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统我啊,专克你来的[快穿](213)+番外
何月茗继续跟着禹元玮读书,也跟在他身边,提前接触了官场上形形色色的人。
十四岁这年,他返回老家,过五关斩六将,一口气考过了乡试,成为大秦朝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举人!
举国皆惊!
尤其是人们知道他是当年因种出土豆、玉米、红薯三样活命粮食的农爵爷,何曾光之子后,更是交口称赞。
“旁人种田,何爵爷也种田。旁人只能养家糊口,何爵爷却能教天下百姓都不受饥荒之苦。”
“旁人教子,何爵爷也教子。都说虎父无犬子,他一种田翁,却教出了我大秦朝最年轻的举人!”
“我等惭愧,惭愧啊。”
“还听说,何爵爷得爵之后,有荣华富贵不享。圣上赐给他的大宅子,他只让妻儿去住,自己还留在老家,守着老宅和百亩田地,日日下地,不到天黑不返家。”
“何爵爷,大善呐!”
“一看就知道你是外乡人,没听全乎。何爵爷虽是善人,可他也是个男人呐,还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哪里是让妻儿去住大宅子?分明是将妻儿打发得远远的,他好在老家纳个更年轻漂亮的小呀!”
“当真?”
“真!也不想想,何爵爷顶多三十出头的年纪,家里不缺钱不缺声望的,纳个小怎么了?据说也是个清白人家,如今两人活得跟真正两口子一样,何爵爷每天下地,家里就让那二房打理得井井有条。”
“倒也正常,听说何爵爷肯让原配带着儿女进京,也是为了让他的儿子,何举人跟继续跟着大儒读书。儿女还小,得有人照顾着。那何爵爷这年纪,也不好独守空房吧?”
何月茗听到这里,丢下茶钱,站起了身。
“爷?”
长随东年有些担心地看着他。
“我没事。”何月茗走出茶馆,乡试结果已经出来,天也凉了,这里是江南尚且如此,不知京中气候又该是如何地冷。“旁人说他好,对我也有好处。东年,既然乡试结果已出,明日就收拾东西,咱们回京吧。”
“爷,您要是心里不痛快,咱们不如这会儿就上路吧?缺的东西,大不了路上花钱买。”东年心直口快道。
含笑地睨了一眼这比他大了一岁,长得人高马大却毫无城府的长随,何月茗淡淡道:“我才不会心里不痛快。那人是我娘给他买的,意思很清楚,我们娘仨能在京中过成现在这样,他确实功不可没。没有我们在京中享福,他却要孤身一人在老家往死里干活的道理。”
“如今这样,我们便互不相欠了。”
“何况他手里有些东西,与我还有些用处。不要矫情,随我回去就是。”
既然主子都这样说了,东年也不好再说什么。况且跟着这位小爷多年,东年也知道,他从来都不是委屈自己的人,便跟着过去了。
何月茗十五岁这年,姐姐何月香出嫁了。
嫁的不是旁人,而是禹元玮的次子禹致远。
两年前的上元佳节,他对何月香一见钟情,此后一直念念不忘,磨了母亲大长公主足足两年,才在何月茗中举这年得偿所愿。
定亲一年后,二人举办了隆重而风光的婚礼,婚后一直生活甜蜜,儿孙满堂,白头偕老。
何月茗于十七岁这年稳稳当当地考过了会试、殿试,最终夺下一甲状元,成为大秦朝最年轻的状元郎。
凭借生父何曾光时不时拖人从老家带来的新工具,他与老师禹元玮花费十年功夫,全力推动了大秦农具的发展,不断提高百姓们耕地的效率和收成。
有此功绩,再加上他本人的城府与手腕,自然一路青云直上,于三十岁这年入内阁拜相,位极人臣。
陈巧娘有子女孝顺,晚年无忧且富足,亲眼看着两个孩子成家立业,为她生下许多孙子孙女。
儿孙绕膝,家里到处都是笑闹声。
她每日都过得乐呵呵的。
终其一生,她都未再回过何家村,事实上,自从来到京城,她口中再没有提到过某个男人。
当年寒风中,尚且年幼的儿子用他稚嫩却坚毅的声音说:“咱们拿着这些钱,搬到别的地方去,过自己的日子吧!”
现在想来,其实她不止一次动过这样的心思,只是苦于现实,无法实现。
可是命运还是恩待她的,她到底是做到了。
带着孩子们,彻底离开了那个男人,与他死生不复相见。
陈巧娘一直活到八十八岁,于睡梦中,与世长辞。
翌日清早,收到消息赶来的何月茗、何月香姐弟俩哭着发现,母亲的遗容十分安详,嘴角甚至带着一抹满足的笑意。
而何曾光,他一生只活了六十岁,毕竟日日在地里操劳,身体折损得厉害。
(正文完)
何月茗番外:
【滴,编号89777系统热烈欢迎你!】
何月茗艰难地睁开眼睛,很快便因为身体各处传来的轻快感而愣住。
年老以后,体质越发虚弱,三天两头都要小病一场,太医们都说,是因为他幼年时缺衣少食,成为宰相之后,又彻夜不眠地为公务劳碌,硬生生将身子骨熬坏了,才会如此。
他都做好随时离世的准备了,怎么如今,身上病痛全无呢?
环顾四周,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到了一处奇异的所在。
仿佛一处无垠天空,没有尽头,也空无一物。
那方才,是谁在说话?
难道他这是在梦中?
【宿主何月茗,您好!】
忽然之间,那道声音再度响起,面前凭空出现一块发着光的板子,上头还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