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怀了谁的崽?(260)
林以纾不禁想起自t己腹中的檀胎。
这个‘存在’到底是什么。
谶书上,会写出答案吗?
林以纾又想起复金珩。
钟阁老和戚亲王都说她和王兄是互为镜面...她出现在谶书上,王兄也出现在谶书上。
他们的宿命,到底是怎么被联系到一起的?
她仿若置身于雾气,离答案只剩咫尺,但总是看不到、摸不清。
但耳旁有个声音告诉她,快了。
快了。
仲元九年的盛夏快要结束了。
而一切答案,也即将水落石出。
崇林王:“纾儿,父王其实对你没有其他要求,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希望你不要受太多的伤,希望你挺过来。”
林以纾站起身,朝崇林王深深地鞠了个躬。
她抬起茶盅,朝崇林王敬了一杯茶,沉声道,“儿臣敬你。”
她这一声父王,是真心实意。
这一杯茶她敬崇林王,也敬倒霉蛋林以纾。
茶一饮而尽,少女再次抬起头时,眼中已经没有了迷茫。
她坚定地抬眼,“我会竭力。”
她会竭力活下来。
她会竭力去守护她在意的人,守护天都,守护她自己。
守护终于在这个世界扎根的自己。
她要活给那些谶言看,命,是可以改变的。
·
这注定不是个平静的夜晚。
来到梵陠才不过几天,似乎夜夜都无法安宁,夜夜都如浪潮般涌动,带来太多起兴变化。
东洲王宫又出事了。
这次是政事起火,被西夏人拱的。
说来也不奇怪,西夏人来东洲这么久,暗处一向手段不干净。
这回,总算捅到明面来了。
西夏王前往东宁殿和东洲王议事,双方显然有什么事没谈妥,西夏王出了东宁殿后,突然指责东洲王让纳兰族长女病重而死的事。
西夏官员和东洲官员呛上了。
西夏官员查明,纳兰长女曾在二十年前去过义善坊,也正是从义善坊走出来后,突发重病。
病发之后的五年,纳兰长女一直没有再露面,东洲王也没有让任何外人进来见纳兰宜。
一直到死,纳兰宜都没有再出过宫。
西夏方怀疑当年纳兰宜的死因,怀疑她到底是不是因重病而死的。
纳兰宜的逝世,有没有可能是东洲王脱离西夏掣肘的一种手段?
西夏官员闹上了宫廷,他们要求西夏也可以派人随踏云会一起搜查楚宅,探寻义善坊之事。
官场上的许多事,其实都是在儿戏般的唇枪舌战下拍板的。
西夏和东洲各退一步,西夏不能再散布谣言,而东洲也允了他们的搜查。
同一片夜色下的渡昀,夜色中也不断传来动静。
卷毛狗子经由一天一夜的游泳,终于从渡昀的海域爬上了岸。
上岸后,宋知煜突觉身上的封印一轻,他的身体逐渐变回少年的原形。
他有些茫然地看向自己的四肢,站起了身。
他突然感觉,复金珩对他还挺心慈手软的。
如果做出这些事的换成另外一个人,很难保证此人还能有恢复成原形的机会。
看来复金珩他对他们宋家的印象,是真的不错。
宋知煜能体会到复金珩的用心。
之所以他来到渡昀后身上的封印便解开了,是因为他这次上岸,是为了宋家之事。
封印的禁制体察他的来意,随之便解开了。
他暂时要在渡昀待一一阵,查清札记上那一年的空白。
宋知煜从纳物囊中拿出札记,往夜色深处走去。
他准备去看一看‘白面坊’。
‘白面坊’是天都有名的瓷坊,制瓷、卖瓷,六年前,宋家家主去北境议事时,救下了一位被劫匪拦截的瓷商闻百麻,两人一见如故。
闻百麻便是‘白面坊’的主人,坊中的白面瓷最为出名,质地细腻、瓷器成品的釉色宛如初雪,洁白无瑕,象征君子无暇。
宋家遭难后,其他世家避而远之,宋氏姐弟孤立无助,只有闻百麻主动写信邀他们来天都,给他们提供了在渡昀落脚的地方。
阴差阳错,才会被林以纾第二次撞见,‘掳回’渡昀王宫。
闻百麻雪中送炭,白面坊也有君子之名,这么多年,宋知煜从来没有想过要调查白面坊。
也没有什么好调查的,毕竟他曾经在渡昀的白面坊总坊待过一段时间,确实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可复金珩的话点醒了他。
六年前的札记是空白的,而六年前,宋家除了认识了一位新的瓷商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变动。
宋家灭门之事,会和白面坊有关么?
宋知煜想不到,这两件事会有什么关联。
难不成,当年招来祸事的不是宋家,是白面坊?
宋知煜这般想着,走到白面坊于渡昀的总铺,他曾经在这里待过几个月,轻车熟路。
他三个月前随踏云会离开渡昀时,还前来此处拜别过,当时闻百麻出外行商了,他没有见到人。
脚步定在了月色下的白面坊。
宋知煜惊疑地抬眼。
记忆中的繁华景象变得苍凉衰败,三个月前还热闹非凡的门庭,如今冷冷清清。
门前牌匾褪色,窗棂上都积起了灰尘,门口台阶上布满纸钱。
宋知煜走近看,发现门上贴了一张发黄的纸,上面写着凄厉的大字。
‘黑心作坊,白面瓷闹鬼,死了人就得偿命。’
纸张在风中摇曳不止。
宋知煜惊疑不定,想推门而入,被身后一个人拉住了。
是看门的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