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38)

作者: 独步阑珊 阅读记录

苏平翰走了,把家里的银钱也全卷走了。

苏老头子和新进门的庞氏,连生存下来都难,更别提读书了。

“好了,好了,娘不提了,提了也生气。”

不要说苏老头子不愿提及当年的事,就连她也不愿意提。

想想当年过的穷苦日子,庞氏就满肚子苦水无处诉说。

庞氏挥了挥手不再提及当年的事。

在一旁支着耳朵想再听些老苏家陈年往事的苏锦夏则一脸的扫兴。

刚想着离开正房回他们屋里休息一会儿,就听到院里传来一阵响动。

“娘,张叔来了。”

不过片刻,院里传来柳氏的声音。

说是张叔来了。

一听是张叔,一屋子里的人都皱起了眉头。

张叔?谁?老大媳妇家的亲戚?

一屋子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等反应过来,猜到来人是苏举人家的管家,庞氏愣了一下。

慌里慌张的就要下炕。

刚下炕还没有穿好鞋,柳氏领着张管事就走了进来。

“哎呀,老姐姐,你且坐着,坐着就好。”

一进屋就看到庞氏正在下炕,张管家一改刚才苏锦夏和苏云康去送鱼的态度,乐呵呵的先开口笑道。

庞氏见张管家这样,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等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炕。

“老大家的,去叫你爹回来,老二家的,给张管家倒碗水过来。”

庞氏不知道张管家怎么突然来他们家了。

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苏举人家是村里的富户,一般很少跟村里人打交道。

可现在张管家来了,这……

不过不管张管家来他们家出于什么目的,庞氏还是赶紧让张氏去把刚出门的苏老头子给叫回来。

张氏一听吩咐,看了张管事一眼,立马应下就要转身。

可却被张管事一把拦住。

接着,张管事看向庞氏笑道:“我来这里没有什么事,就是今天中午你们家送给我们家老爷的鱼汤,我家老爷吃了很是喜欢,就命我给你们家送来一百斤粮食。粮食在院里,我就是来送粮食的,家里还有很多活要做,不能久留。”

张管事一番话说的很慢,也很是有礼。

说完之后,在正房屋里的人全部都愣住了。

一百斤粮食?是因为一碗鱼汤,苏举人家送来的。

庞氏反应过来,脸上颇为激动。

“替我谢谢你们家老爷,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

正文 第七十三章 赚钱主意

一百斤粮食换一碗鱼,要是搁在以前,庞氏肯定不会赚这个便宜。

可现在家中这种情况,她不得不收下。

“老姐姐言重了,不过,还有一件事,我还得跟你说一下。”

张管事听庞氏这么说,摆了摆手,遂转移了话题。

“你说,只要我们家能办的事情,你尽管说。”

听张管事这么说,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庞氏很爽快的答复道。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你们家以后要是做鱼,可不可以往青水苑送去一碗?”

说起这事来,张管事不好意思的看了苏锦夏和苏云康一眼,这才磨磨叽叽的说道。

“这个啊,没问题,要是以后我们家做鱼,肯定去给苏举人送去一碗。”

一听张管事说的是这事儿,庞氏也瞅了苏锦夏一眼,然后见苏锦夏朝着她眨了眨眼睛,看向张管事,爽快应道。

说完这些,得了答复。

张管事也不再多留,就离开了老苏家。

庞氏这次下了炕,把人给送到门口。

接着回身到了院子里,看着那一麻袋的粮食。

招手让苏云康给搬进了屋里。

又招手喊着苏锦夏回屋里。

“三丫,这次多亏了你,奶记在心里。不过,以后这做鱼的事就交给你了。”

庞氏拖鞋上炕坐下之后,就看向苏锦夏说道。

一脸的真挚和怜爱。

“奶,这鱼苏举人喜欢吃,咱家人也喜欢吃。大青湖里的鱼不少,等天气一暖,捕鱼更是不费事。既然这样,以后咱们不如做了鱼拉去镇上卖钱,你看咋样?”

苏锦夏可万万没有想到她做鱼的手艺这么快就得到众人认可。

所以这一下就让她想起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

本来这赚钱的主意,她是不想说的。

但是为了他们二房一家子,她现在不得不这么做。

遂,听了庞氏的话后,苏锦夏转移了话题,开口说道。

说完之后,庞氏沉默了,一屋子里的人全部都跟着沉默了。

等过了有好一会儿,有人开口说话了。

“娘,我看三丫这主意好,这鱼做得真的很好吃,应该能卖的出去。”

率先开口的是苏云德,这是苏锦夏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先说完,紧接着苏云康腹议道:“娘,要不咱们试试吧?”

三丫说的这主意好,一来卖鱼没有成本,二来要是卖得好的话,家里就不用愁吃的了。

“恩,那就试试吧,以后三丫和二丫在家里做鱼,地里的活就不用做了。”

听到老大和老四都同意了,看大家伙儿都没有了意见。

庞氏这才下定决心,开口说道。

这鱼,确实好吃。

况且没有成本,要是卖了就卖了,卖不出去,他们又不损失什么。

“还有老大,以后你跟着老四上午去大青湖捕鱼。”

要是卖鱼的话,肯定需要的鱼多,那老四自己一个人就忙活不过来。

加上老大的话,就可以了。

至于老三,庞氏想了想他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性子,也就算了。

卖鱼的事,庞氏已经点了头,那这件事就算是确定了下来。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忙活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苏云德和苏云康拉着架子车,带着渔网去了大青湖。

整整一上午,直到中午头才拉着架子车回来。

这次两个人捕的鱼并不多,只有十二条,不过每条都在三斤左右,还有一条四斤多的。

要这些鱼是苏锦夏提出的。

不比大鱼,小鱼做起来太费事。

既然是苏锦夏说的,苏云德和苏云康自然没有异议。

鱼弄回来了,但今天是不能做了,只得等明天一大早起来弄。

无法,只好先把这些鱼养在大木盆里。

不过,中午的时候,照庞氏的吩咐,苏锦夏挑了一条鱼,做好了之后就给苏举人家送去了。

想起昨天的那一百斤粮食,到现在庞氏还是感激的不行。

下午没有了事,苏老头子和庞氏就领着一家老小凡是能做农活的,拿着农具下了地。

现在已是三月初,是时候种地了。

由庞氏领着,苏老头子、苏云德、苏云安、苏云康一人扛着一把锄头开始整理土地。

把地里的大土块儿给弄碎些,这样播种的时候还少费点事。

第二天卯时(早上五点)一到,苏锦夏就起了身。

不仅是她,庞氏、张氏、王氏、柳氏以及苏锦芳、苏锦月都起了身。

十一条鱼要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出来,并做好。

还要拉到镇上去卖,不能耽误。

人多力量大,速度自然也快。

十一条鱼,不出一个时辰就做好了。

装鱼的桶,庞氏早早就准备好了。同时为了让鱼汤保温,她还专门剪裁了一个粗麻袋围住了桶身。

做好之后,庞氏让苏云康和苏锦夏跟着。

拉着架子车,三人就朝着青山镇走去。

辰时三刻,三人到达了青山镇。

南街和东街不让摆摊,北街只有一个不大的牲畜市场。

所以一到镇上,三人直奔西街。

一路上虽是紧赶慢赶,但到了西街之后,摆摊的已是人满为患。

“随便找个地方吧。”

看着一条街上好位置都被占的差不多了。

庞氏也不让苏云康往里进了,打算就在这边的空地上找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