五章 改了主意
三月初三是个好日子。
这一天,杨铁牛下聘,也是村里学堂开学的第一天。
因为这间学堂基本上算是免费,再加上最近村里每家每户都不差钱,所以来上学的孩子很多。
因为是第一天开学,苏锦夏也愿意讨个彩头,所以给每个来上学的孩子配送了一套笔墨。
从学堂回来,苏锦夏去了一趟淀粉作坊,见医馆盖的差不多,就开始打算起来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把计划写出来。
只见苏云康找到了她,告诉她县城里的家具店铺已经盖好了,来让她定下开业的日子。
听苏云康说,苏锦夏倒是不在意,道:“这些事情都交给四叔了,还是四叔来定吧。”
对于自家的生意,苏锦夏一心想要当甩手掌柜,既然已经权权交给苏云康了。
那就由他来拿主意好了。
“那好吧。”
听苏锦夏说,苏云康并未拒绝,点了点头。
见他点头,苏锦夏继续问道:“那个王婶儿,四叔看着人怎么样?还可以吗?”
王婶儿一被买回来就专门来伺候陈三娘。
苏锦夏接触的并不多,所以便问道苏云康。
苏云康听她问,愣了一下,接着点点头,道:“人挺好的,你就放心吧。你奶也常陪着你四婶儿,应该没事儿。”
“那就好,”听苏云康说,苏锦夏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转移话题道:“对了,以后四叔出门就带着五妹吧,她想学着做生意,但是跟着我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看跟着四叔会好一点儿。”
“恩,好,待会儿,我会找她说一声。”
经过半年的锻炼,苏云康成长了很多。
现在在整个东安县乃至整个云州府也算是数得上号的青年才俊。
能称得上青年才俊,可见他已然有了自己成熟的做事手段。
对此,苏锦夏十分的满意,至少没有白费她的心思。
听他这么说,苏锦夏并未说什么,点了点头,便跟着他一起出了门。
——
三月三日,苏家成十八岁的生辰,为了给他过这个生辰。
丁氏起了个大早从苏家村感到县里,就是为了给自家儿子做一顿饭吃。
可谁知道,一来到这里不久,苏盛超就跟她商量一件事,那就是他想把苏流年提拔为青山镇的员外郎。
一开始,梅氏去找她的时候,这事她不是没有跟苏盛超提过。
但是被他一口否决了。
说是苏流年一个举人不过资格,还说苏流年和他是一个村里的,所以怕被人说成任人唯亲。
所以这事一直没成。
她呢,害怕这件事在梅氏面前丢了面子,便一直没有吭声。
可这会儿,这人怎么突然就变卦了呢。
“你先前不是看中了梁河镇的王进士,怎么突然就改了主意?”
丁氏疑惑,便问道苏盛超。
可苏盛超的回答却是让她格外的恼火。
“是锦夏来信说是举荐苏流年,我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
“锦夏?你说二房那个三丫头,那丫头到底是给你灌了什么迷魂药,让你这么听她的。以前冯家和风河里的事也就算了,这一个员外郎这么大的事情,你就听她一个丫头的。”
正文 第七百五十六章 受益良多
听到自家男人这么说,丁氏气得不行。
明明苏盛超和那丫头见过仅仅几次,可怎么每一次那丫头说话,他都听从了。
那丫头是聪明机灵,得人喜欢。
可这又不是过家家,喜欢那小丫头,也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和我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难道到现在还没有看明白吗?”
听到一向温和的丁氏竟对他无缘无故的发了脾气。
苏盛超看了她一眼,怒道。
但是良好的修养,让他发脾气时依旧一副文人风范。
可这看在丁氏的眼里,却令她异常的愤怒,曾几何时,苏盛超如此对过自己。
如今为了一个小丫头竟对她发了脾气。
“你是什么人,你自己清楚,”丁氏指着苏盛超咬牙切齿道,“你就自己作吧,早晚把你这顶乌纱帽给作掉。”
“我的乌纱帽要是掉了,你哪里还有资格在这里对我品头论足,”听丁氏这么说,苏盛超同样怒道。
他这一怒,脸都红了,瞪着眼望着丁氏,倒是把丁氏吓了一跳。
丁氏被这么一吓,瞬间就不说话了。
嘴张了几次,但始终一个字都没有说出来。
丁氏是个聪明的,知道她在整个东安县能跟谁置气,但都不能跟苏盛超置气。
慢慢在心底平静着情绪。
把心里的气一点点的压下去。
等火气下去了,这才道,“那你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锦夏一句话,你就听了?”
这一说,语气便温和了不少。
丁氏又恢复往日的神态,又成了往日高姿态的县令夫人。
见此,苏盛超扫了她一眼,也不再大声跟她说话。
踱步走到一个座位上坐下。
良久,才道:“家成从临水书院出来一年了,明年还要考取举人,他需要一个好的先生来指点他。”
“还记得苏家村来的那位范先生吧,他是北地范家的人,范家唯一一个嫡子,范季卿。二十多年前,他曾连中三元,成就一段传奇。锦夏今年过完年,把他们一家子送走,就是送到了牧州府,现在四郎和锦笑还一直跟着范季卿读书。”
“要是我给了锦夏这一个面子,想必她也会卖给我一个面子把家成介绍给范季卿。到时候就算是范季卿能给家成指点一二,他也会受益良多。”
这个事情,他是后知后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