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统统我啊,专克你来的[快穿](56)+番外

作者: 萧半雪 阅读记录

杨定一把将他推开,护在张琴面前:“杨启,你想干什么!要问就好好问!敢动手,老子打得你妈都不认识!”

“杨启!”杨大石怒喝。

一起来的另外两个本姓年轻人,一左一右架住了杨启。

杨启粗喘着,双目猩红。

张琴没有被吓到,但还是将地址说了出来。

她没有做陈红帮凶的打算。

得到地址的杨启用力地甩开两个年轻人,怒气冲冲地走了。

杨大石重重地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事儿啊!杨定媳妇儿,你别放心在上,那也是个可怜孩子。杨定啊,你好好陪着你媳妇,剩下的事,我们会看着处理的。”

“知道了,叔。”

但还是收拾了十来个元宵,让杨大石带着走。

杨大石推辞不过,笑着收下了。“你啊,还真是个有福气的,现在这队里,就属你小子的日子过得最明白了。”

杨定笑着应了。

等他们走后,夫妻俩关起门来,张琴又生了火,煮起了元宵。

“陈红不是自己跑的,是跟知青点的吴知青一起跑的。”杨定放出一个炸弹。

张琴的动作只停顿了一下,便又若无其事了。

陈红那个人,从根上就坏了,不管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都不足为奇。“可怜了两个孩子。”她只感叹。

元宵很快就煮好,她盛了一碗,放到杨定面前。锅里还有八个,她给自己盛了三个,就准备把屋里的孩子叫出来,看看谁还想再吃几个的。

“张琴。”杨定喊住了她。

张琴回过头来,队里前两年就通了电,如今不缺钱的杨定也很大方地给每个房间都装了灯,这样孩子们就算在夜里做作业,也不怕伤了眼睛。

如今,灯光下的张琴,一张脸蛋白嫩如昔,这些年,他们家里伙食一直很好,她却始终保持着窈窕的身段,丝毫不像生了三个孩子的妈。这一下回眸,当真风姿绰约,杨定一下子看呆了。

咕咚!

他咽了咽口水,艰难地问:“你不想回去吗?”

张琴有些错愕,但她很快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刹那间,她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去哪里?”她轻轻问,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有些幽怨,有些依恋。“你和孩子都在这,我能去哪里?”

她转身进到屋中,轻声地问孩子们谁还要吃几个元宵。

“我我我,妈妈,二妮还能吃好多好多好多个!”最贪吃最活泼的二妮蹦跶着举手。

“最多两个!”张琴宠溺地说。

听着妻女们的对话,杨定笑得一脸满足。

一家五口落座,杨定端起碗,拨了四个元宵给张琴。“吃!咱们家有的是粮食!”

张琴抬眸,与他四目相对,忽然莞尔。

“好!”

————

很快就听说杨启把孩子托付给年老体弱的母亲照看,自己独自上路去寻陈红了,不管杨大石如何阻拦,他都义无反顾。

大家都感叹,没想到杨启平时看着不着调,但心里头居然还是惦记着陈红的。

只有张琴保持沉默。

一个能对妻子下狠手的丈夫,也算心里惦记着妻子吗?

她更倾向于杨启知道了陈红娘家如今平反,可能来头不小,所以追上去,想看看能不能捞到些好处罢了。

没过多久,众人就知道了他这千里追妻的结果。

1978年春耕开始不久,景田生产队就迎来了两名不速之客。

这是两个男人,长得都很高大,也很健硕,不过一个年纪二十出头,另一个明显三十多了,但他们五官非常相似,一看就是两兄弟。

他们跟在杨启身后,一边打量,一边忐忑地进了大队长杨大石的家。

不到一会儿,两个人又被杨大石领着,到了田边。

杨大石扯着嗓子喊道:“张琴!有人找你!”

被安排捡田地里石头的张琴抬头,一眼就看到田埂上,站在杨大石身边的两个人。

远远的,就觉得眼熟。

她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碎石落了一地。

踉跄地跑了过去,但越靠近,视线就越模糊,因为眼里噙满了泪水。

“哥……”她看着年纪大的那人,颤声地喊。

分别十多年才重逢,记忆里笑颜如花的妹妹,如今穿着粗布,一副疲惫不堪的农妇样,张墨又是不敢置信,又是心疼得难以呼吸。听到张琴的呼唤,张墨落下泪来,用力地应了声:“哎!”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他走上前去,不顾田里湿润的泥土会不会把他崭新的布鞋糟蹋得一塌糊涂。

他用力地抱住张琴,就像小时候放学回家,她飞奔而来,抱住他一样。“妹妹啊!”

张琴也痛哭出声。

老幺张砚顾不得被冷落,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大手一张,也跟着上去抱在了一起。

兄妹三人团聚的画面,让周边不少心软的社员也跟着哭。

突然出现的大小舅哥让杨定有些无措,尤其是张琴冷静下来之后,拉着他的胳膊,介绍他时,大小舅哥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的刹那,让杨定差点觉得自己身处一线战场,已经被敌军大炮锁定。

幸好,等领着俩人回了家,三个妮子也放了学,那三张酷似张琴小时候的脸蛋,和可爱机灵的模样,迅速俘获了她们舅舅的心,连带着他这个父亲,也得了些好脸色。

杨定尴尬地起身,将堂屋留给他们叙旧,自己进了厨房,自觉地准备烧一桌子好菜,好好表现表现。

“来的匆忙,没带见面礼,下回一定补上。”张墨疼爱地摸着三个外甥女的头,有些惭愧道。