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配怀了谁的崽?(352)

作者: 奉旨养鱼 阅读记录

还真是舍得对自己下狠劲儿。

林以纾望向复金珩,心里滴溜滴溜打起算盘,“王兄,我还有一个要求。”

她的脸色颇为凝重起来。

这个要求,才是她来找复金珩的真正目的。

*

林以纾的要求,既有私心,也出于真心。

她要看谶书。

为了破道,为了王兄,她要看谶书。

为了躲避探檀,她也要看谶书。

她今日、现在就要看。

复金珩一开始并没有答应她,他总是担忧她的身子的。

林以纾闹了许久后,好不容易才让他应允了。

所谓看谶书,可不仅仅是‘看’谶书这般简单。

飘入谶书中的祟物来自破道亲自助推而成的祟障,混入谶书中,当然不可能只是一页纸、几句话那般简单。

谶书被长老们检查过了,他们尚未翻开,就感应到一股躁动。

祟障是由祟地汇聚而成的,飘进谶书的祟物是祟障的碎片,自成一个祟地。

能飘入谶书,说明祟地本身就附带预言、演绎的性质,类似于东洲镜。

长老们:“但肯定没有东洲镜那般危险,这该是个主要用来演绎的祟地。”

要不然也不会被谶书吸引过来,吞噬了进去。

这样的祟地本身不危险,但要找到演绎中有关破道的真相,须得颇花一番心思。

林以纾此次探谶书,只有一个目的。

之前在纳兰府,壁画上说了,推动破道降生的途径有三个。

纳兰府演绎的火祭是其中一个,那么其他两个,是什么?

只有找全这些途径,才能最大程度上抑制破道的力量。

既然它必然降生,那就让它降生后的力量,尽可能得被压制。

之前探出火祭和破道的力量有关后,行宫内早就传出了诏令,让所有的宗族、门派都散开居住,千万不能聚集在一处。

壁画中说过,献祭的关键是需要数量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最好是信念极其强而统一的群体,譬如纳兰宗族、柴桑王府、义善坊...

这类人,绝对不能集中在一起。

万一被邪祟引去火祭,无异于是给破道的力量添柴加火。

有些宗族、或是门派不愿意遵从朝廷的诏令,依旧聚集在一起,毕竟是祟灾时刻,他们更要抱团取火。

对于这些人,朝廷采取了一些强硬手段,直接绑走了。

杀鸡儆猴后,其他的宗族、门派就老实了许多,没有再强行聚集在一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灵障外的祟灾稍微没有那般激烈了。

但踏云会是个例外,毕竟总不能没有人为了祟灾做事。

踏云会中群英荟萃,倒也不怕被人蒙了去火祭。

此次探谶书,执事长老依旧派了一队踏云会的人马随二人同去,负责记录和通信往来。

镇南医姑也在随行的队伍中。

虽然这是个相对不危险的祟地,但复金珩对林以纾的身体太过看重。医修随行,以防万一。

谶书浮于半空,谶帘从书页中垂落,‘唰’‘唰’得四面落地,将所有人包裹入其中。

风起,阵落。

一阵浓郁的祟气后,众人的身影消失在了原地。

谶书从半空掉落,落在了案上。

书页上,多出了一群人影,在书页中往前走,扎入了谶书深处,形成了游动的水墨字迹。

祟气散去,众人睁开了眼。

眼前,是一片连绵的、廓然的山庄,山庄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日光透过山间的薄雾洒下,温柔地笼罩着这片碧草如茵的广袤地带。远处山势连绵起伏,云蒸霞蔚,就地织就了一幅祥和的画卷。翠绿的草地在日光的映照下铺上一层细碎的金光,风轻掠过,草尖儿和花瓣微微颤动,带来一阵若有似无的草木香,令人心旷神怡。

这个祟地,一点儿都不像祟地。

这也,太美、太正常了...

美的甚至像是灵地。

而且很热闹。

山庄外有许多侍从迎客,人手提着一篮新采的花瓣,于夹道间扬手,缤纷的花瓣便随风舞动,迎向每一对客人,t若一场静谧的祝福。

客人非常多,挤挤囊囊地涌入山庄。

之所以是‘每一对’客人,是因为这些客人,全都是成双成对的夫妻、道侣。

这是个什么山庄...是在庆贺什么特殊的节日么?

抬头一瞧,山庄是匾了名的——情人庄。

山庄的大门宽敞而古朴,朱漆在日光下散发鲜亮的红,左右门柱上挂着一副对联,字迹遒劲,“人间一双情难尽,天上三生愿易成。”

十分符合情人庄这个名字。

这个祟地也太正常了。

景都是正常景,日光也是正常的,气味里没有任何腥味,人也都是正常人,除了脸色苍白了些,身上没有长任何奇怪的东西。

这似乎比谶书外的人间还要更像人间。

起码这里没有祟灾。

由于风、水气和雾气都太过悠闲,踏云会的众人,甚至产生了一种前来度假的错觉。

不过众人没有忘了此趟的目的,是来探寻破道之事。

他们望向山庄的大门。

显然,他们肯定得入山庄。

山庄如此辽阔,根本望不见尽头,这下,有的他们探寻了。

林以纾环顾四周,没有因为安逸的环境松懈,她的手放在自己腰间的竹篆上。

她确实没有感应到任何危险的气息。

而且这个祟地,对术法是没有限制的,每个人都能使用他们的灵力。

但这个情人庄好生奇怪,为什么聚集了这么多成双成对的夫妻、道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