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统统我啊,专克你来的[快穿](176)+番外

作者: 萧半雪 阅读记录

他心中对父亲的憎恶更盛。

翌日,何曾光吃饱喝足,照常去开荒,母子三人则围着桌子,议论收粮之事。

“我去镇上问过了,今年粮铺给出的价确实是一文三斤。”何月茗率先道,“娘,咱们也不要一文一斤收了,一文两斤吧。”

陈巧娘有些迟疑:“这样好吗?”

一文两斤收回来,转手能卖六文,一斤粮食就能挣五文钱,这利润太大了,关键还是无本买卖,顶多动动嘴皮子,将东西搬回来,左手倒右手似的简单。

也是因为太简单了,一直是普通小民,只凭力气挣过小钱的陈巧娘心里有些不安。

相比之下,何月茗便坚定多了,眼中甚至流露出一丝狠绝。

“当然!”他很快意识到母亲的担忧来自何处,便道:“娘,我们挣的可不是五文钱,爹给的这笔钱,他是要收回去的。我们要是不如此,最后只怕一文都留不下来给我们。但如果我们能一文两斤收,娘,每斤交给爹本钱一文,利润两文,咱们就还能剩两文钱。这样一来,你不就有钱还给外祖父和田爷爷了吗?”

“你的意思是,不但骗乡亲们,连你爹也一块骗?”陈巧娘倒抽一口凉气,不敢置信地问。

“骗他又怎么样?难道这不是我们应得的钱?”何月茗不以为然地回答:“他如今每日都要出去劳作,根本不会知道真正粮价如何。”

“我们也没有骗乡亲们。娘,你想想,今年粮铺开的价就在那了,缺钱的人,该卖粮还是得卖,与其卖给粮铺,不如卖给咱们,他们还能多挣一些。这样我们不但能帮他们,也能帮自己呀。这么做,所有人都能得利。”

“娘。”晓之以理后,何月茗又动之以情:“姐姐大了,该准备嫁妆了,这钱要是一直都被爹捏在手里,能给我姐找个什么好人家啊。”

陈巧娘被这最后一句彻底说动,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拍板道:“好,就这么做!”

——

陈巧娘吃完饭便去村里交好的人家里买粮。

嫁来何家村也有十年的时间,村里谁人要卖粮,谁人能卖粮,她心中自有一杆秤。

但陈巧娘先去的,还是几家心思端正的人,她记得儿子的嘱咐,每户人家只买一百斤,且要偷偷地等天黑了才搬回粮食,也和那些人家约定好要保密。

“怕大家知道了会笑话。”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

那几户都是厚道人家,很能理解她的处境,纷纷表示不会说出去叫别人知道,卖粮予她的事。

陈巧娘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村里人很快如何月茗所料那般,还是对他们家议论了起来。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还赌债的三百文,是陈巧娘提前抵押了田里的粮食才换来的钱,如今家里粮都不够吃了,便赶在丰收的当口便宜买陈粮,不过给的价还是要比粮铺高。

本来盯着何家不放的一些心怀鬼胎之人,也放松了警惕。

就说嘛,何曾光那副德行,怎么可能走大运挣大钱?原来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既然如此,他们也没必要再关注,反正没什么挣大钱的法子。

村里人一时间又开始同情起陈巧娘母子三人来,有那心善又厚道的,等陈巧娘再去收粮,他们还主动降价,要求跟粮铺一样一文三斤。

“顶天了也就这几步路,我们送到你家就能拿钱。卖给镇上粮铺,他们兄弟几个得天不亮就赶车进镇,借三爷牛车一天,也得三文钱,你就不要推辞了。”

这晚,陈巧娘寻上的不是旁人,正是田大爷家。

“那不成,粮铺那些都是黑了心肝的,是在作践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呢。大爷,要么一文两斤,要么我找别家买去。”陈巧娘斩钉截铁地说。

她来田家之前,本想说给田大爷一文一斤的价,毕竟是帮过自己的人,挣他的钱,陈巧娘于心不忍。

可儿子却坚决反对,跟她说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口,以后就不好收其他人的粮了。再说,田大爷借钱是私下里给的,旁人并不知晓,她无端端只给田大爷家高价,其他人会怎么想?

陈巧娘说不过他,只得作罢。不过一文两斤已是最低,她不可能再顺着田大爷的话,将价格再压低一些。

“巧娘就是懂事。”田大娘忙走上前来,用力挤走还想劝说的田大爷,笑容满面地对陈巧娘说道:“别听你大爷的,他这个人脑子转不过弯来。你这给别人都是一文两斤的,到了我们家,怎么好就一文三斤呢。这以后传出去,你还怎么买粮。”

说着,还白了一眼田大爷。

后者讷讷地垂下头去。

陈巧娘忙道:“大娘说的是,不怪大爷,他也是看我们家可怜。”

田大娘乐呵呵地道:“那可不,我家这位啊,就是心软。巧娘啊,这回要多少粮啊?”

“一百斤就好。”

“不多要点?你看你这天天这家问完跑那家问的,还缺多少啊,不如都在大娘这买齐算了。对了,你要买这么多粮做什么?”

陈巧娘心里一咯噔,她是老实又死心眼,但不是蠢,田大娘这话里有十分强烈的试探意味,且看她的眼神又满是算计,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她强笑道:“不了,这一季的收成,都叫我卖给了一位大老爷,他出的价也是一文两斤。我们家这才有钱还了孩子他爹欠下的赌债。如今呀,就想着趁眼下大家的陈粮还没卖,就想用一样的价钱多买些,省得到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又要多花钱去买粮铺的。到时候三文一斤,我们怎么吃得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